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会回应信息平台质疑:海量捐赠数据易出错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7月31日上线试运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截至昨晚21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线30个小时,该信息发布平台的点击量已达到2600余万。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7月31日上线试运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截至昨晚21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线30个小时,该信息发布平台的点击量已达到2600余万。在肯定红十字会总会向公开透明迈出重要一步的同时,不少网友也对平台发布的数据等提出质疑。对此,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有关负责人作出回应。

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说,平台本来计划下半年上线,大家看到的是加班加点提前上线的平台。信息发布平台中海量的捐赠数据需重新整理、录入、核对,难免出现疏漏,而且发布平台还不完善。信息平台上公布了咨询电话,接受意见和建议。中国红十字会经过郭美美事件引发的巨大信任危机,王汝鹏说,下一步除完善信息平台以外,还要改进机制,拟建社会监督委员会和项目监督委员会。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底东娜 王卡拉 综合新华社、央视报道

捐 善款是否定向应亮明

即捐赠人捐了多少钱,什么时候捐的,是否为定向捐款,捐给了什么项目等,这些信息都应在平台上很明确。宋宗合认为,对于公众来说,目前捐的这一环节还不是最吸引注意力的。针对有和没有捐赠意向的善款,要进行区分,明确流程。

转 善款增值与否要公示

即一笔钱捐到慈善组织,它要走的一个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善款中会有不超过10%的办公经费产生,还会因时间差而产生一定利息,基金会也有可能按规定进行投资等等。

宋宗合举例,如果投资,那么盈利亏损情况如何,这些情况在今后都应通过慈善信息平台进行公示。“每笔善款的流程节点都应说明白。”

助 善款用途应公布详尽

捐的善款到底做什么,这是大家最关心的环节。除应公布项目执行成果外,还应增加项目执行过程的采购、招标等环节,让公众监督项目执行中是否符合市场规律,是否公益行为。宋宗合指出,此环节信息如能详细发布,可避免慈善资源过度集中。

1 问

督察审计需花583万吗

信息捐赠平台显示,玉树地震中红十字会共收到捐款238472万,支出237889万,余583万做督察审计费。对此,有网友质疑:“去一个只30万人的自治州督导检查审计灾后重建项目,需要花掉583万元吗?”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有关负责人解释,这是按规定比例预留的审计、检查督导和项目评估等费用。因重建工作还没结束,这些费用目前还没开始执行,等上述工作执行完后,同样要向社会公布具体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2 问

小额捐赠怎不能查用途

个人捐款10万元以上和企业捐款50万元以上的捐赠者才能查到捐款去向,个人10万元以下的捐赠如何了解使用情况?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有关负责人称,在玉树地震捐款支出中,社会救助项目的援助资金基本上都是使用的小额捐款和非定向捐款,只是目前还没做到与每个捐款人逐一对应具体项目。

3 问

捐赠数据为何会有误差

在使用“玉树地震捐款信息发布”查询平台后,输入李连杰 (微博)的名字,系统显示3个查询,结果共计捐款3笔,合计930元,这个数据为何与李连杰壹基金在玉树地震中捐赠的实际情况出入很大?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解释,由于一些捐赠人捐款时填写的信息不完整,加之平台还处于试运行阶段,“捐赠查询”中会出现重名、重复、遗漏等多种情况。对此,愿为捐赠人提供进一步的人工查询服务。

4 问

善款使用信息是否过简

网友指出,即使个人捐赠超过10万元,能查询到捐款的流向,但只能了解用到了什么项目中,至于项目执行的进展、资金分配等明细却不得而知。不少捐款人的“捐赠项目”一栏为何还是空的?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有关负责人称,随着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提升和发布平台的进一步修改完善,我们将逐步实现“让每一笔捐款都能查询并知道使用流向”,这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目标。

5 问

捐款时间为何早于地震

网友爆料,2010年4月14日地震发生,但一位叫刘德华的3月30日就捐款20万元。发生在4月的玉树地震,为何有震前的捐款?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说,平台公布的是自2010年1月11日以来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信息,公众不仅可查询青海玉树地震的捐赠信息和援助项目信息,还可查2010年1月11日以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款账号的捐款到账信息,如为南方旱灾、舟曲泥石流、2010年水灾、云南盈江地震、日本地震的捐款等。

6 问

一套民房为何要16万

有网友质疑为什么玉树灾区的一套民房要16万多元?

王汝鹏表示,青海玉树在高原,建筑材料和建筑工人稀缺,都要从几百公里之外的西宁运过来,建筑成本相较于平原很高。玉树地震灾民的安置房每套一般是80多平米,折算下来是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