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三公”经费首次公布:公车购置费逾61亿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三公支出 中央单位三公支出汇总情况首次公布 公车购置费61.69亿 全国人大常委会昨天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

 

中央单位去年三公支出合计达94.7亿元(图)

三公支出

中央单位“三公”支出汇总情况首次公布

公车购置费61.69亿

全国人大常委会昨天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

财政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的决算报告,在中央公共财政支出决算情况的说明中,以文字形式公布了汇总的“三公”支出情况。

根据决算报告,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于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支出合计94.7亿元。

另外,决算报告还公布了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

■背景

“三公”经费千呼万唤始出来

据了解,74个中央部门去年集中“晒账本”,首次向社会公开了部门预算收支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然而,对于公众一直千呼万唤的“三公”经费,却迟迟不肯露面。过高的行政成本,因缺乏透明度,显然难以令人满意。

今年,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要求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并要求今年6月会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此后,科技部曾对外公开“三公”支出情况,除此之外鲜有部门效仿。这次是财政部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首次向全国人大公布汇总的“三公”支出情况。

■相关新闻

全国人大询问财政使用情况

本报讯(记者孙乾)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在6月28日进行分组审议时,对2010年中央决算报告进行了专题询问。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审计署多位负责人到会回答询问。这是全国人大继去年6月首次进行专题询问以来,第二次就决算报告进行询问。

弊病跑部钱进

对策压缩专项转移支付

王云龙委员提出,现在专项转移支付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弊病也不少,特别是加大了省市跑“部”的积极性,加大了成本,造成了浪费,滋生腐败等。因此,建议财政部要加大力度提高转移支付中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压缩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重。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回复称,对于转移支付结构的调整,这两年一直特别注意要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尽量减少、压缩专项转移支付,同时对基层县乡特别是财力比较困难的县乡,采取了很多重大的举措,有的也是根据人大常委会的要求,比如对财政困难的县乡的财力保障、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和补助等等这一类的措施。

下一步财政部将仍然坚持这个方向,但是整个转移支付制度的调整、结构的完善还需要一些政策环境和整个行政体制、机构部门设置的相互配套等等。接下来会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报告的要求,继续做好这方面工作。

弊病 高校欠款

对策 中央高校搞偿债试点

全国人大代表孙伟表示,自己来自教育系统,很关注高校贷款和欠款的问题,目前制约了高校的发展,因此询问财政部,是否能在这个方面出台一些新的政策,对这种情况,财政部将来有没有考虑和方法来解决?

张少春回复称,孙伟代表提出的高等教育的学校债务问题,确实是一个普遍的问题,高等院校的欠债发生在特定的阶段,在当时举措是对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借债多了,财务费用越来越高,学校运转就越来越困难,到了应当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张少春称,总体来说,采取“谁的高校、谁决定借的债,由谁来负责任”的原则。同时,鉴于各个学校的情况不一,现在主要有两项措施:一是要稳步提高高校的生均拨款定额,这是将来缓解偿债压力的来源之一;二是高校自己的努力,通过出让土地,把多余的土地置换来还债。“只要地方政府做这两件事,中央将来对地方都有奖励。”

“今年我们已经发出通知,要求地方比照中央财政对中央高校的偿债办法,高校负主要责任,不是国家负主要责任,因为高校自身有收入。今后举债必须严格地经过报批。现在中央财政正在对中央高校的偿债搞试点。”张少春称。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