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官帮透视

2014-09-30 21:59 来源于:财新网 | 作者:记者 欧阳艳琴 | 浏览:
核心提示: 习惯于窝里斗的运城籍官员,一走出运城,又是出名的抱团。自今年5月以来,共有令政策、杜善学、陈川平等三名运城籍副省级高官和一名运城籍副部级央企高管孙兆学落马。

    核心提示:习惯于窝里斗的运城籍官员,一走出运城,又是出名的抱团。自今年5月以来,共有令政策、杜善学、陈川平等三名运城籍副省级高官和一名运城籍副部级央企高管孙兆学落马。

    黄河腹地的山西运城,人口全省第一,人均GDP倒数第二,出产山西全省六成的小麦、七成的苹果、九成的棉花。这个以贫穷著称的农业大市,也为山西贡献了最多的大学高材生,和穷苦出身、靠发奋读书走出去的官员。

  2014年的运城,上半年,小麦和玉米旱死在地里,下半年,棉花和冬枣泡烂在雨中。从上半年到下半年,一批运城籍的官员在反腐风暴中密集落马。

  自2014年2月原山西省人大副主任金道铭开始,山西省一共有七名现职副省级官员及一名调职至中央的省级干部落马,其中三位为运城籍(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令政策,原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杜善学,原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陈川平),一位曾在运城为官(原山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白云)。

  在此期间,运城市委书记王茂设,太原市连续第三位落马的公安局长柳遂记,在自家小区坠楼的运城市经贸委(国资委)主任董学刚,以及运城籍副部级央企高管、中国铝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孙兆学,都为这座城市带去了新的耻辱。

  同升同落

  黄河河道在经过运城时,从向南转为向东。相隔黄河,临猗西望陕西,平陆南望河南。上世纪七十年代,令政策、杜善学、柳遂记、陈川平就分别从平陆、临猗出发,走上漫漫仕途。

  他们发迹于1982年,32年后,又同时陨落于2014年的盛夏和初秋时节。

  杜善学、柳遂记、陈川平分别参加了1977年和1978年的高考。杜善学、柳遂记是高考恢复后的第一届本科生,陈川平是次年的专科生。1982年,三人学成毕业,柳遂记从西北的兰州大学历史系,陈川平从东北的沈阳冶金机械专科学校机械系铸造专业,回到故乡山西,分别成为太原市委组织部干事、太原钢铁公司铸铜工段技术员。杜善学则在山西财经大学会计系毕业,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山西省财政金融贸易委员会。

  杜善学在财政系统工作长达20年,只用了11年时间,就成为山西省财政厅副厅长,但只有做过长治、吕梁两地市委书记后,2011年,他才爬到省委常委的宝座,而后成为省委秘书长、副省长。

  陈川平则在山西省重点企业太原钢铁公司工作26年。据说陈最初发迹,是1990年代一位中央领导到太钢视察,询问经营情况和解困思路,一再追问下,余皆喏喏,惟30多岁的陈川平侃侃而谈,思路清晰,视野开阔,遂受到重用。2000年3月,陈川平升任太钢总经理,一年后再升董事长。2007年,45岁的陈川平当选为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翌年1月晋升为副省长,两年多后又成为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仕途看好。

  柳遂记的官运没那么好,在太原团市委工作7年后,于太原市下辖的河西、南郊、小店等三个区辗转,当了17年的副厅级干部,2006年才成为太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2012年底,前两任太原市公安局长苏浩、李亚力相继落马后,他在时任太原市委书记的同乡陈川平力推下,兼任太原市公安局长。

  比杜善学、柳遂记、陈川平年纪都大的令政策,1982年时从山西省委办公厅机要处被抽调去上大学,他这时已经工作了13年,从家乡公社医院抓药被调到山西省委也已经有11年,但一直只是一个干事。在风气大变的1980年代,他要去山西大学中文系干部专修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毕业后,和很多同学一样,成为山西省委办公厅文书处的干事。那之后,令政策步步高升,尤其在2000年他从山西省粮食局副局长的位置上一跃升任省发改委副主任,之后常务副主任、主任,2008年荣升为副省级官员——省政协副主席。

  2014年,四个人却几乎是集体遭到调查。令政策、杜善学被调查的公告发在6月19日,陈川平的公告发在8月23日,8月24日,柳遂记也被解职。

  1982年,令政策30岁,杜善学、柳遂记26岁,陈川平20岁。

  2014年,令政策62岁,杜善学、柳遂记58岁,陈川平52岁。

  还有一位与陈川平同龄、出生于运城稷山、一直带有乡音的央企明星,2011年曾获CCTV年度经济人物的孙兆学,9月14日在中国铝业集团总经理任上被调查。此前,他在位于家乡运城河津的中国铝业公司山西铝厂工作了10多年时间,同样是从调度组长、车间主任、副矿长、矿长一步步走上高位的。

  高层交“网”

  同在运城平陆县,令政策的父亲是延安回来的十三级干部,陈川平的父亲是公社书记成长起来的县人大主任。

  令政策家在常乐镇,陈川平家在坡底乡,两地相隔70公里,但陈川平的姨娘在令政策同村——常乐后村,少年陈川平曾有一两年时间在姨娘家生活、上学。不过此时令政策已经工作,两人相差10岁,少年时期似乎并没有交往。同在太原为官,尤其在各自执掌省发改委、太钢集团后,交集增加。熟悉令政策的人说,因有乡谊,令陈私交很好。

  在主持省发改委工作的五年时间(2003-2008年)里,怕得罪人的令政策几乎没有调动过内部官员的职务。他谨小慎微,不过问发改委的小项目,只负责一些大项目。

  陈川平也正在这五年里担任太钢董事长。2004年,太钢获批新建150万吨不锈钢工程,产能增加了一倍,成为全球具有竞争力的不锈钢生产企业。这个工程是陈川平任内的重要成绩,也是令政策发改委主任任期内负责的重大项目之一。工程开工典礼时,山西省四套班子“一把手”悉数到场,令政策宣读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复。

  媒体报道称,听闻令政策被调查后,陈川平脸色大变。

  柳遂记老家在平陆县三门镇,离坡底乡更近。而太原市公安局局长连续两任被免职后,熟悉山西官场的人说,柳遂记得到自己的同乡、时任市委书记陈川平力挺,2012年12月获得了众多人抢夺的太原市公安局长一职。

  柳遂记要落马早有传言,自2000年后,针对他的举报,就遍布太原市官场、煤炭、房地产领域,涉及的举报问题,则集中在土地倒卖、行贿、利用个人权力充当保护伞等方面。果然在陈川平被调查的次日,柳遂记被免去了党内职务和公职。

  杜善学老家是临猗县,与平陆县分别在运城市的西、东两侧,两地语言略有不同。2012年12月,杜善学和令政策曾受邀在山西省演艺中心一起观看了家乡眉户现代戏《守望》。被调查前一周,2014年6月12日,两人还同场出席了省政协举行的水源地保护对口协商会议。

  接近杜善学的人说,任长治市委书记时,杜善学曾试图接近平陆令狐氏中最具权势的人,以升任副省长,并为此向令狐家远亲赠送一辆越野车。但他碰了一鼻子灰,之后把越野车也收回了。

  在山西官场上,官员经常按地域分成派系,如在战争年代和“文革”时期,按照中共军队的驻扎地,分为“太行派”、“太岳派”、“晋绥派”。“文革”之后,为平衡山西派系,雁北地区的官员得到擢升,“雁北派”于是形成。之后进入21世纪,在煤炭市场转好时,“吕梁系”、“煤炭系”也开始掌握话语权。

  运城偏安山西西南,与其他地市不仅有地理距离,还有文化、心理距离。过去长达20年的时间里,这里的地(市)委书记和行署专员(市长)不停内斗,鲜有本土官员晋升至省级官场,也少有外地官员在此获得地位,“运城帮”在山西官场缺少和其他派系均势的能力。

  但习惯于窝里斗的运城籍官员,一旦走出运城,则又是出名的抱团。

  在中铝公司工作了约三十年的孙兆学,掌管山西铝厂时,如同一个地方企业负责人一样,坚持给省领导写报告,他说,此举是尊重地方。在运城官方拍摄的纪录片《河东之子》里,孙兆学说,对家乡,能帮就帮。

  2014年初,孙兆学回到运城,会见市委书记王茂设等人时,称自己为“运城在外游子”。这位“在外游子”确实没有忘记过帮助家乡人。当地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孙任中国黄金集团总经理时,为一些运城官员亲属安排了工作。

  令政策曾经的同僚、一位运城籍省粮食局退休官员向财新记者坦承,作为领导,他们一般倾向于提拔运城同乡年轻人。2007年爆发的山西粮食系统窝案,就曾显示出了运城籍官员“抱团合力”的情势。时任山西省粮食局长高志信是运城河津人,在其落马前后的公开资料显示,他在运城考察时,当地官员表示希望他对家乡做点贡献,他就应承在运城五老峰修建了粮食职工培训中心和“粮神殿”,不少出资者和工程承包者是运城本地人,包括高志信属下的运城粮食系统官员,出资者往往能得到高志信的提拔。

  官场裙带

  在离开家乡后,这些副省级官员保持着对家乡官场的一定影响力。令政策的妹夫、陈川平的姐姐,同在运城市政府任有高职。

  今年59岁的运城市副市长王健康是令政策的妹夫,其妻在家中排行老三,是令政策唯一的妹妹。

  王健康是山西晋城沁源人,1971年参加工作时,是运城汽车运输公司一名修车工。1977年春,他成为西安公路学院汽车系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在山西交通学校短期任教后,王健康回到运城汽运公司,从技术员到副总经理、工会主席,1995年成为运城市交通局副局长,6年后扶正。

  2009年,王健康被提拔为副市长,并分管交通、住建等重要领域。但不少人认为王健康能力不足,且性格暴躁。有熟悉运城官场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王健康曾在听下属汇报工作时,突然把资料一丢,用脚踩下属的手。澎湃新闻亦曾报道说,王健康有一次要求司机在夜里7分钟开20公里,没有做到,就在车里把司机打了一顿。司机将车停在了水坑旁,王健康下车时一脚踩在水里,就走回车上,打了司机一巴掌。2011年,王健康被调整到分管农业、旅游等。

  王健康在任市交通局长期间,2004年9月,运城临猗黄河段曾发生特大沉船事故,13人遇难,35人失踪。王健康一度被带走协查,但最后没有被问责。

  运城官场流传一种说法,2004年,运城市提拔副市长,时任运城市委书记专门到太原面见令政策,令政策说,不用提拔王健康,市委书记于是提拔了自己的亲信,并将令政策说不用提拔王健康的话到处传播,引得令政策十分不满。

  不过,令政策本人的高升也很有争议。熟悉他的人说,以令政策的才能,能位居粮食局副局长或局长,就已足够,升任发改委副主任和主任,全是2000年以后为他提升副省级官员做准备。

  陈川平的姐姐陈省平,也是在任运城市科技局副局长后,又出任了市政府副秘书长(处级),引来官场人士不满。

  公开资料显示,陈省平今年58岁,1971年3月初中毕业,在平陆农机修造厂工作,曾作为工农兵学员到太原工学院学习,后来历任永济电机厂技术员,运城行署科委工业科副科长、科长,科技局副局长等,2005年任运城市政府副秘书长。

  陈省平职衔之多,不亚于副市长,例如,市政府招商引资领导组副组长(2006年5月)、市政府新闻发言人(2010年5月)、市政府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2012年10月)、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领导组副组长(2012年10月)。

  熟悉当地官场的人称,陈省平才能平平,最初只是打字员,荣升至科技局副局长就令人惊讶,更不用说市政府副秘书长。她被任命为新闻发言人,却少有“发言”。2008年7月,任副省长三个月后的陈川平到运城考察,陈省平和时任市长、市人大主任和一位副市长参加了现场办公会。

  运城官场人士说,地方官员在本地官场上擢升高官亲属,并不一定要高官本人提出,有时是地方官员主动示好。

  陈川平还被指有家族生意。陈川平成为太钢高管直至董事长后,转业到河北邯郸的哥哥陈胜平,在河北邯郸、石家庄、太原等地开始了钢铁生意。陈胜平的朋友说,籍着弟弟执掌太钢,陈胜平可获得众多钢铁行业资源。

  同样有家族生意的,还有杜善学的弟弟。有消息称,杜善学的弟弟在杜善学曾长期担任市委主要领导的长治等地承揽工程。

  外来书记

  除了亲属在家乡官场任职,运城“父母官”也与令政策、杜善学私交甚好,其中就包括与令、杜同一天被带走的运城市委书记王茂设。

  过去十多年里,“凝固化”是运城官场的典型特征。典型的现象是,1995-2009年长达14年里,运城地区行署专员、地委书记、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三个领导班子的一把手,先后由同一个人担任。在各种会议场合,官员们都是以运城各地方言对话,直到2005年,市委办公会议中才开始推广普通话。少有人进,也鲜有人出,运城官场被省里的官员称为“独立王国”。

  在这种“内循环”的背景下,“吕梁靠钱斗,运城靠人斗”成为当地官场谐语。运城官场“人斗”的技巧五花八门:地委书记在行署专员家中装窃听器,处级官员轮流请客吃饭以拉帮结派,权势人物安排政敌亲属工作以瓦解“敌对势力”……

  2012年,运城官场“独立王国”的局面终于有所打破,先后从阳泉、朔州调来了两位市委书记,但“外来和尚”也没有好好念经。

  2012年1月,白云从阳泉市委书记调任运城市委书记,仅停留了1年零1个月。当地人士说,白云到运城的那一天起,就知道自己会高升省里,运城只是一个过渡。任期内,白云碌碌无为,讲话时从不脱稿,一直念别人为她写的讲稿。运城一位处级干部委婉地称白云“低调,没有显示出应有的才干”。

  2013年2月,王茂设从朔州市委书记调任运城市委书记。尽管只有短短一年多时间,王茂设在运城官场已被批评为“肆意妄为”:“原来还要经过组织考核的官员任免,经常直接由王一个人说了算;王茂设经常在运城宾馆留宿,淫乱之余,还在宾馆里直接任命官员。”

  “王茂设任期内,副县级官员升县处级,明码标价300万元人民币起。有两三个人在前台为王茂设利益代言。”多位当地官员举例说,一位副县长七拼八凑准备了260多万元求取县长,根本没有被王茂设理睬。

  王茂设事发后,纪检部门到运城调查。传闻曾经花钱求县长而不得,再次花钱得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运城市国资委)主任职务的原临猗县常务副县长董学刚,在第二次被约谈后,次日从家中坠楼。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