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案公诉的部级高官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情妇王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在落座被告席之前,身着黄色囚服的王建瑞扫了一眼旁听席那里看不到自己的亲人。 2008年10月15日,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衡水市,太阳始终未能撕开空中的阴霾。喜庆的礼炮声从早上

     在落座被告席之前,身着黄色囚服的王建瑞扫了一眼旁听席——那里看不到自己的亲人。

  2008年10月15日,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衡水市,太阳始终未能撕开空中的阴霾。喜庆的礼炮声从早上7时起未曾消停,但在城区胜利西路589号的衡水市中级法院,此时却已高度戒备——几十名警察待岗于法院大门内外,荷枪实弹的武警把持两道关卡。

  上午8时30分,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的情妇王建瑞案在此开庭。两名执勤的警察按捺不住好奇,擅自离开岗位溜进了旁听席,目睹这位部级“情妇”的风采。

  照片中的王建瑞,盘着长发,脸庞清瘦,打着睫毛膏的双眼一大一小。但法庭上,这位年届50的妇人头发花白,精神却相当地好,肤色亦白皙干净,“看上去就是个30多岁的少妇”。

  法官念起诉书时,王建瑞摸了摸被告席护栏,深深地吸了口气。

  此前一天,就在同一被告席,她的情人刘志华,北京市原排名第四、主管城建的副市长,曾权倾一时的北京奥运工程总指挥,在此一审被指控涉嫌受贿696.59万元,其中八成假手王建瑞获得。同是两鬓斑白的刘志华,当着妻子张淑兰的面承认其与王“是情人关系”。他在法庭最后陈述中,曾三度禁不住落泪,并当庭请求妻子张淑兰、儿子张伟原谅。

  这一幕,王建瑞没能看到,也不可能看到。2006年6月9日立案调查,到此次两人一审开庭,她已与刘志华隔离28个月之久。在最初200天的调查中,刘志华的结发妻子张淑兰“零口供”,但情妇王建瑞提供了极不利于刘志华的供词。

  现年59岁的刘志华,祖籍辽宁盘锦,自幼在北京长大。他的父亲是傅作义部队的一名上校,这位“投诚”军官曾将儿子送入北航附中就读。“文革”期间,刘家屡次被抄,刘志华1968年离校进京西煤矿当起煤矿工人。在那里,他与同在煤矿办公室工作的张淑兰认识并结婚。因早年多次遭遇矿难受伤,中年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刘志华、张淑兰膝下有一子,随母姓,叫张名伟,现年30岁。按家属的说法,刘志华喜好抽烟,但酒与诸如高尔夫球等从不沾染。由于张氏夫妻生活冷淡,且对张伟教育出现分歧,两人一度关系不和。

  1993年,刘志华在劳动部担任计划工资司司长,一次在风景秀丽的宜居城市珠海出差时,巧遇王建瑞。王1958年10月25日生,小刘整整8岁。但王向调查人员称,“两人一见钟情,并长期同居。”

  王建瑞曾是一位建筑工程师,效力于国有企业北京天创公司。她为人和善,交际广泛,但行事精干,“是个厉害人物”。她的前夫在北京某设计院当工程师。1999年刘与王正式同居,2001年王为其离婚。

  对于这位情妇,刘志华出手大方,两次以审批大权要挟,向国企索要住房。起诉书说,刘志华与王建瑞为方便姘居,多次向北京天创公司索要住房,于2004年11月获得复兴门北大街11-808号房间,价值52.1万元。

  一年后,刘志华又借为北京房产大鳄刘晓光审批项目之机,向其索要了一套价值99.61万元的房子,也就是位于北京东北方向“梵谷水郡”的D2-2-901室。

  当然,“刘王配”的胃口远不止于此,他们收受的最大一笔贿款为400余万元。早在1999年,两人同居不久,刘志华为中融公司盘活了价值4亿元的烂尾楼工程“三义大厦”,获得该公司董事长回铁勇现金400万元,并全部用于为王建瑞注册成立北京鹏森工程项目管理公司。

  “鹏森”二字的来历,即套用了刘的曾用名“易希森”,王建瑞则是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根据刘志华庭审中的表述,成立这家公司,是为两人退休留条退路。

  在刘志华的干预下,鹏森公司获得北京市政府的重点工程“代管权”,承揽的标志工程包括首都博物馆新馆、数字北京大厦。并将触手伸至了万人瞩目的奥林匹克公园,包下了网球中心、曲棍球场、射箭场三大工程。此时,很难计算王建瑞获得的真正利润。

  被调查之后,王建瑞通过律师与办案人员打听了其他高官情妇们的下场,她认为最坏的打算也就是与刘同庭受审,同狱服刑。但事实却是,她被另案处理了,与刘同庭受审的唯一愿望化为泡影。

  10月18日,从调查至庭审历时28个月的刘志华案一审宣判,34页的判决书出炉只用了3天。一审宣判仅历时30分钟,刘志华被判决死缓。

  10月23日,法院向关押于看守所的王建瑞送达了判决书。王被判刑8年,这其实意味着她与刘的关系亦被判处死刑,并永无机会再见。

责任编辑:rmjdw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