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郑集资修路 要公务员至少捐款一万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有人称,政府因社会公益项目贷款集资可以理解,但要遵循自愿原则 不少人表示不满:哪来的钱集资啊,可怜的上班娃们 政府办、宣传部称没这事儿 教育部门称确有此事,但并非强行

    有人称,政府因社会公益项目贷款集资可以理解,但要遵循自愿原则

  不少人表示不满:哪来的钱集资啊,可怜的上班娃们

  政府办、宣传部称没这事儿 教育部门称确有此事,但并非强行集资:哪个领导也不会干这傻事儿

  近日,新郑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员工不断向河南商报爆料,称该市建生态廊道,公职人员都有集资任务。普通职工少则1万元,多则数万元。

  昨天下午,新郑市政府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均表示:没听说过政府集资的事儿。

  而该市教体局则证实,确有集资这事儿,但并非强制性要求。

  爆料

  政府建生态廊道

  市直机关每人交3万

  昨天,新郑某高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说,校领导在例会上宣布,新郑修路需26亿资金,该校有150万元任务,每位教师在28日上午11点前至少交1万,多则不限。“正科交10万元,副科交5万元,教体局副局长也得交10万元。”

  消息公布后,很多人表示不能接受。

  “这钱是捐款还是借款?如果是借款,什么时候还?”一位教师说,学校负责人只提到,筹集1万元钱,1年期利息每月1分2,2年期利息每月1分3。

  该校一位负责人证实,筹款确有其事,是上级部门口头通知的,没正式文件。全市公职人员都有任务,而且必须得交,不清楚这笔钱以后退不退。

  新郑市某市直单位一职工称,市直各单位员工每人要集资3万元,听说是为了郑新快速路两侧的生态廊道建设。

  3月25日,新郑贴吧内,很多网友就筹款一事,倾吐心中不满。网友“头发快掉光”说,全市单位集资啦,硬性规定,职工必须交3万元~5万元。

  网友“随园的主人”说:刚上班一个月,还没有领到一毛钱,哪来的钱集资啊,一人3万,玩人啊,可怜的上班娃们。

  郑州市网络问政平台上,网友“政府关注者”说,“政府因为社会公益项目贷款集资,可以理解,但要遵循自愿原则。政府向市直单位领导强压任务,领导又向普通职工强压,每人最低5万,我们单位领导都蒙了,连自筹的员工工资都停发了。”

  另据了解,新郑市直机关、事业单位集资款,统一交到新郑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营业部,账户名称为新郑市政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回应

  政府办说没这事儿,教体局称有集资但是自愿的

  对于读者和网友投诉的“强行集资”一事儿,新郑方面予以否认。

  “没听说过啊!不会有这事儿吧?”昨天下午,新郑市政府办主任张书谦说。不过,他又透露,其孩子在新郑一所中学上班,“昨天回家也听孩子说集资这事儿了”。

  新郑市教体局局长陈文彬说,这不是捐款,而是政府吸纳资金,利息比银行高,“如果有钱且愿意的话,可以借给政府,没钱就算了。”

  “文明发展到今天,哪一级、哪个领导也不会干这个傻事儿!”陈文彬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教体局绝对不可能下达强行集资的任务。

  新郑市教体局常务副局长柳广义说,筹集资金是财政部门要求的,用于新郑部分道路的廊道建设,完全是自觉自愿行为。

  随后,河南商报记者致电新郑市财政局求证此事,对方挂掉了电话。新郑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梁国定则表示,他还没听说这回事。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