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人民监督,是善款使用的唯一选择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什么人、什么机构讨厌监督,甚至害怕监督?见不得 阳光 的东西才会讨厌、害怕监督。你行得正,你拿得出证据,你怕什么?监督还会让你浑身清白,睡得安稳呢?难道这也害怕? 有
  什么人、什么机构讨厌监督,甚至害怕监督?见不得阳光的东西才会讨厌、害怕监督。你行得正,你拿得出证据,你怕什么?监督还会让你浑身清白,睡得安稳呢?难道这也害怕?

  有些机构(非特指)自己屁眼里夹屎,见光死,生怕公众一监督,一个闪失露出尾巴,就声败名裂了,以后没法混了,说不定真正追究起来还得坐牢。既然如此,有何必当初呢?民间早就有句俗话叫“打瞌睡免不了死罪”。由着性子使坏都不会有好下场,历史在那写得明白着呢。

  中国百姓对某些机构的监督很无奈很悲壮。国家相关制度是有的,但执行起来很困难。因此只能网上监督,网上制造呼声,以声势来逼迫它公布账目明细。报纸本来也是个很好的监督平台,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发挥的作用远不及互联网来的痛快和有效。

  如果没有网络监督,陕西很可能满山都是华南虎;如果没有网上监督,红十字会不会那么快出来表态;如果没有网上监督,某些大腕就不会良心发现追加善款。网络监督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在本质上,网络只是一个工具,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屏幕面前的人,套用一句话,网民的监督就是网聚人的力量。

  被监督者的反应都是耐人寻味的。直接改正错误的概率很低,多数的本能反应是积极申辩说你们胡扯,造谣。陕西老虎现在依然在说这个话,铁证都生锈了还振振有词。不久前网上质疑的那个什么超大型文化城也依然表示非建不可。要不就是找枪手发帖子扰乱视听,或者直接借助权力封贴删贴。办法有的是。不过,网民不是傻瓜,辽宁女虐猫女都能给你人肉出来,没点智商还混个P啊,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事后监督其实是下下策,真正有用的是事前质疑,让你做事之前就不敢揣坏心眼。这才是最毒的。遗憾的是事前质疑大多被认为是别有用心,是造谣生事,干扰正常秩序,破坏安定团结。就拿此次善款使用监督来说,我就不信铺天盖地的质疑不会给善款使用单位施加压力,每一分钱他都得掂量掂量,是否对得起灾区人民,对得起千千万万的捐赠者。

  真正别有用心的是无中生有,造谣蛊惑,乱扣帽子。这不叫质疑,不叫监督,地球人都认为这是犯罪。要辨别这一点其实不难,如果你公布了账目,用良心做事,他还在继续鼓噪的话,那必是坏人无疑,依法拿下就地正法就是了。我们一定拍手叫好。

  感谢网络,谁发明的应该得诺贝尔化学奖。社会进步真的很好。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