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毛毯被曝多数未清洗即再用 工人靠眼判是否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近日,本报接到读者举报,其所在单位北京盈泰隆航空用品有限公司长期为国内一家著名航空公司机供品提供洗涤消毒服务,但洗涤过程偷工减料现象严重。 本报记者经过连日暗访调查

    近日,本报接到读者举报,其所在单位北京盈泰隆航空用品有限公司长期为国内一家著名航空公司机供品提供洗涤消毒服务,但洗涤过程“偷工减料”现象严重。

    本报记者经过连日暗访调查,发现在该航空用品服务公司每天需要清洗的数千条毛毯中,有八成被肉眼检验无明显污渍后,重新封装运回机上,其间未经过任何洗涤和消毒程序,机供品卫生状况引人担忧。“很多人睡觉时喜欢用毛毯蒙住面部,如果这东西不卫生,想想都会后怕。”一些旅客说。 采写/本报记者韩大鹏图片/本报记者潘之望

   ■线索

    员工自曝机供品不清洗

    不少旅客在乘坐客机时,因舱内持续冷气,机组人员会提供一条毛毯,部分毛毯上存留浓重的香水味儿,多数人认为毛毯在洗涤过程中加入了香精。而一名专门从事机供品清洗工作的员工透露,香味可能是前一位旅客留下的,“因为毛毯根本没有洗过”。本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6月27日凌晨1点,位于朝阳区航平北路首都机场2号通道门处,两辆印有“航空运输”标志的厢式货车停在门外等候,不久,几名年轻力壮的工人手推一辆地服车,缓慢地走出通道,地服车上载满了大小不一的包裹。

    厢货司机见状急忙开启车门,几名工人将包裹取出,用力地抛到厢货内。几分钟后,包裹都运到货车上,工人们返回通道再次取货,转运过程持续到凌晨2点。

   “包裹内装的是客机上需要清洗的被子和毛毯”,现场一名工人坦承,这些机供品均要运回一家服务公司清洗,“看似都要洗,实际上,多一半都不洗”。

    凌晨2点半,两辆货车先后开到顺义区李桥镇一家无挂牌的公司大院内,司机熄火锁车。

    据了解,该公司(北京盈泰隆航空用品有限公司)长期为一家著名航空公司机供品提供洗涤消毒服务。一架普通客机需要清洗的用品除毛毯外,还包括被套、腰垫套、靠垫套和口巾等。

   ■过程

   ◎环境

    员工应聘无需审核

    6月28日早晨,记者再次来到公司所在地。据附近村民介绍,该院内共有30余名员工,主要职责是洗涤衣物,“航空运输”字样的厢式货车和金杯车进出频繁。

    随后,记者以应聘为名进入该公司,公司领导询问情况后,记者填写了一张表格,内容未经审核,也不需提交个人证件,便要求记者立即上岗工作。

    这家公司规模较小,停车区域旁是一个车间,面积约400平米。车间内码放着几排长方形桌椅,滚筒洗衣机和烘干机各3台,分别放在不同角落。没有冷气设备,仅有几台电扇,多部机器一同运转后,室内异常闷热。

    一名老员工简要介绍流程,该公司部分员工在机场内工作,任务是换取飞机上的非一次性机供品;另一批人员在外接应,将其运回公司洗涤。除清洗机供品外,还需清洗机组人员的衣物,“不同东西清洗方法不同,有的必须洗,有的可以不管”,工人全部流程不要求戴口罩和手套。

    记者注意到,车间内十几名工人中,仅有一名女工人戴了手套,“公司没有发放,这是自备的。”该工人说。

   ◎检验

   “洗不洗我说了算”

    早晨8点,公司内的工人陆续到岗。清点人数后,工人们走到厢式货车尾部,车门开启,包裹全部被扔到了水泥地上。工人各自拿取几个包裹走进车间。车间内,工人将包裹打开,机供品被摊在地上。多数机供品均印有“机上用品”等字样。

    看见记者是新人,几名工人上前热心教导。“工作很简单,就是把不卫生的毛毯挑出来,扔到地上的指定区域”。

   “怎么检验是否卫生?”“把有明显污渍的挑出来,没有机器,要靠眼睛看。”一名工人不假思索地答道。

   “放心,旅客根本不知道。”记者对辨别方法产生质疑,他笑着回答。

   “说得简单点,我说这条脏就脏,我说这条干净就干净,都是咱说了算。”另一位工人说。

    记者观察,工人从地上捡起一条毛毯,空中抖动几下,肉眼简单观察,迅速将其平铺到桌面上,熟练地叠放整齐。一条毛毯的检验和叠放过程不足10秒钟。短短半小时,桌面上已经垒满了毛毯。

    工人们坦言,若一条毛毯表面无污渍,从开封后就不断循环使用,“有可能好多人都用了,但它一次都没清洗过”,此种“洗涤”方式确实不卫生,“过程你也看见了,下次再坐飞机尽量别用了”。

   ◎数量

   “3000毛毯只洗六七百”

    中午,工人取来印有航空公司字样的塑料袋,熟练地将桌上的毛毯塞入袋中封装,“这些都是没问题的,晚上还要运回飞机上”,工人说,每40条毛毯需打包封存,等待装车运回机场。

    此外,工人将需要清理的毛毯放入洗衣机内洗涤,洗涤后压平烘干。记者注意到,被封装的毛毯数量远远多于需要洗涤的数量。

    一名工人透露,凌晨的两辆货车共送来2400余条毛毯,但需要洗涤的不足500条,“这个比例差不多,有时3000条毛毯只清洗六七百条”。部分机供品也通过该方式洗涤,比例不固定。

   ◎消毒

   “洗了就是消毒了”

    除毛毯外,靠枕和腰枕的内芯同样不经过洗涤,工人仅将枕套拆下清洗。整个过程中,工人除了使用洗衣粉外,未添加任何消毒剂。

    值得一提的是,在机上就餐时,有的旅客胸前会挂有口巾。在这里,每条口巾虽经过洗涤,但叠放过程混乱,少数清洗过的口巾掺杂在毛毯中,“挑出来分类就行了,不需要重新洗。”工人说。车间另一区域堆满了机组人员衣物。工人们证实,该批衣物均需经过干洗,洗涤后进行熨烫、封装打包。

    记者询问这些清洗是否需特殊消毒,有工人回答:“(洗衣机里)洗了就是消毒了。”

   ■追踪

   “洗涤”机供品被送回机场

    当天下午5点,工人们将“洗涤”过的机供品装入厢式货车内。两辆车装满后,离开工厂的大院。记者驾车跟随,发现厢式货车再次开到了首都机场2号通道门外。

    通道口安保人员介绍,运货需根据相关规定停留,内部人员也需在指定时间提货。

    昨晚9点,机场内的工人走出通道,将机供品拉进机场。一名内部人员介绍,他们会尽快将该用品搬运到各架客机上,其间不会出现其他洗涤环节。

   “听说航空公司有时来抽查,但我干了几个月,从来没见过”,知情者透露,该公司已使用该方法数月,他认为是上级单位监管不严,致使该公司的管理松懈。

    知情人称,该公司每天要洗涤毛毯2000条以上,口巾3000条以上,床单被罩上百件,机组人员服装数十件,若要全部清洗,3台洗衣机根本无法满足需求,故出现此种“偷工减料”的洗涤方式。

   ■反应

    航空公司成立调查组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洗涤过程中所使用的为“久朋”牌强力增白洗衣粉,北京日光旭升精细化工技术研究所为该洗衣粉生产商。该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此洗衣粉只可用来洗涤和增白衣物,根本不包含消毒成分,消毒时必须添加其他消毒剂。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机供品的管理工作暂没有统一标准,不�同航空公司的管理规定不同,一般情况下,旅客所使用的非一次性机供品需经过清理和消毒,对于破损或经三次不能洗涤干净的毛毯,应及时作出报废处理,更换新毛毯,并在管理系统上记录。

    本月初,记者将此事反馈给该航空公司客舱部,引起对方高度重视,并成立调查组。7月5日上午,航空公司数人驱车抵达服务公司所在地,当场询问公司负责人相关事宜,并在车间内拍照取证。截至目前,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专家说法

    卫生 使用后必须消毒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韩铭教授表示,毛毯等纺织品与旅客皮肤直接接触,按照常理,非一次性物品使用后必须消毒,未经过彻底消毒的毛毯有携带病原体的可能性,不同顾客使用同一条毛毯时,有可能导致皮肤过敏、性病、乙肝、流感等传染性疾病,不同毛毯相互混淆属多次污染,甚至会引起交叉感染等疾病。

    消毒方法一般分为物理和化学消毒法。前者采用高温蒸煮,此方式可有效杀灭病原体,基本符合消毒标准。后者采用药物浸泡,�用于医疗物品的消毒等。

    维权 旅客取证太困难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刘宏辉律师认为,首先,旅客购买机票登机后,在法律上与航空公司形成了承运合同关系。航空公司在运输过程中有保障旅客安全(包括卫生安全)的义务,其提供的非一次性机供品应保证卫生,对于供不同旅客反复使用的机供品必须及时清洗,因未及时清洗导致旅客人身伤害,航空公司应负有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但旅客须持有相应证据才能起诉航空公司,该环节的取证工作较难。

    其次,服务公司“偷工减料”的行为应向航空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航空公司若因此赔偿旅客,事后也可向服务公司追偿。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