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吏治整顿震撼官场 官员称干部关系改革成败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山西官场震撼 改革的目的是搅动一池春水,但这池水成分复杂 近半年来,山西官场强震不断。 这些震动并非因为事故产生,而是山西省主动掀起的多次吏治整顿。 从被山西人相当看重

 山西官场震撼

  改革的目的是“搅动一池春水”,但这池水成分复杂

   近半年来,山西官场强震不断。

  这些震动并非因为事故产生,而是山西省主动掀起的多次吏治整顿。

  从被山西人相当看重的7·29大会到“查岗风暴”,从11市现场观摩到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行动,山西连续大手笔出击,显示省委打造新干部队伍的决心。

  2010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7天后,山西省委组织部推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6+7”组合拳。这项变革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近年罕见,标志着山西吏治改革由之前的行动为主进入制度建设。

  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近期接受《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的多名山西省官员也认为,干部问题是山西转型的一个首要问题,干部队伍关系山西改革成败。

  “用的是不干活的干部”

  一位接受采访的山西某地处级官员说:“干部好一切都好,干部不好一切都干不好,因为权力在干部手中。山西转型的最大障碍不是别的,就是官员队伍本身”。

  在这个产生了黑砖窑、假疫苗和众多矿难的地方,官员声誉不高,已经不是秘密。

  2010年3月24日上午,山西省召开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山西省长王君出席并讲话。会开到一半,王君被现场频繁的迟到早退激怒。

  山西省常务副省长李小鹏专门点了名,发现吕梁市安监局局长、太原市安监局局长等七名负责安全的官员缺席。王君斥责道:“如果把部队带到这个程度,那工作还怎么搞?什么都搞不成!”

  一位山西官员对本刊记者讲了一件“趣事”:一次,山西某地纪检委书记在会场上对场下的官员说,“我的要求也不高,至少上班的时间应该上班吧。”

  上述官员如此描述以前一些干部的典型生活:中午饭桌上觥筹交错,下午洗浴城里泡上半天。山西产汾酒,度数较高,一些官员因饮酒过量,甚至得了胃病、肝病。巨大的煤炭储量,给山西带来了巨额财富,不必大动脑筋便可坐享其成,这也使得山西官员中有了一些庸碌懒散之辈。

  一名晋南处级干部告诉本刊记者,当地一家煤炭企业想要办理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管理局和环保局之间相互踢皮球,一踢就是15年。“旧的管理思路,没有服务意识,这样的招商环境,怎能招来好项目?”“山西干部队伍出了问题,用的是不干活的干部,不干活的干部选的还是不干活的干部,干活的露了苗头就打击他,恶性循环。”

  有不少曾外出考察学习的官员对本刊记者讲,他们到了河南、山东等地,觉得“那里的干部思想真开放”。煤炭赚钱快,一些山西官员因此不思进取,疏于寻求新的出路,由此形成了官场的“资源诅咒”。山西省提出转型多年,却始终难以摆脱羁绊,这个原因几乎已是共识。

  某市信访局局长说:“一些官员在开倒车。他们不追求更高的政治利益,升不升官甚至都不重要,只要能得到更高的经济利益。”

  2010年12月16日,山西省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一起涉黑案件。案件的核心人物是阳泉市以城区公安局巡警队原队长关建军,他曾经携众围攻政府,坐拥27套房产,资产过亿。2010年,山西省加大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行动力度,从1月至11月,落马官员达906名。

  解放思想,从五分钟开始

  自上任之后,袁纯清便试图打破山西官场中存在的不良生态。

  煤焦领域官员反腐行动只是近期山西官场风暴的冰山一角。此前的2010年8月,山西省掀起了全省规模的“整风运动”,给干部队伍带来极大震撼。

  在这次被媒体称为“查岗风暴”的整肃工作中,山西省委对全省党政工作人员提出“五个不准”:不准上班时间未履行请假手续擅自离岗;不准上班时间打牌、下棋、打麻将和玩电脑游戏等;不准上班时间到茶社、歌厅、洗浴场所等休闲娱乐场所活动;不准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不准参与赌博。

  “五个不准”被认为是对山西官场长期存在的病灶直接开刀。一个月内,通过明察暗访,超过300名官员因触犯“不准”被查处。当时有媒体到山西采访发现,一些茶楼甚至陷入萧条。

  2010年8月28日,在山西号召“全省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新高潮大会”上,袁纯清直接下达了整顿作风的强硬命令:“一把手”不抓队伍不抓作风就是不称职,就是软弱无力,就是旗帜不鲜明。

  2010年10月9日至11月4日,囊括山西省主要领导、各市书记、市长80余人的观摩检查组,分三批对全省11市的重点工作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集中观摩检查。

  “现场观摩就是把问题摆到台面上给大家看,地方‘一把手’就在现场,如果工作做不好,脸上肯定挂不住。”一名参加过观摩的官员说。

  在第一次点评会上,袁纯清、王君明确要求:点评每人5分钟,少表扬,多说问题,单刀直入,建议要管用,要利于推进工作。一些点评人起初不习惯没有稿子念、多说问题少表扬,结果时间到了还没讲完,工作人员上前提示后,只能不好意思地打住。

  11月5日,结束全省观摩后召开的总结座谈会上,袁纯清要求官员们讲短话、讲真话、讲新话,还是每人5分钟。发言的11名市委书记或市长、12名厅局长面前,都摆放着一个小电子钟。袁纯清在总结时说这“是最直接、最现实、最具体的一次思想再解放”。

  解放思想被不少官员认为是袁纯清抓山西干部工作的核心。有官员注意到,在袁纯清来到山西后的几次重要讲话中,每次必提“解放思想”。

  其中,最重要的是7·29讲话。这个在山西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发表的讲话中,“解放思想”被提及11次。袁纯清明确提出“实现发展转型,关键是干部要转型;干部转型,首先是思想要转型”,“思想有多远,发展就有多远”。

  在“解放思想”的具体要求中,他说要从煤炭依赖中解放出来,从政府依赖中解放出来,从内陆经济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从计划经济模式中解放出来,从守成求稳的心态中解放出来。

  “6+7”组合拳

  几次吏治改革行动为山西官场吹进一股清风,但这还不足以彻底清除多年来的沉垢。

  事实上,山西官场的整顿和问责力度向来很大,并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临汾大同等地,官场地震频繁。

  “真正转变干部作风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在选人用人的机制上做出改变,必须体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氛围。”上述信访局局长说。

  他所说的机制改革已经开始。2010年12月7日,山西省委组织部新闻发言人朱先奇说,山西深刻认识到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的干事激情,把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成为山西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在这次发布会上,山西省委公布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6+7”组合拳。组织部门认为,这项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和加强干部交流力度为亮点的改革措施,将有效改变山西干部群体的现有生态结构。

  “6+7”具体为6条意见和7个“一批”措施。6条意见包括正确用人导向、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一把手”选拔管理、干部交流、竞争性选拔干部机制等内容,措施涉及干部选任工作的各个环节。7个“一批”则包括从全国公开选拔一批副厅级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选拔一批省直部门和市、县优秀年轻干部进行交流等。

  据了解,交流工作正在山西各地开展,地方推举已经启动,大规模的交流蓄势待发。对于这项措施,官员们总体评价积极,认为能有效激活山西干部队伍。当然,对于这项复杂改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亦有担心之议。

  上述信访局局长说:“现在干部交流是主要岗位和‘一把手’交流,但是副职岗位,或者是部门的其他人员也应该有所交流。有些副职在一个地方工作了二三十年,思想落后,作风陈旧,甚至对‘一把手’起了阻碍改革和发展的作用。”

  一位山西地方组织系统的官员说:“山西各市情况差异较大,有些市下属县将近20个,有些市只辖几个县。后者因为竞争较小,主要县官一般都能升至副厅级,而此次大规模交流,因为‘一把手’空降的可能性更大,副职上升空间被挤压,队伍反倒可能更老龄化。”

  亦有官员对大规模交流和年轻化表示不那么赞同:“交流选拔在县里还是要老中青结合,不要过于强调年轻化,不能拿实际岗位来培养人。人培养了,但事情耽误了。而且交流太多,也影响地方政策的连续性。”

  即便在即将参加交流的干部中,也有对交流政策并不全力支持的。据记者了解,某市交流至省直机关的几名干部,因为工作岗位不符合个人理想的原因,持消极态度。

  而对地方来说,“不让年轻有为的干部流出去,把他们留在本地谋发展”,这样的想法也对干部交流工作起着阻碍作用。

  这套改革组合拳希望的是“搅动一池春水”,但这池水成分复杂。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山西各级官员们都表示出对袁纯清工作的高度认可,但对于改革成败的预期,一些人的言语中则显出些许谨慎。■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