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批奢华公务接待:极大败坏党员形象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毛泽东同志曾严正指出不仅贪污是极大的犯罪,浪费同样是极大的犯罪,胡锦涛同志也反复强调要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勤俭节约和反对浪费是我们党的一贯

毛泽东同志曾严正指出“不仅贪污是极大的犯罪,浪费同样是极大的犯罪”,胡锦涛同志也反复强调“要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勤俭节约和反对浪费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2006年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对公务接待的范围、标准和规模亦有明确规定。那么,公务接待的奢华之风何以流行?

有行政方面的原因。在行政资源配置中,权力过于集中,下级部门为获取资源和利益,萌生讨好上级部门的念头,故不惜突破国家相关规定,以美酒珍馐取悦于领导,以期换取更多行政资源。另一方面,一些部门的公共资源配置过程透明度低、缺少监管,为其挥霍公共资金留下可乘之机。

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按照法律规定,政府预算经人大批准后无权任意更改,但在实际的预算执行中,走偏变样的情况屡见不鲜,预算约束软化为一些部门的奢华接待洞开方便之门。另一方面,一些部门预算外资金大量存在,这些逍遥于公众视线之外的“小金库”,也是奢华接待的重要经费来源。

奢华接待之风,催生出一些为其辩护的荒谬观点,有人以奢华塑形象,拿浪费当消费,靠接待出政绩,甚至有的地方打出“接待就是硬道理,接待就是生产力”的口号。而事实是,奢华接待让一些地方不堪重负,行政成本因之水涨船高,公共资金由此被挤占压缩。同时,奢华接待极大地败坏了党员干部的公共形象,挥霍党的政治资源,透支党的信任资本。

小平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强调:“像我们这样的人,到下面去调查研究,不要给地方干部增加负担,不要搞什么招待,生活方面特别是在‘吃’的问题上,我看西红柿炒鸡蛋就不错了。”当然,随着条件变化,公务接待标准高一些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按有关规定办,也无可厚非。但我们党提倡的艰苦奋斗的传统没有过时,小平同志当年提出的“西红柿炒鸡蛋就不错了”的精神没有过时,这些仍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精神,也值得提倡和效仿。

《左传》曰:侈,恶之大也。防止公务接待腐败,降低行政成本,有赖于建立公共资金问责机制,用问责来遏制“不花白不花,白花谁不花”的心理;有赖于完善权力监督机制,填补“上级不好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的监督“死角”;有赖于增强预算约束力,减少预算执行弹性,压缩预算外资金。在政治上建监督之制,从经济上断浪费之源,方能有效遏制奢华接待之风。

四川仁寿县珠嘉乡推行“15元公务餐”六年之久:来人来客,一律就餐于机关食堂;每人每顿,标准只有15元。公安部副部长、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刘金国深入基层调研,婉拒各种宴请,吃饭不是机关食堂就是路边小店。这些朴素的做法,不仅节约了公共资金,而且积累了信任,赢得了尊敬,当为众人学习和借鉴。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