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钢:2013中国政治语象分析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联合早报网专稿)2013已经落幕。这一年,笔者曾在联合早报网发表数文,透过政治话语,观察十八大后中国走向。此时,2013中国语象已完整显现。 宪政民主浅蓝语落入低谷 笔者用四

    (联合早报网专稿)2013已经落幕。这一年,笔者曾在联合早报网发表数文,透过政治话语,观察十八大后中国走向。此时,2013中国语象已完整显现。

宪政民主浅蓝语落入低谷

    笔者用四色描述中国政治话语:深红是毛时代话语;深蓝为当局不容;浅红是当政者话语;浅蓝,当局不倡不禁。

    我们多年关注与政改相关的词语,“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党内民主”属浅红,“普世价值”、“宪政”、“公民社会”属浅蓝。江泽民、胡锦涛时期,这两色词语可以共存。2013,浅蓝遇阻。

    年初南方周末事件,肇因即为“宪政”。该报新年献词原为《中国梦 宪政梦》,在新年特刊屡次送审中,原稿中全部18处“宪政”被删,宣传部直接添加的文字,发生知识性错误,舆论哗然。

    使用“百度新闻高级搜索”可见,2013与上一年判然不同。2012,标题含“普世价值”的约150篇,正面使用的占78%。标题含“宪政”的文章约400篇(剔除了与中国宪政无关者,下同), 全部正面使用“宪政”一词。2013,标题含“普世价值”的约500篇,非正面使用者占84%。含“宪政”的文章约1200篇,其中非正面使用“宪政”者占86%。

    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新京报,曾是浅蓝话语活跃的平台,2013,浅蓝词语在这些报纸上骤减。以十年来南方都市报上的“公民社会”为例:

    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强调“依宪执政”,这个接近“宪政”的口号,有史以来首次出现在人民日报标题。2012年12月,中国媒体上“依宪执政”频率飙高 。然而这一提法倏起忽落。2013年,人民日报有7个月完全未见“依宪执政”。百度新闻标题中包含此语的文章寥寥无几,有8个月完全空白。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幕当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长篇述评《中国道路的“历史新起点》曾出现这一提法,两天后在《政治文明的壮丽篇章——十八大以来民主政治建设述评》再次出现,但三中全会的决定并未使用。

    2013年1月6日,“两个不能否定”见诸报端(“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舆论震荡,七不讲在此语境下发动。

    5月至7月,开始第一轮对浅蓝话语的批评,但遇强力反驳。8月底,党媒亮剑,号召进行舆论斗争(又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舆论斗争”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与毛时代“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一语相似。至此,深红话语跃上前台。9月,对浅蓝的批判达到高峰,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有暂停的迹象。

    10月17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求是》杂志署名秋石的文章《巩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此文被称为七不讲公开版,称普世价值和宪政民主专指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严厉批判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所谓对改革的质疑。但值得注意的是,文章网开一面,放过了曾被列入七不讲、也曾遭公开批判的“公民社会”;论及曾遭批判的“社会主义宪政”,口吻也相对温和。

    三中全会开幕前一天,11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此文看似强调“两个不能否定”,实为打补丁,重申了1981年“历史决议”对文革的彻底否定和对文革前错误的表述。

浅红党内话语的热与凉

    有人将十八届三中全会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并称为改革里程碑。然而,2013不是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一年多中,邓小平、胡耀邦与守旧势力进行了激烈较量,通过真理标准讨论,从舆论上为改革冲开了路障。2013恰相反:宣称“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近一年逆改革的舆论氛围中召开的。

    2013,最高频浅红词语是“中国梦”。2012年,“中国梦”在人民日报上的使用篇数是106,到2013年,达1912,成为典型的超强话语。可以与之相比的,有1959年毛泽东的“总路线”(1605),1966年的“毛泽东思想”(3877),1977年华国锋的“抓纲治国”(1145),2003年江泽民的“三个代表”(2928)。与“中国梦”配套,“道路自信”从2012年的95上升到203,“两个一百年”在2013年新出现,使用篇数达221,亦成热语。

    中共自十六大以来,形成了一套与改革相关的规范化政治词语。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文明、民主政治、党内民主。

    其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是邓、江、胡的旗帜性口号。有人认为,这组词语总体上可理解为党内“开明话语”。例如,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改革开放;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被认为旨在推动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一度还被形容为“让资本家入党”;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至少从表面看是温和柔性的。笔者发现,这组词语的凉热和浅蓝亦有关联。它们上升的年份,浅蓝词语获得生长空间。

    笔者检索了自2004年至2013年十年间这一组政治词语的传播频率,所使用的数据库为人民日报,并与香港“慧科搜索”中的数百种中国内地报纸互为参照。人民日报的数据图像如下:

    对人民日报的统计显示,这9个关键词除“政治体制改革”外,在2013年均处于历史最低点。使用“慧科”搜索标题,结果完全一致。“政治体制改革”为浅红、浅蓝所共用,在人民日报处于7年来最低点。 2013,宪政民主浅蓝词语处于全面低潮,耐人寻味的是,浅红开明语也全线下滑,其中,笔者特别注意到“党内民主”传播量的陡降。

“党内民主”骤降预示什么?

    对中共政改抱有期待的人们,最低限度的期望,是一党执政条件下党内民主的扩大,包括党代大会和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的改革。胡锦涛执政时期,中国媒体上的“党内民主”一语曾升温。胡锦涛肯定“票决”,似有意在党内选举和决策制度上有所尝试。胡时期,差额选举和公推直选是扩大党内民主的重点,李源潮曾在其主政的江苏省特别是南京市大范围试行公推直选。检索近5年人民日报和慧科数据库,2010年均是“公推直选”的传播高峰,2012年均是“差额选举”的传播高峰。2013年,人民日报上的“党内民主”比上年减少74%,查慧科标题,减少81%。“公推直选”,人民日报减少88%,慧科全文减少64 %。“差额选举”,人民日报减少67%,慧科全文减少48%。

    与此同时,另一词语——“协商民主”,在2013年达到5年来的传播高峰,查人民网标题,2013年比上一年增加69%。

    党媒称,协商民主在中共历史上由来已久,不是外来的。事实上,“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一语来自西方宪政民主成熟的国家。2006年,人民日报上首次出现“协商民主”,但特指政协的运作。前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撰文称“我们的民主政治,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讲,实行的主要是选举民主;从人民政协来讲,实行的主要是协商民主”(人民日报2006年4月7日13版)。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中共词典中的对应词语,党媒曾宣称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结合就是中国式民主。“协商民主”也是中国模式派钟爱的词语。时至2013,协商民主的分量明显加重。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经济改革列为改革重点,对政改着墨较淡。习近平对决定的说明称:

    全会决定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强调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

    他的讲话惟一一处提到“政治体制改革”,和协商民主直接挂钩。按照这一阐述,未来政改的范围将收窄。和党权改革密切相关,以票决为主要实现方式的党组织选举制度、党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等项改革,均将缓行。推进民主政治的重点放到了党外,“协商”将重于票决。若此,邓小平把纠正“权力过分集中”作为政改重心的思路恐被搁置。随着“党内民主”一语的降温,权力势将更加集中。

2014语象观察点

     一,深红。继续观察“舆论斗争”一语。近期这一提法虽减少,但仍出现,人民日报最近一次使用是在12月30日。特别注意“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提法。中共近年规范的提法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但与江泽民纪念毛泽东诞辰百年、胡锦涛纪念毛诞辰110周年的讲话一样,习近平在120周年纪念时也提出“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这一提法是否会持续,须观察深红话语未来的表现。笔者曾指,“毛泽东思想”一语是中国政治的测量尺。查2013年人民日报和“慧科”数据库的中国内地报纸,“毛泽东思想”的频度未上升。但查百度新闻标题,2013年它达到6年来的最高峰(共计2120条,其中12月26日至12月31日312条):

    二,浅蓝和深蓝。“普世价值”和“宪政”是否已被逐入深蓝,成为在正面意义上禁止使用的敏感词,须密切关注。“公民社会”和“公民权利”目前似仍留在浅蓝区域,年底前人民网和中国法院网都有正面使用“公民社会”的文章。其命运仍待观察。

    三,浅红。“中国梦”正铺天盖地。但这个口号是动员国民的目标描述,相当于毛泽东的“超英赶美”、周恩来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的“翻两番”, 不是旗帜语。旗帜语,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共有规范表述,江、胡等人都不是在就任未久时就提出的。未来人们既不可能说“高举中国梦的伟大旗帜”,也无法说“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梦”。标志习执政理念的旗帜语尚未问世。

    2013,是政治话语大洗牌之年。语象折射政治演变的真相。透过各色词语的生灭、消长,激烈的博弈、冲突,能听到大变局的沉沉雷声。

作者是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