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作家张平靠什么当上了山西副省长

2008-01-27 19:16 来源于:南方都市报 | 作者:赵勇 | 浏览:
作家张平近日当选了山西省的副省长,成了各路媒体的一大新闻,但对于我却已是旧闻。山西的朋友早就告诉我,张平要与副省长一职亲密接触,我不敢

    作家张平近日当选了山西省的副省长,成了各路媒体的一大新闻,但对于我却已是旧闻。山西的朋友早就告诉我,张平要与副省长一职亲密接触,我不敢不信。想起2006年作代会前夕,有人告诉我铁凝同志要当作协主席,我满腹狐疑;但时隔不久,铁主席就以铁的事实让我打消了疑虑。于是就觉得中国的事情颇奇怪:还没当上的时候,就弄得地球人都知道了,也不给人留个悬念。

按下这桩怪事不表,单说这件已是旧闻的新闻效应。此事见报后,我见到如下三种议论:张平的好朋友韩石山说:作家从政需要条件,一是群众基础,二是行政能力,三是社会责任感,这三点张平恰恰都具有。归纳一下,我想韩石山论证的主要是张平当官的必然性。中山大学的黄伟宗教授认为,因为张平是一个有着“反腐”旗号的作家,所以选拔干部的领导就显得非常有勇气,也显示了中央极大的反腐决心。概括一下,这里谈论的可能是张平从政的必要性。而一些网友则发帖表示,张平曾经是一个反腐作家,但当上副省长之后,他将会做出怎样的“抉择”?他还会扛起反腐的大旗吗?显然,这里流露出来的是对张平的一种担心。

以上说法可能都有些道理,但在我看来,张平从政之必然性、必要性与合理性的论述还显得不够严密紧凑,所以,我得做点补充。

张平写了一大堆反腐小说,这可能是他当上副省长的一个重要资本,但能否说他就是作家中的一个“异数”,而以此从政就显示了领导们的反腐决心?我有些疑惑。我也看过几本反腐小说,只看得我惊心动魄,毛骨悚然,但据说那些小说原来是被禁掉的。张平的小说与犯忌无缘,一路畅销,有的还被拍成电影,成为教育全体党员的好教材,这说明张平确实比别人高明,分寸感拿捏得很好。只是张平如此写作,却总会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论述。鲁迅把中国的文学分成两类,一类叫做“廊庙文学”,一类叫做“山林文学”。而所谓廊庙文学,“就是已经走进主人家中,非帮主人的忙,就得帮主人的闲”。张平的小说是不是能够归到廊庙文学中,我不敢断定,但是我想,把它们看做主流文学大体是不会错的。既是主流文学,山西省委、省政府把打造主流文学的作家吸纳进去,就显得既必然又合理,完全不值得大惊小怪。

当然,光有这点资本,要想当上副省长也不容易。但据韩石山透露,张平除此之外,还有非凡的行政能力。比如,“赵树理文学奖”重新启动需要资金,省作协两份刊物(《山西文学》与《黄河》)的正常运转也需要经费。在别人那里,这都是些“蜀道难”的事情,但到了张平手中,却变成了“轻舟已过万重山”。韩石山说:“张平是最有本事打通关系为作协‘找钱’的”。“张平亲自与书记一起去财政厅协调,利用自己在上层的关系,最终把经费拿回来了。你做一个领导最主要是做什么?———为作协解决实际问题啊,能拿到钱这就是他的行政能力。我们作家看在眼里,证明他非常善于与上级干部协调沟通,很懂政治。”

这个说法应该是大实话,却也为行政能力提供了一个经典解释:在今天,行政能力的大小有无主要是看你与上面有没有关系,能不能找来钱。能找来钱就说明你有行政能力;而大家过得滋润了,你也就有了群众基础。张平当省作协主席时都能找来钱,当上副省长之后岂不是可以找来(或者是批下)更多的钱?而弄来的钱越多,说明他的行政能力越大,群众基础也就越牢固。如此顺推逆想,张平当副省长就更必然更合理了。笔者看过几本反腐小说,发现那里的人物对于官场的游戏规则大都了如指掌。张平不断摆弄反腐小说,既积累了丰富的反腐经验,也应该参透了官场的游戏规则。他若不从政,那可就真是太屈才了。

至于张平从政之后会不会把反腐进行到底,我的看法很简单。如果他成天忙于批钱找钱,他的时间就不够多,反腐小说恐怕难以为继;如果他想现身说法,把小说中的反腐变成现实中的反腐,他的权力还不够大,实现起来可能会困难重重。但话说回来,以上猜想均以常理推之,或许对张平并不适用。想当年,南京的王彬彬先生写了篇《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其中点了前文化部部长王蒙的名。与王蒙相比,张平虽不一定“过于聪明”,但总能算是“聪明的中国作家”吧。我想,在聪明人那里,找钱与反腐、写作与当官等等之类的关系,也许就没有摆不平之理。

责任编辑:rmjdw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