国家级贫困县县委书记受贿1500万 一审被判死缓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宕昌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西北部 甘肃宕昌县原县委书记王先民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近日一审做出判决,王先民以1500万元的犯罪额,换取了死缓的结果。 按照常理,这只是

  

宕昌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西北部 

  甘肃宕昌县原县委书记王先民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近日一审做出判决,王先民以1500万元的犯罪额,换取了死缓的结果。 

  按照常理,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贪腐案件,无论是受贿额,还是犯罪者的职级,都很难进入贪腐百强的行列。然而,如果将其放到一个偏远而贫穷的全国贫困县,其犯罪金额的比较学意义立即凸显,其受到媒体的关注就不足为奇了。 

  宕昌位于甘肃陇南市,迄今没有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根据2005年《中国经济周刊》登载的《贫困县为何扶贫20年依然贫》一文称,说宕昌是“全国最穷县”之一,一点都不过分。比如,该县人口29万,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902元,财政收入仅有1547万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县。 

  因此,放在这样一个经济基本面下,再来分析王先民受贿1500万元,就会显得特别突兀和扎眼:过去几年,全县财政收入即使按照最大口径计算也不过几千万元,2010年大口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个亿,达到1.23亿,比2009年增长了74%,而王先民从2006年担任县委书记不到4年的时间,1200多天,贪腐总额却高达1500多万,跟全县的财政收入比,比该县财政收入最好的2010年的10%还多,是2009年该县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还多。跟一般老百姓的收入比,更是令人瞠目结舌:该县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000多元,农民年纯收入刚过3000元,王先民的1500万元,相当于该县一个城镇居民1300多年的收入,一个农民5000年的纯收入!在贪腐问题上,王先民可谓创造了一个奇迹,硬是在一个不毛之地,捞出了可观的油水! 

  如果复原王先民的受贿路线图,和诸多的失去监控的“一把手”比并没有多少离奇之处,权力失去制约,贪腐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王先民从2006年11月到宕昌任职伊始,就几乎垄断了宕昌县域的政治、经济、人事、资源、纪检、司法、财政的所有大权。特别是在人事和工程项目这两大创收领域,别人根本没有任何插手的余地。该县2008年以来,由于汶川大地震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给作为重灾区的宕昌投入很多资金搞灾后重建和基础建设,这同时也给王先民极大的创收机会。在王先民受贿的1500多万元里,有1300多万元就来自工程领域的受贿。检察机关查明,2006年至2010年3月,王先民在工程建设中,先后收受15名建筑商贿赂款1108.7万元和价值258余万元的房产三套;在招商引资、矿业管理、市政建设等工作中,收受8名企业主贿赂款103万元;在人事调整调动中,收受8人贿赂款36万元;在春节及生病住院期间,收受贿赂款51万元及金条等物。王先民总计受贿1556.8万元,另对家中362.2万余元和670克黄金,不能说明合法来源。 

  特别讽刺的是,办案人员甚至发现,王先民在任甘肃省宕昌县委书记三年多时间里,随着对环境的熟悉,和权力越来越大,受贿金额也呈现逐年的递增:2007年受贿42.2万元,2008年受贿125万元,2009年受贿724万元,2010年1月至3月受贿476万元。就在被立案调查当天,王先民还收受一家建筑公司经理贿赂的50万元。至此,他在1212天内共敛财1556.8万元,平均每天受贿超过1万元,真所谓日进斗金。在贪腐问题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飞跃。而在王先民一步一步迈向深渊的背后,却是权力制约的真空,让其从心理上完成了从“侥幸”到“放心大胆”创收的嬗变! 

  王先民是一个典型,是一个县委书记在权力失控的情况下,上演人性的贪婪和丑恶的典型,在现有的监督机制下,王先民并不孤独,诸如王先民一样借住院、过节等敛财者已经成了基层官场一道独特的风景。近年来,中央之所以非常重视县委书记的权力制约问题,原因即在于此,而王先民的案发,更让基层腐败引发的权力制约问题更早提上了制度重构的日程。

责任编辑:rmjdw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