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砍柴:“锯箭疗法”为何重复使用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事隔两年多以后,山西疫苗门再度发酵,数十名家长带领孩子到山西卫生厅门前讨说法,而问题疫苗的举报人和家长受到恐吓。这一事件让我想起了前不久重出江湖的三聚氰胺奶制品。

事隔两年多以后,“山西疫苗门”再度发酵,数十名家长带领孩子到山西卫生厅门前讨说法,而问题疫苗的举报人和家长受到恐吓。这一事件让我想起了前不久重出江湖的“三聚氰胺”奶制品。

早在2007年,中国青年报记者通过详细的调查,揭露了山西卫生行政部门和北京某公司结成联盟,牟取暴利,使广大接种疫苗的孩子利益受损。此报道一经发表,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最终山西有关部门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公关”运作,这一风波按照基本当地官方的意愿了结了。最终有关部门没能给公众一个令人信服的交待,同时也没有谁受到什么处分,对当地官方来说可算虚惊一场。按理说,经过那场风波后,当地有关部门会吸取教训,在疫苗管理、使用方面会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因为已有“前科”在身,若旧病复发,其对舆论的震荡力将更大。但在并不漫长的两年后,缘何妖雾重来?

此事和三聚氰胺重出江湖的基本病理是相似的,因为毒源没有切除,土壤犹在,罪恶之花必定重开。中国古代有一部很出名的笑话集《笑林广记》,里面有一个故事:某军士在在战场上被箭射中,战友将其护送到随军医官那儿,医官拿出一把剪刀将露在伤员皮肤外面的箭杆锯断,而不管留在皮肉里面的箭头,却说手术做完了。

当下中国一些地方的公权力部门对公关危机的处理方式就如这位庸医那样,采取“锯箭法”,其目的只是将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的“箭杆”锯掉,应付一时的舆情汹汹,那么留在里面的箭头毒发,危及生命只是时间的问题。

为什么“锯箭法”能大行其道呢?关键是对权力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此掌握权力者犯错或甚至犯罪的风险太小,那么在同一块石头上摔跤的概率就太大,因为重复受伤的往往是无权势的人,而非造成这一伤害的决策者自己却难以受伤或受伤很小。以上面这则笑话为例,如果这个医官无论医疗水平如何,无论其医德怎样,只要那支部队的统帅信任他,他可以稳坐医官的位置,那么“锯箭法”会重复使用,反正军士生命安危与其自身利益关系不大,何苦去认认真真提高业务技能,尽心尽力对待伤员呢?

两年前山西“疫苗门”发生后,本应该迅速启动调查机制,由中立的、权威的部门来主持调查,允许中立的媒体深入调查,公开报道,有关人士依法受到包括刑事责任在内的严肃处理,进而改革疫苗管理、使用的机制,割断疫苗生产、经销企业和主管部门之间的权力链条,从而使这一机制更加公开、透明。如此,才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犯错。而现在当类似“三聚氰胺”、“疫苗门”之类的恶性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采取的应对方式正好相反,首先不是否认就是遮掩,若遮掩不住了,就运作更高的权力部门来封杀舆论,而当舆论不能封堵时,通过权衡再三抛出一个或几个“替罪羊”来纾缓一下舆论压力,而另一方面则通过公权力来打压锲而不舍的维权者或举报人。如此多管齐下,看似事件平息了,但机制没得到根本改善,真正应该负责任的人依然占据要津,那么旧病复发不但是高概率,而且症状将更加严重。

在四十余年前,当时的中国最高领导人在一首七律中写道:“金猴奋起千钧棒,只缘妖雾又重来。”前两次,孙悟空没能打死白骨精,白骨精便一次次改头换面来威胁唐僧的生命。这个道理,古今相同。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