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谚语,叫“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意思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也需要团队协助。近日有日本媒体再次盘点习近平身边的幕后智囊,栗战书再次成为焦点。
栗战书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19日刊文称,过去一年,习近平取得了非凡的政绩。成绩单的背后,有几个人值得信任,其中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无疑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他在反腐运动中扮演了与习近平同心协力的领导者角色。
文章说,如果王岐山以其个人魅力和对贪腐官员持续不断的打击吸引了媒体眼球,那么另一位处于习近平核心权力圈的人也应受到关注。他行事低调,但能力极强。他就是栗战书。
栗战书现任中央办公厅主任(同时担任其他几个要职),被观察人士视为“掌管中共机密的人”,是中共当今权力圈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办的很多职能至关重要,专门负责保障习近平和其他中共高级领导人的日常工作。
文章指出,栗战书与习近平天天接触,或许可以说,在一些沉默的重量级人物中,栗战书的职位是最高的,称得上中南海的“幕后智囊”。
前不久,中办前主任令计划落马,既说明该职位的重要性,也说明该职位的脆弱性。那么,栗战书究竟是何许人也?是什么让习近平在众人中选中栗战书来担任中办主任?
文章介绍,栗战书生于1950年,河北平山人。他曾这样描述自己,“勇敢、率真”但“有时无可救药地怀有浪漫主义情怀”。而在人生履历中,栗战书与习近平有许多相同点。他出生于“红色家庭”,其父栗政修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期坚持地下游击工作;其叔栗政通年轻时加入中共创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国共内战最后一年牺牲;其四祖父栗再温是中共初创时期的党员,此后仕途顺畅,直到“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栗战书16岁时,“文革”开始,被迫弃学回到村庄,当起了放羊娃。或许与习近平一样,在那个年代难以接受正规教育,这反而激起了他们更加强烈的求知欲。经由公社领导推荐,栗战书获得继续接受教育的宝贵机会,从此刻苦学习,成绩很快跃居全班第一,这为他今后的仕途铺平了道路。
那么,习近平为何选中栗战书来担任中办主任?关键因素既不是他们同为“红二代”,也不是在“文革”中有过相似经历。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县担任县委书记,栗战书则在该省无极县担任县委书记。彼时,两人均是政坛新手,正是跨县交流会议让两人熟悉起来。此后,习近平被调往繁荣的东南沿海地区任职,栗战书则继续留守内地,但两人并未中断联系。2012年,中国权力交接,习近平力挺栗战书担任中办主任,表明了对后者的高度信任。事实证明,栗战书并未让习近平失望,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华尔街日报》亦曾发表题为《王沪宁:学者出身的中共高级幕僚》的文章对王沪宁进行剖析,将其形容为“中国新保守主义教父”。
其实,对于栗战书的从政经历,多维新闻早在2013年《观察站:独家揭秘栗战书30年仕途之路》一文进行过详细解读。公开资料显示,栗战书和习近平都是在1983年成为两个相邻县的最高官员,又同时在1985年离开县委书记岗位,分别走上了两条不同的政治迁徙之路。1985年10月栗战书获升为相当于(地级市)市长的行署专员,不到一年旋即在1986年4月担任共青团河北省委书记。栗在中国政坛被认为业务能力很强,工作细节抓得紧,2011年5月8日到11日,习近平以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的身份到贵州考察,4天时间,栗战书放下一切别的工作,全程陪同,期间并与习近平个别“长谈”,但是当时外界几乎对此事并未过多注意。
2012年7月,栗战书调任中央办公厅任副主任主持常务工作,开始接手胡锦涛“总管”令计划的各项职务和工作,9月正式成为中央办公厅主任,11月在中共十八大上晋升到中共核心政治核心圈子的政治局委员,同时兼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从1983年的县委书记到进入中共的领导层,栗战书用近30年的时间在党、政、团全方位历练,堪称中共官员的“样板”。从那之后,凡是习近平出访的新闻,其中就一定会出现栗战书的身影。
从栗战书身上可以看出,他之所以能够入主中办,很重要一个原因在于他对于各“山头”都熟悉,帮助习近平从中周转,平衡各方势力。但是另一方面也能够看出,直至今天,习近平在中央仍然面临无人可用的局面,之所以在十八大之前“临阵”选择栗战书,最主要是1950年出生、现任中央委员、又有足够地方执政经验的栗“绝对可靠”,能够“压得住场面”。而且其低调、务实的风格也很符合中办主任这个位置以及习近平本人的要求。但是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栗战书今年已经65岁,这就意味着他将必须在十九大之后退下领导岗位。在这种情况之下,谁能接替栗战书继续辅佐习近平,也就成为值得观察的一项人事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