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 新闻舆论监督至关重要

2015-01-29 01:35 来源于:新华网 | 作者:邓伟志 | 浏览:
新华网消息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报纸《学习时报》第377期刊发题为《新闻舆论监督至关重要》的文章指出,近年来,我国腐败案件居高不下,与监督无力有直接关系。文章认为,各项监
  新华网消息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报纸《学习时报》第377期刊发题为《新闻舆论监督至关重要》的文章指出,近年来,我国腐败案件居高不下,与监督无力有直接关系。文章认为,各项监督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优势,其中新闻舆论监督是至关重要的。新闻舆论监督是对其它各项监督的放大,是把腐败行为置于光天化日之下,是阳光工程,是透明之举。以下是文章全文:

    新闻舆论监督是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话题。

    <--ADV_CONTENT-->人没有充分的自由不行,人缺乏严格的监督同样不行。尤其是对那些手中握有权力的人来说,离开了监督更不行。有句名言说得好:“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监督是自由的保障,是绝大多数人能够享有充分自由的必需。

    近年来,我国腐败案件居高不下,应当说,与监督无力有直接关系。

    监督,必须是上下左右前后全方位的监督,少了哪一个方位都是一个漏洞。一个方位有漏洞就等于各个方位有漏洞。因此,《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六项监督,这就是:行政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党派监督、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六项监督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优势。其中的新闻舆论监督是至关重要的。

    新闻舆论监督固然同其它各项监督一样,是一个方位,是一个渠道,可它又有不同于各项监督的地方。

    新闻舆论监督是各项监督必然经过的流程。这一流程是对其它各项监督的放大。“人要脸,树要皮”。因此,有些腐败分子的心态是:“不怕内部通报,就怕公开见报”。新闻舆论监督是把腐败行为置于光天化日之下,是阳光工程,是透明之举。新闻舆论监督带来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是把监督工作交给群众检验。

    不仅如此,新闻舆论监督具有敏捷性,是快车道。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有些案件是先在媒体上露了点头之后,才引起有关方面立案审查的。对当事人来讲,新闻舆论监督可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老实说,任何人的腐败都不是娘胎里带来的,都有一个从小错到大罪的过程。倘能在轻度腐败时就允许新闻媒体提个醒,十有八九不至于演变成重度腐败。

    还有,新闻舆论监督不限于揭露,不同于纪检部门的侦察报告,只写时间、地点、情节,新闻媒体重在从个性中找出共性,把惊人的案件变成警世长鸣的警钟。新闻少不了分析,少不了找教训,因此,新闻舆论监督能起到“杀”一儆百、”“杀”一儆万的作用。

    这样说,新闻岂不是又回到“无冕之王” 那句老话上去了?有那么一点意思。可是,这决不等于对新闻就没法制约。世上没有可以不受监督的行业和个人。具有巨大监督效力的新闻更不可无法无天。放开新闻舆论监督之后,新闻更应当接受监督。新闻揭露的材料如有失实,公众可以对新闻的揭露进行再揭露,严重的可以起诉媒体犯诬陷罪。监督从来都是相互的。还回到开头那句话,要全方位监督.

责任编辑:rmjdw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