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道禁令挡不住扭曲生长 违规高尔夫球场如何托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国务院接连10道禁令,仍然挡不住高尔夫球场的快速增长。 7年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明确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暂停高尔夫球场的建设。从那之后,中央层面针对高尔夫球场先后出台

 国务院接连10道禁令,仍然挡不住高尔夫球场的快速增长。

    7年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明确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暂停高尔夫球场的建设。从那之后,中央层面针对高尔夫球场先后出台了10道禁令,然而,高尔夫球场却并没有因此停止增长的步伐。

    据业内专家估算,如果以18个球洞为一个标准高尔夫球场,在2004年之前,全国有170个高尔夫球场。而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高尔夫球场却达到了近600家。而在这600家高尔夫球场中,通过正规审批的只有10家左右。

    是什么让高尔夫球场在中国如此快速增长?

    靠高尔夫球场,和豪宅扯上关系

    1984年,中国大陆第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在广东省中山市成立。这标志着高尔夫球这项舶来的休闲运动正式进入大陆。

    不过,在最初的发展中,这项昂贵的休闲运动并不为普通人所熟悉,参与者主要是外籍商务人士。

    有意思的是,在我国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形成房地产市场之后,高尔夫这项运动却引起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注意。高尔夫与房地产开始走到了一起。

    1992年,在广东省观澜镇,香港骏豪集团拿下了20平方公里的山头和荒地,建设观澜湖高尔夫球会。那个时候,观澜镇还是一个贫困地区。

    随着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建成,并连续几年举行国际高尔夫球大赛之后,这个地区开始成为地产开发的热点。

    2006年,一个建在观澜湖的别墅项目,一天之内就卖出了103栋别墅。在广东的房地产界,甚至有了观澜湖板块的概念。

    在北京,非典之后,“高尔夫公寓”、“高尔夫别墅”等与高尔夫相关的住宅项目开始不断出现。

    依托高尔夫球场营造的优美环境,这些与高尔夫相关的住宅项目价格比周边其他项目贵出不少。在北京西六环外,一个住宅项目,就因为旁边有两家大的高尔夫球场,毛坯房的均价就超过每平方米3万元。

    “在房地产领域,开发豪宅的利润大,所以,开发商都在想,怎么能让自己的项目跟豪宅、高档住宅扯上关系。”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胡景晖告诉记者。

怎么才能成为豪宅呢?

    按照房地产开发的思路,要做豪宅,一定要有区别于普通住宅的自然景观。山、海、湖,历来都是开发商追捧的项目卖点。建在这些自然景观附近的项目,价格明显高于其他地方。

    “但是,对很多内陆城市来说,没有山、海、湖的景观,怎么办呢?高尔夫球场就成了普通住宅变身豪宅的最重要条件了。”胡景晖说。

    一般情况下,一个18洞的高尔夫球场大概需要占地1200亩。1200亩的绿地面积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景观。能够与高尔夫球场配套建设住宅,就具备了成为豪宅、高档住宅的基本条件。

    也许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不少开发商开始不满足于仅仅拿地建设住宅,而是圈下一大片地,用其中的大部分地建设一个高尔夫球场,其余的小部分地建设低密度的高档住宅、甚至豪宅。

    高尔夫球场本身难赚钱

    “很少有开发商仅为建高尔球场而建高尔夫球场,因为那样收回投资的时间太长。”胡景晖告诉记者。

    一般情况下,建设一个18洞的高尔夫球场就需要至少1.5亿元的资金。在我国,高尔夫球场一般都采取会员制,一张会员卡就要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但相对于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和日常的养护费用来说,单靠会员打球消费,很难支撑一个高尔夫球场的正常运转。不仅如此,高昂的会员费也阻挡了普通人进入,造成大量高尔夫球场利用率不高。

    有数据显示,广东的高尔夫球场,平均利用率仅有60%。

    去年,青岛平度市地方税务局的一位工作人员曾发表一篇文章,称青岛已经拥有10多个高尔夫球场。尽管来自日本、韩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高尔夫游客逐年增加,但这些高尔夫球场却没有一家盈利,有的甚至面临倒闭。

    海南高尔夫球协会副主席郑文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七成高尔夫球场的经营处于亏损状态。

    但有意思的是,开发商依然对高尔夫球场建设情有独钟。

    “很简单,高尔夫球场仅仅是开发商用来包装、提升住宅项目的工具。”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告诉记者,大多数高尔夫球场的盈利都要靠其背后的住宅项目,没有住宅项目的支撑,高尔夫球场几乎没有盈利的可能。

    在陈国强看来,高尔夫球场本身的景观优势很明显,这类高尔夫地产项目的价格也明显高于其他住宅项目。

高尔夫球场如何突破禁令

    尽管开发商都乐于利用高尔夫球场为自己的住宅项目提高品质、拉高价格,但在2004年,国务院就已经下文禁止新建高尔夫球场。那么,这些高尔夫球场都是怎样突破禁令的呢?

    陈国强告诉记者,高尔夫地产项目一般都不是以房地产项目进行立项申报的,而是以旅游、休闲设施立项,从而突破政策禁令。

    “地方政府对高尔夫地产项目有很大的兴趣,因为一个高尔夫球场能够提升该地区的投资环境。”陈国强说,不仅如此,一个高尔夫球场的建设还能满足高端人士的商务、休闲、交际需求。所以,这几年高尔夫球场项目越来越多。

    大量的学术论文都认为,高尔夫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财富》杂志曾有一项统计显示,中国大陆的高尔夫球洞数与引进外资数量高度相关,相关度达80%。

    以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为例,在这个世界最大的高尔夫球俱乐部建成之后,观澜镇的外资企业不断增加。日资企业达到20多家,台资港资企业达到近200家。

    广东东莞的长安高尔夫球俱乐部,引来了大批台、港、澳、日、韩商,长安镇因此获得“中国乡镇投资环境100强”的称号。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早在2004年就曾对高尔夫进行过论述。他认为,高尔夫能够拉动服务业增长,有助于解决工业与服务业的结构失衡。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海南的商务活动进入低潮以后,高尔夫运动开始成为吸引海外游客的主要诱因。海南球场接待人数2001年比1998年前增长了110%,2003年,海南高尔夫旅游接待人数超过了15万人次,年均增长都在30%以上。

    迟福林预测,到2020年,我国潜在的高尔夫人口将达到5000万以上。

    这样的作用显然可以为地方政府带来巨大利税收入。

    在北京高尔夫业内流传甚广的一个故事是,在10年前,北京市政府决定在四五环之间修建绿化隔离带,但缺少资金。几个高尔夫球投资方与政府谈判,表示可以以建高尔夫球场的方式帮助政府解决绿化问题,还能提供不少就业岗位。在这种情况下,数个高尔夫球场就在四五环的位置建造起来。政府减少了绿化投入,还获得了不少利税收入。

    在不少省份,高尔夫带来的游客消费要高于其他普通游客的消费。

    经济上的带动作用让地方政府默许了高尔夫球场的快速增长。

    拿什么支撑如此多的高尔夫球场

    高尔夫球场对于土地、林地、水等自然资源的占用,成为其发展目的的一个悖论。

    从2004年之后,高尔夫球场的修建都是以体育公园、生态园、绿化项目等名目进行立项申报并获得批准的。如果按照这样的名目来理解,这些项目都应该是由大多数民众所享有。但实际上,这些高尔夫球场的高昂门槛注定,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可能享用。

    土地的占用上,耕地18亿亩红线是中央明确的政策,违规建设的高尔夫球场或多或少都存在乱占耕地、林地的情况。在这个意义上,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可能造成隐患。

    不仅如此,高尔夫球场对水资源的消耗也是巨大的。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最近撰文表示,高尔夫球场的耗水量惊人。按照他的计算,在降雨充足地区,一个占地1200亩的高尔夫球场每天需要灌溉水1200吨,在缺水干旱地区每天需要灌溉水4000吨。按照两者之间平均值每天2600吨计算,全国600个高尔夫球场每天耗水156万吨,每年耗水大约在5.7亿吨。

    而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据统计,截至2005年下半年,全国城市缺水总量达60亿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136个缺水情况严重。

    一方面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是增加环境的负担。该怎么面对大量违法新增的高尔夫球场?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