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上网引发热议的喜与忧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近日,胡锦涛主席上网和网民短暂交流的新闻成为国内外的一个热点和焦点。 作为一个大国的最高领导人,胡锦涛的一举一动都能牵动中国和世界的神经,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尤




        近日,胡锦涛主席上网和网民短暂交流的新闻成为国内外的一个热点和焦点。

        作为一个大国的最高领导人,胡锦涛的一举一动都能牵动中国和世界的神经,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尤其是在我们中国,国家领导人更是各大媒体尤其是官方媒体关注的星级人物。以我们目前的体制,发动宣传机器去报道某个新闻事件,是一件轻而易举甚至简单至极的事情。媒体,尤其是国家级媒体的新闻动向,就是我们国家政治发展的风向标。

        如果放在一个西方式的民选民主国家(当然我们社会主义中国也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领导人上网这件事情本身不能成为一个新闻,尤其是在短短的时间内,象征性的和网民聊几句天,不具有新闻价值,甚至还有可能会被网民抱怨态度敷衍。但是,不同的国家由于体制不同人们的期望值也是大不相同的,在一个国家很正常和普遍的事情,在另一个国家可能就是爆炸性的新闻。

        比如,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尤其是在领导人选举和相关文件通过时,是没有弃权票的,更不要说反对票。绝大多数时候就是举手表决,强手如林,一致通过。这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几千人甚至更多的人脑子里想的完全一致,这可能吗?只有赞成,没有反对,甚至连保留意见的弃权都没有,真是世界奇迹。终于有一天,中国人代会上出现了弃权票,这一下子成为世界各大媒体的头条重磅新闻:中国终于有了弃权票!

        当然,现在的人代会上,不光有弃权票,也有了反对票。尽管还不是很多,但我们起码不会像原来那样大惊小怪了。

        再回到胡锦涛上网这件事情上来,执政党的最高领导人上网体察民意,这本身说明了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导着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最大政党,是敢于面对民众的,也是愿意面对民众的,即便还有那么多基层的党政官员是那么的躲避甚至害怕民众,但是党的最高决策层还是能顺应世界民主潮流的。因为自由、平等、博爱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它们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人类追求的基本价值理念。

        我们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顺应民意,与网络时代俱进感到欣喜。胡锦涛的做法是一个信号,是一个积极的示范效应,一方面传递出一个更加重视民情民意的信号,另一方面也给下级的党政官员一个无形的压力:共产党的官也是越来越不好做了,党中央总书记能上网直面百姓的问询,党的各级官员将如何应对百姓的质疑甚至诘问?

        但同时我也在想:如果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甚至中央政治局的同志都能身体力行,而下级官员人依然我行我素,那么胡锦涛主席的这一做法就只剩下了表面的象征意义。毕竟,老百姓和中央领导的接触机会是及其稀有的,他们面对的是当地的父母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情不是没有过,更何况,胡锦涛的这种做法仅仅是一种倡导呢?

        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制度来约束下级党员干部,只是靠所谓的觉悟,让他们主动接受百姓的监督,是没有多少现实意义的。

       从胡锦涛上网引发热议这一事件来看,百姓仍然把希望寄托于一两个英明的高级领导,希望主席或者总理能就一切问题给出解决的方案,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百姓的帝王情节,人治情节,不靠制度,而靠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老百姓对于不少下级党的官员已经失望至极,他们相信党中央,却不相信地方党委。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在想:什么时候我们看国家最高领导人上网不再像现在这样激动万分山呼万岁的时候,什么时候和主席聊天不再诚惶诚恐不再“不敢相信是真的”,什么时候中国才真正强大了。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