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3名博士向财政部申请公开故宫收支信息_人民监督网 

北大3名博士向财政部申请公开故宫收支信息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2011年4月30日,因五一小长假客流量大,故宫( 微博 )限流。本报资料图片 韩萌 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三十七条 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

2011年4月30日,因五一小长假客流量大,故宫(微博)限流。本报资料图片 韩萌 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三十七条 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本条例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机构制定。

本报讯 昨日,北京大学法学院三名博士向财政部递交申请,要求故宫博物院就门票收支信息进行公开,其申请公开的范围包括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门票收入和使用情况。

已向故宫提出“信息公开申请”

该申请表示,故宫博物院虽不属于行政机关,但其作为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事业单位,应参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关规定,履行信息公开义务。

作为申请人之一,李媛媛说,故宫博物院应该是具有信息公开义务的法定主体。每年的门票收入应当属于主动公开的范围,但是在其官方网站上找不到相关信息。

据了解,前天,他们已通过传真方式,向故宫提出“信息公开申请”。对于又向财政部递交申请,李媛媛解释说,当时向故宫电话咨询时,得到的答复是门票收入都上缴国库。她在查阅相关资料后认可这一说法,因此便向财政部递交了申请。其中申请公开的理由是“生活和科研需要”。“另外一个想法就是,如果能比较顺利得到相关数据的话,可以将故宫反馈的数据和财政部反馈的数据有一个比对”。

故宫行政支出来自财政拨款

据了解,故宫属于文化部直属事业单位,且是财政拨款单位。从收入看,其大门票收入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上缴国库。从支出看,包括大修费用、员工工资、办公经费等行政支出,均是通过年度预算向财政部申请,来自于财政拨款。

■ 回应

故宫:已收到申请函正研究

昨天,针对北大博士申请故宫公开门票收支情况,故宫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函已经收到,正在进行研究。

据了解,在今年5月5日,故宫博物院新闻发言人冯乃恩,对于故宫的门票收入问题曾做出过介绍。他说,故宫旺季票价是60元,淡季为40元,总收入维持在5亿元左右。

不过,故宫的门票收入,并非自己掌管。冯乃恩说,故宫实行预算制度,所有门票收入上缴国库,依靠年度预算,经财政部、文化部逐级批复后,才能投入使用。去向完全是用于文物保护,除书画、陶瓷器等“可移动文物”,还有故宫建筑群等“不可移动文物”。

专家观点

这是公民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故宫应该对申请事项进行公开。作为文化遗产,故宫与普通公众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其如何管理如何运作,属于公众关注的范畴。

——北大法学院教授王锡锌

从现有信息看,故宫的门票无疑属于信息公开的范畴。故宫作为公共场所,收到的门票数额也比较大,同时其门票收入不涉及国家机密,不影响国家安全,大家有充分的知情权。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

■ 对话

“故宫门票收支属公共信息”

除李媛媛外,另两名申请人分别是北大法学院博士生陈燕和已毕业的博士成协中。他们还兼任北大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的研究员。该中心历年关注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并且从2009年开始每年发布上一年度的政府信息公开报告。

新京报:故宫博物院不是行政机关?算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里必须要求公开信息的主体吗?

成协中:故宫虽不是行政机关,但属于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事业单位。故宫需财政拨款,这是纳税人的钱,而且故宫的文物是公共产品,这是人们非常关注的。所以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

此外,进入故宫需要门票,但这不仅因为他们提供了服务,更多的是因为对历史文明和文物的参观。在此意义上,门票的收入和使用情况就成为了公共信息。

新京报:申请跟最近故宫发生的一连串事件有关吗?

成协中:这些事件是一个重要诱因。这一连串事情的发生,说明故宫内部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公众想了解,故宫在安防方面的投入是多少?我们希望以门票收入为支点,来推动故宫在内部管理上做得更加规范。

新京报:比较过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在信息公开上的做法吗?

成协中:2009年我去过台北故宫。那里展厅有电子屏可看到财政拨款多少,人员聘用、安保、学术研究方面的支出各是多少,包括罚款与赔偿收入、场地使用费收入、财产性收入,做得非常细致。而且,台北故宫在网站上都有年报,其中既有预算也有预算执行情况。但北京故宫,我却找不到任何收入来源信息和经费使用信息。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