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丰事件撤案之后法律必须亮剑

2008-01-10 23:03 来源于:潇湘晨报 | 作者:单士兵 | 浏览:
利令智昏的事常有,权令智昏的事能见着的少。西丰警察进京抓记者,绝对让我们领略到权令智昏下的极度疯狂。昏头昏脑的结果,往往不止是闹笑话出洋相,它还将为之付出必须的代

     利令智昏的事常有,权令智昏的事能见着的少。西丰警察“进京抓记者”,绝对让我们领略到权令智昏下的极度疯狂。昏头昏脑的结果,往往不止是闹笑话出洋相,它还将为之付出必须的代价。

  西丰事件就是这样的。当时,西丰警察“进京抓记者”,绝对牛气十足。现在西丰警方却完全蔫了,他们于8日撤销立案、撤销拘传,很是有几分灰溜溜的感觉。

  面对这个结果,朱文娜记者的噩梦阴影或许是可以祛除,不过,此事带给公众的梦魇,是不会迅疾消散的。有意思的是,西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高维义说,当地公安机关到北京对记者采取司法措施是不合理的,拘传记者带来了负面影响。不合理地控制负面报道,结果造成负面影响,西丰事件以生动的事实,对这个常识进行了最好诠注,希望这一次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知识普及。

  当然,关注西丰事件,是不能简单停留于新闻常识宣传上的。毕竟,这本质上是个法律问题。当初,西丰警察进京抓记者,扛着的可是“执法”的旗号。却不料,干的是犯法的事。当然,不能因此就说,西丰警察的法律水平太臭,身为执法者却不懂法。西丰警察进京抓记者,恐怕更多原因,还是在于受权力摆布与驱使的行为。

  这样一说,也许有人会觉得,西丰警察也蛮可怜的,警察哪里敢违抗权力命令呢?这样的想法,很有点伪善的味道。不要忘记,更多的时候,他们可都是这种知法犯法行为的受益者。别的不说,就说他们以前为替县委书记张志国出头,竟然就扛着公诉名义大搞“诽谤案”,坑了别人的同时,帮重权者摆平烦心事,解了心头恨,自然就是功劳,自然就会有好处的。只不过,这一回他们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栽倒在全国舆论的板砖下面了。

  虽然现在西丰公安局局长王卫东也出来表示他们的行为是“不妥的”,但是,这都不应该获得我们半点的同情。当初立案抓人,现在撤销立案、撤销拘传,这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似乎根本没把法律当回事。法律的事,必须法律来解决,而不是行政命令。否则的话,公权力越界的行为,就根本不可能被真正遏制。所以,既然西丰警察用司法手段对待记者,涉嫌滥用职权,那么他们就应该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这一点都不冤枉他们。

  也就是说,西丰事件的最终求解,必须完全诉诸法律。这个法律解决,也绝不仅仅停留在面对西丰警方的问题上,而是把所有相关问题都纳入到法律语境下来求解。有消息说,朱文娜已经和其律师达成了共识,将反告西丰县委书记张志国“诽谤”,这也很好。不论如何,让法律来说话,是最理性最务实的。此外,那篇题为“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文章中反映的问题,比如,要把商人“从西丰地图上抹去”的县委书记张志国滥用权力,以“诽谤罪”将发短信者不合法地判刑入狱问题,都应该放到法律层面来问责。谁也无权把无辜者送进大牢,违法弄权者必须受到法律惩罚。

  所以说,西丰撤销立案、撤销拘传了,但西丰事件远未到结束的时候。一位京城记者幸免于公权失范的灾难,却不代表每一个普通公民在遭遇类似情况时都能如此幸运。现在,必须是法律亮剑,给违法弄权者应有惩罚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rmjdw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