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薄熙来难逃牢狱之灾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时政评论员李伟东认为薄熙来有可能会入狱。他指出,从昨天新华社的报道看来,有关方面目前展开两个调查,一个是中纪委对薄熙来进行违纪调查,一个是对谷开来进行刑事调查,后

    时政评论员李伟东认为薄熙来“有可能会入狱”。他指出,从昨天新华社的报道看来,有关方面目前展开两个调查,一个是中纪委对薄熙来进行违纪调查,一个是对谷开来进行刑事调查,后一项调查可能涉及薄熙来对家人犯罪的某种包庇,这就涉嫌到刑事责任了,前一项调查如果查出薄熙来涉及贪腐问题,“那问题就更严重了”。

   中共中央昨晚通过官方媒体公布对“薄熙来事件”做出了处置,包括停止重庆原市委书记薄熙来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调查;薄熙来的妻子谷开来与薄家一勤务人员张晓军则涉嫌故意杀人犯罪,已经移送司法机关。

  受访学者认为,这意味着薄熙来的政治生涯已经结束了,而且有可能步上北京前市委书记陈希同和上海前市委书记陈良宇的后尘,难逃牢狱之灾。

  以“冬眠熊”的网名常在微博上分析中国政治的时政评论员李伟东向本报分析,在今年秋天中共举行十八大换届之前,薄熙来的政治生涯“肯定结束了”,“至少在短期内,不会有新的说法”。

  至于会不会入狱,李伟东认为要看调查的结果,但“有可能会入狱”。李伟东指出,从昨天新华社的报道看来,有关方面目前展开两个调查,一个是中纪委对薄熙来进行违纪的调查,一个是对谷开来进行刑事调查,后一项调查可能涉及薄熙来对家人犯罪的某种包庇,这就涉嫌到刑事责任了,前一项调查如果查出来薄熙来涉及贪腐问题,“那问题就更严重了”。

  李伟东判断,如果薄熙来没有被判入狱,他在几年内可能销声匿迹,但将来有可能还有政治作为,因为他前一段时间被左翼概念化、符号化了,使他成为一种政治力量的代表。

  被视为是左派学者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在受访时说,新华社通稿中列出的“问题都相当严重”, 所以薄熙来的政治前途肯定终结了。至于是否会被判入狱,杨帆也认为,要看调查结果,他相信调查结果一样会公开的。

 在薄熙来被免除重庆市委书记之后,有关英国商人尼尔·伍德(Neil Heywood)去年在重庆神秘死亡,以及关于他身份和背景的消息,就陆续经境外媒体曝光。有报道称,伍德是被人毒死的,而大部分报道都提及,伍德与薄熙来一家似乎有不寻常的密切关系,并称谷开来甚至要求伍德与妻子离婚及发誓效忠薄家。

  新华社昨天的报道,在某种程度上掀开了伍德神秘死亡的面纱。报道说,现有证据证明伍德死于他杀,薄谷开来和张晓军(薄家勤务人员)有重大作案嫌疑,两人涉嫌故意杀人犯罪,已经移送司法机关。报道还说,谷开来及其子同伍德过去关系良好,后因经济利益问题产生矛盾并不断激化。

  63岁的薄熙来是中共元老、前副总理薄一波的儿子,他在2007年11月入主重庆后,没多久就开展“唱红打黑”等运动,而被强烈质疑复辟文革。在3月14日的两会总理记者会上,温家宝公开声色俱厉地要求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反思及吸取教训,被外界视为是“重庆模式”是一个间接否定。

  不过,官方媒体昨天发出的通稿中,并没有关于批判或否定“重庆模式”的内容。

  李伟东从中看出,这个政治大震荡阻挡了薄熙来所代表的左翼思潮进一步演化成运动,阻挡社会滑回文革的可能性,但并不意味着未来中国能有大的政治体制改革,或者马上就会有大的政治体制改革。

  李伟东也认为,有关方面不愿意让“底下的矛盾或道路之争公开化”,而把它局限在薄熙来“涉嫌严重违纪”,是希望凸显全党是意见一致的,继续延续既定方针,继续准备召开十八大。

  在“王立军事件”未发生之前,薄熙来身为中国政坛高干子弟代表之一,还被视为是中共下届政治局常委的可能人选。中共今年秋天将举行十八大换届,薄熙来被立案调查后,又如何影响政治局常委会的位置分布?

  杨帆认为,“薄熙来出问题是他自己的事”,对整体不会有大的影响。另有政治分析人士指出,原来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认为原本就不存在薄熙来在十八大入常的问题,另一种是认为他是有可能进去的,那他出局了,空出来的名额就由别人来替补,“这相对就说,整个格局就变了,至于谁来替补,哪一种力量,这个就要下一步观察了”。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