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事业单位招聘如何告别“拼爹”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日前,中组部、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部公布关于个别地方事业单位违规招聘和违规进人事件的通报,曝光五大事业单位违规招聘案例:考前漏题,局长之女考试得99分、违规进人,领导亲

        日前,中组部、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部公布“关于个别地方事业单位违规招聘和违规进人事件的通报”,曝光五大事业单位违规招聘案例:“考前漏题,局长之女考试得99分”、“违规进人,领导亲属调进系统内”、“内部招聘,只允许职工家属报考”、“因人画像,仅领导千金符合条件”、“擅改规则,陪吃陪唱成面试内容”(4月7日《京华时报》)。 

  每一起事件,我们都可以看到权力的影子。当“谁爹官儿大招谁”成为录用原则的时候,这样的招聘必将失信于民。 

  事实上,这些人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如果事先知道考题的局长女儿不是“心太贪”非奔着满分去,而是考八九十分“了事”;如果“因人画像”者不是“心太独”非弄成“一个人的游戏”,而是弄几个人“陪考”一下,他们还会被网友和媒体盯上吗?因为“玩大了”,所以“演砸了”,这让人心里不踏实,因为我们不知道,多少类似招聘因为“低调”而“成功”。 

  这样的现实下,两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抓紧对事业单位进人行为进行全面彻底自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处理,可谓有的放矢。 

  自查可以期待,但不可期望过高。这几起事件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舆论监督的结果,而不是自查、监察的结果。它们大多经历了网友爆料、媒体跟进、万般狡辩、无奈认错等多个阶段———对一些人来说,事实面前尚且狡辩,自查的效果似乎更难指望。 

  有人会说,“那就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这固然不错,但舆论监督毕竟是事后监督,更重要的,对媒体来说,能否得到这方面的线索,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内部招聘”,一旦内部“铁板一块”,外人甚至不知道有招聘这回事,谈何舆论监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招聘工作本身入手。 

  一些人为什么敢动“歪心思”?同样的舞弊行为,如果发生在公务员考试中,责任人可能面临刑事追究,而发生在事业单位招聘中,他们得到的,却多是警告之类纪律处分。再考虑到“东窗事发”的可能性并不大,比较小的违规成本,是一些人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重要原因。 

  一些人为什么想动“歪心思”就能动成?在这几起事件中,招聘条件似乎是一些人手里的面团,想怎么捏就怎么捏。这和事业单位招聘法规不健全有关。和公务员招录有严格法律规范不同,事业单位招聘缺乏国家统一立法规范,这给“令随口出”提供了土壤。出台统一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律或行政法规,已势在必行。 

  有了统一法律规范,有了严格惩处措施,再加上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事业单位招聘中“拼爹”怪现象,将成为历史。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