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用“假新闻”来试探舆论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这两天有两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公愤。一则是《京华时报》报道的,由于无人愿意接手中国 足球 这个烂摊子,谢亚龙将继续担任足协专职副主席职务。还有一则是,曾因派警察进京拘

        这两天有两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公愤。一则是《京华时报》报道的,由于无人愿意接手中国足球这个“烂摊子”,谢亚龙将继续担任足协专职副主席职务。还有一则是,曾因派警察进京拘传记者而丢官的辽宁西丰原县委书记张志国近日履新了,职务是沈铁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副总指挥。

  谢亚龙留任四年,几乎让人不敢相信。中国足球重病缠身,他绝对逃不了干系,必须对此负责。谢不辞职,已经让人无法容忍,如果体总再留任谢亚龙,那简直就是强奸民意。所以,这一爆炸性新闻一出,
网上笑骂一片,简直是怒不可遏。幸好,有关方面迅速出面辟谣:“谢亚龙留任属不实报道”,暂时平息了一场舆论危机。同样,网民们在获悉张志国履新一事后,纷纷惊呼,有人干脆猜测说“张志国后台很硬”,乱议纷纷,莫衷一是。同样令人欣慰的是,据新民网11月24日独家报道,铁岭市委已通过政府网站发出正式公告,张志国履新一事不属实。

  这两起让人难人接受的“新闻事实”,纷纷宣告落空,我们与其说是对“假新闻”愤怒,还不如说为这样的“新闻”是假的而庆幸。这样罔顾民意的人事任命,如果成为事实,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不过,欣慰之余,我也不禁狐疑:怎么会有这么多不靠谱的“假新闻”?媒体如果没有把握,怎么敢如此信口雌黄?这样的“假新闻”,怎么就像真的一样?人们对这样强行逆民意而动的“任命”,虽然觉得不可理解,但也不认为“没有可能”,这说明了什么?

  这背后大有玄机。敏感人物的人事任命本来就不是小事,媒体如果没有可靠的
信息源,是不敢随便“通报”的。因此,说这两条新闻是“根本没有事实依据”的“假新闻”,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更大的可能是,这同样是有关部门现在乐此不疲的“舆论试探”。

  “舆论试探”的做法大约是,想做出一项决定,却又没有把握,就直接或间接地向媒体透风,让媒体报道。如果舆论反应正常,那就顺势而为,一旦发现舆论反应激烈,那就断然否定,让媒体背黑锅,说是假新闻。

  其实,无风哪能起浪,偶一为之,倒也新鲜有趣,表现了有关方面重视民意的理念。但“舆论试探”也一定要尊重传播规律,更要尊重媒体。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是其最大的社会价值。如果媒体被“舆论试探”反复利用,那么,其
形象必将蒙污,其公信力也会大打折扣。到时政府通过媒体发布的一些消息也没人相信,那就弄巧成拙了。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