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年龄造假”折射官场生态的尴尬

2011-10-17 21:34 来源于:华声在线 | 作者:吴晓华 | 浏览: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会议日前决定,免去沈庆华临汾市委常委、委员和市纪委书记职务。一名官员称,沈庆华被免职是因为年龄造假的问题。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会议日前决定,免去沈庆华临汾市委常委、委员和市纪委书记职务。一名官员称,沈庆华被免职是因为“年龄造假”的问题。“13岁参军,15岁入党……”正是因为这份“饱受争议”的简历,沈庆华被人举报“档案年龄”比真实年龄小了5岁。(详见本报今日A12版)

  1950年出生的沈庆华,已经超过了法定退休的年龄,“档案年龄”却只有56岁,今年8月他再次当选为临汾市第三届市委委员、常委,市纪委书记。如果不出这次“意外”,他再任几年应该不成问题。纪委书记不讲党纪国法,确实令人很无语。不过,在当今官场生态已趋复杂的语境下,纪委书记年龄造假,真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如果你硬是较真,或许有人会笑你“少见多怪”。

  事件本身就耐人寻味:其一,沈“档案年龄”小了5岁,肯定不是今年所“制造”,早有预谋,为什么今日才被追查?其二,沈的山西省委党校经济系研究生学历,一定是货真价实的吗?其三,沈并非无业游民,一直“奋斗”在官场,其参加工作年限与经历、提职升官,一环紧扣一环,小5岁的“档案年龄”,岂能轻易炮制出来?我们只能说,沈庆华“造假”确有一套。

  也许是官场生存不易、竞争太激烈的缘故,官员学历造假、年龄造假的状况,已成为社会一道尴尬的“风景”。现在的厅局级干部中,拥有研究生学历、博士学历的,大有人在,谁知道其中有多少水分?中国造假的土壤十分肥沃,从民间到官场,从吃的、用的到文凭、学历,有所需即有所供,“供需关系”一直非常“和谐”。比如学历造假,自北大、清华开始,各大名校的大门,就为需要文凭的达官巨贾而开。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如果认为高校仅仅是“卖文凭”,就有失偏颇了。达官巨贾们花这钱很值:其一,轻松拥有高学历文凭;其二,轻松拥有高层次“同学圈子”;其三,轻松拥有更高更广的人脉资源……我们思考沈庆华“年龄造假”为何能畅行无阻的问题,就会发现,他的人脉资源,他的“同学圈子”,肯定在其中发挥着相当的作用。

  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待沈庆华的被免职,也许年已61岁的他付出的代价过于惨重,假设不存在其他“问题”的话。官员学历造假、年龄造假的人不在少数,为何别人安然无事,他却在全国人民面前丢官又丢脸?军人出身的沈庆华,当过军分区党委常委、公司副总经理、处长、党校副校长、省委巡视组副组长等职务,2008年升任临汾市纪委书记。在他谋求连任并如愿以偿时,竟遭遇“滑铁卢”!不由得让人怀疑,这小5岁也许仅是一个“表面文章”,真正的原因也许已被雪藏。

人民监督网相关报道链接:

临汾纪委书记沈庆华腐败门专题

http://www.rmjdw.com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