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发帖批县领导遭跨县追捕 警方迫于压力放人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2月26日,湖北十堰市郧西县公民陈永刚被郧西县警方带走,原因是他在网络上的一些言论惹祸了,行政拘留8天的罪名为侮辱诽谤他人。 3月5日,陈永刚被郧西县公安局提前释放,据郧西

2月26日,湖北十堰市郧西县公民陈永刚被郧西县警方带走,原因是他在网络上的一些言论惹祸了,行政拘留8天的罪名为“侮辱诽谤他人”。

  3月5日,陈永刚被郧西县公安局提前释放,据郧西县公安局的解释,原因是“迫于网上的压力”。

  网上发帖点名批县领导

  陈永刚是十堰市车城网论坛知名网友,他是郧西县人,目前在十堰市打工。被行政拘留前,陈永刚以“零点三六”等网名在网上持续发帖,质疑当地官商勾结、斥巨资搞形象工程。他的帖子话语犀利,甚至直接点到县委书记、县长的名字,并向中纪委举报。他所批评的多是郧西县的工作,而批判尤烈的,则是郧西县正在全力打造的“牛郎织女之乡”工程。
 

  2月28日,在陈永刚经常发帖的车城网论坛上出现了一则“非官方消息”,陈永刚因为侮辱、诽谤他人,被处行政拘留8天。

  7天后,郧西县公安局宣布,暂停执行拘留陈永刚。十堰市公安局派出工作专班赴郧西对案件进行复核。很快,当地论坛出现一则以陈永刚名义发布的声明:“我对公安局行政拘留无异议,在网上发帖对他人侮辱、诽谤表示道歉。”

  县委书记副县长报案

  “迫于网上的压力。所以提前释放了陈永刚。”郧西县公安局督察大队队长王启明介绍,郧西县警方在此案中一直严格按照规定执法。报案人是县委书记和一位常务副县长,“老百姓和书记都一样,是自然人。书记也需要保护。”王启明说,因为陈永刚没有构成刑事犯罪,所以按照治安案件处理,根据规定,应该处以10天以下拘留,最后决定的行政拘留8天,也是上报过市局的。

  十堰市公安局局长带队下来调查我们办案过程是否存在问题。郧西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队长张昌军说,如果调查出办案过程有问题,就按照国家赔偿标准处理。他个人认为应该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对陈的拘留是暂停执行,办案过程没问题的话,陈可能还要被拘留一天多。“当然,最终如何处理由市局定。”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陈宁一

  - 对话

  “我还会发,而且会关注更大的事件”

  郧西县警方让我发帖声明对他们做法没异议,不发就回不去

  新京报:什么时候出来的?之后有什么经历?

  陈永刚:3月5日,我被提前一天放出来。警方把我接到宾馆。让我发帖子声明对他们的做法没有异议,不发就回不去。稿子内容都定好了。第一次发,我用论坛公共账号发的。这表明我有自己的底线,发帖不是本意。发出去后,网友一片质疑。他们又要我发。第二次我用马甲,网友还是不信。发完我就回去了。警方要求我出来后,观察网络动向,平息这次事情,消除影响。他们会询问我。

  新京报:现在生活如何?

  陈永刚:靠以前的积蓄为生。没工作。

  新京报:听说你以前包工程的。

  陈永刚:是的,但现在不行了,名声坏了。被抓的第二天,郧西县政府向全县手机用户发了信息,说我在网上发帖毁谤人被拘留。

  郧西县公安局督察大队队长王启明:

  我们在办案过程中一直有礼有节有度。案子当中,我与陈接触较多。昨天有媒体将我发给他的短信公布出来,我心里很不舒服。他出去后问我,现在网上的炒作这样大,怎么办?我给他发的短信中说,就按你所说,以0.36的真实身份重申此声明,以正视听。你们注意,我的短信明确说了是按他所说。语言平和,没有强迫意思。但现在说出来的变味了。

  我有官商勾结证据,但暂时不能透露

  新京报:为什么发帖批评郧西县的七夕工程?

  陈永刚:从2009年9月份,我在郧西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称专家鉴定郧西的天河与传说里的天河吻合,我认为很滑稽。11月份,我针对这个工程在网上发了第一个帖子。

  后来郧西县网站上又出现用14亿打造牛郎织女之乡的新闻。我觉得这对郧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有点过了。我又发了7个帖子。

  新京报:帖子发出去引发了什么反响?

  陈永刚:帖子引起了郧西的关注。最开始,郧西县政府财政局政务公开办公室的人找来,要求删除帖子,避免造成负面影响。我拒绝了他,也把跟他的谈话发到了网上。

  新京报:你发帖的动机是什么?

  陈永刚:动机是希望政府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新京报:同样的错误指的是?

  陈永刚:官商勾结,表面做形象工程。实际上是官商勾结。在县城工程招标上,以不同名义中标者实际是同一个人。

  新京报:有证据吗?

  陈永刚:暂时不能透露。

  新京报:有些人说你出于私利败坏政府形象。你也是因为欠了别人的钱导致破产,背井离乡。

  陈永刚:我破产是因为官商勾结。我有证据。

  郧西县宣传处工作人员:

  网上监督说我们14亿开发“七夕”也有问题。这些项目有20多项工程,分十几年完成,是城市投资,包括修路、建公园、修拦水坝。当地开发七夕文化并不是开发美女,而是开发牛郎织女相会的文化。另外,陈永刚这个人成天不务正业,就到处搞这事。2006年,他欠别人6万块钱不还。当时就要拘留陈永刚,最后没有拘留,现在他欠别人钱,别人还要找他。陈在家乡混得不好,进而仇视社会。所以发表这样的言论。

我进来前发了求救信号,在每个论坛发的帖子都跟了两句话

  新京报:谁报的警?

  陈永刚:这个没人报警,审问我的时候,郧西县领导都在宾馆商量处理方式。因为带我走的时候我看到领导上车,他们在前面。而且警察跟领导见面的时候都不需要打招呼。

  新京报:你通过这个推定,领导在商量你的处置方式?
 

  陈永刚:是的。

  新京报:审讯内容是什么?

  陈永刚:警察说我的帖子称郧西县靠美女招商,县委书记吃软饭是毁谤。我曾发帖将郧西县一个县长比喻成贪官“米凤君”,他们认为我诬陷县长。

  新京报:在里面经历了什么?

  陈永刚:26日被关进去,除了3天放假,他们每天都来做笔录。拿写好的东西让我签字,我看都不看就签了。因为我进来之前发了求救信号,在每个论坛发的帖子上都跟了两句话,一是“公安找我谈话,我有危险。”二是“郧西公安请我到堰丰宾馆喝茶。”朋友帮我发了求助帖。

  新京报:经历这次事情后,以后还敢发这样帖吗?

  陈永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还会发。而且会关注更大的事件。

  郧西县宣传处工作人员:

  陈永刚无端指责他人,侮辱、诽谤别人的内容都是假的。抓陈永刚证据充分。抓他的不是县公安局,而是郧西县公安局上报了十堰市公安局,然后对他拘留8天。他说的一位常务副县长的问题,站不住脚。这位县长没有分管工业园区,园区投资的2000万也经过纪委等部门审计过,没问题。目前工程招标是公开的、合理合法的。

  “讨论工作可以,人身攻击就不行了”

  【对话人物】

  叶战平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县委书记

  叶战平曾主政十堰市最发达的茅箭区,现调任国家级贫困县郧西县委书记。陈永刚发帖称其“吃软饭”。正在北京上党校的他接受本报采访,谈此次发帖风波。

  新京报:你对陈永刚案有什么看法?

  叶战平:我正在中央上党校。本人愿意接受舆论的监督。这个事情应该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解决。

  新京报:是你跟另一位副县长报的案吗?

  叶战平:举报人有四五个。陈永刚长期关注我们发展。他过去参加县里工程招标失败,心理出现问题,只要发现哪有腐败案,就把县里领导照片都贴到网上。当事人举报后,公安机关必须处理。十堰市公安局要求县里执行,我知道后马上打电话到市局表示支持。

  新京报:怎么发现帖子的?

  叶战平:有人把他发的帖子摘录给我看,本来我不在意,他天天发帖,甚至进行人身攻击,舆论压力太大。我觉得你讨论工作可以。进行人身攻击就不行了。他对我还算客气的,其他领导遭受的是恶毒攻击。我们叫人找他谈话,他不听。当事人实在没办法才报了案。

  新京报:陈永刚发帖批郧西县的七夕工程,你是怎么看这个工程。

  叶战平:这实际上是一个专家评定、国家批准的防洪工程。要求以文化理念来建设,让其增值。我们将建一个七夕公园,里面就包括环境治理。

  新京报:有人说这是政绩工程,而且牛郎织女之乡起码有4个。

  叶战平:工程由国家审批,规划是五大设计院来做。怎么能说是政绩工程?

  新京报:为什么提前结束对陈永刚的行政拘留?

  叶战平:这是市局决定的,需要复核。保证办案的准确性。我觉得这样做更好。复核有问题他可以上诉,没问题还可以补。

  新京报:跨县拘捕陈永刚之前是否考虑过外界压力。

  叶战平:说不上跨县拘捕,陈本来就是郧西人,郧西又属于十堰。作为书记,我没过问这样细。公安机关作为治安案件办理。考虑得不够周全,没想到网上压力这样大,后面有些被动。

  新京报:事件如何收尾?

  叶战平:工程继续。案件正接受复查,走法律程序。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