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红会称“拨款变白条”不存在 系群众误读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8月17日上午,《华商报》刊登了名为甘肃部分5-12灾民震后遭灾 红会拨款成白条的报道。报道称,甘肃省天水市汪川镇郭山村三组22户5-12地震灾后重建民房项目,至今还未拿到红十字会

    8月17日上午,《华商报》刊登了名为“甘肃部分‘5-12’灾民震后遭‘灾’ 红会拨款成白条”的报道。报道称,甘肃省天水市汪川镇郭山村三组22户“5-12”地震灾后重建民房项目,至今还未拿到红十字会拨付的1万元援建款,他们只拿到了一张“红十字灾后重建(补助)”的白条。甘肃省红十字会于8月17日当天就派遣相关人员和新闻媒体记者共同组成调查组,赶赴天水对此事进行逐级调查,调查结果为“白条事件”不存在。

  甘肃省天水市红十字会负责同志表示,汶川地震红十字会系统援助天水市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省政府灾后重建办公室与省红十字会联合下发的《汶川地震甘肃省红十字会系统灾后项目管理办法》执行,不存在违规操作问题。天水市秦州区委、区政府对此事初步调查显示,甘肃省红十字会援助天水市秦州区灾后重建补助到账资金为每户7500元,汪川镇郭山村三组22户共计165000元,作为灾民建房的自筹资金,已全部用于村民的房屋建设。

  甘肃省红十字会秘书长袁博说:“8月18日上午,调查组分别对天水市红十字会、秦州区红十字会、区民政局对红十字会援建民房资金拨付使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取证,核查了以上三个单位的资金拨付流程及财务支付凭证票据,并分别与天水市红十字会、秦州区红十字会负责同志及秦州区民政局财务人员进行了谈话了解。经核实,拨款程序符合相关要求,票据清晰,项目资金已全额拨付至天水市秦州区汪川镇政府,资金使用用途清楚明确。”

 至于《华商报》新闻报道中的“白条”,据调查组称,“白条”实为汪川镇政府向各受援户开具的《救济款(物)四联单领据》,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汪川镇政府对《救济款(物)四联单领据》的实际用途没有给受援户解释清楚,而群众对《领据》的用途不了解而产生了误会,从而导致群众将其理解为镇政府给群众打的“白条”。

  袁博说:“中国红十字会援建天水市秦州区汪川镇灾后重建民房项目共计76户,其中杨胡子湾村22户,老庄村54户,2个项目点并不隶属于同一个行政村,与秦州区民政局救济股工作人员张治国出具给调查组的数据相一致,不存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22户变54户的情况。”

  针对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郭山村三组、庄子村以及杨胡子湾村等名称,调查结果如下:汪川镇郭山村分为三个村民小组,郭山村三组又由庄子村和杨胡子湾村2个自然村组成。郭山村三组因汶川地震受灾的22户重建户中2个自然村的村民都包含在其中,由于民房重建采取异地搬迁集中重建的方式进行,因此重建项目点的重建户就由这2个自然村的村民组成,从而出现了项目地点名称既叫庄子村,又叫杨胡子湾村的现象。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