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位家长发现,教育部阳光高考网上四川大学体育专项测试及文化课单考合格名单人数由33人减少到28人。这意味着有5名考生被取消了高水平运动员资格。该家长还发现,这5名考生都是四川绵阳的。
日前,四川绵阳的一名考生家长向本报特别报道部反映,运动员资格证书造假问题在当地非常普遍,花4.5万元即可办一张二级运动员证书。
根据有关政策,有了二级运动员证书,考生通过省组织的统一测试就可以在高考中享受20分的加分,如果通过了大学组织的高水平运动员专项测试,则至少可降低一个录取分数线档次录取。
绵阳的中学教育在四川省较有名气。当地几所中学每年保持着较高的升学率,其中不少考生考上了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正因为如此,许多外地家长千里迢迢把孩子送到这里的中学上学,期盼孩子能考上好大学。
2011年多名已被录取的绵阳考生在运动员技术等级系统中查询不到
在教育部阳光高考网上公布的四川某大学《2012年高水平运动员名单(体育专项测试合格)》中,共有31位考生的毕业学校所在地为绵阳。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查询系统上,只有11人的运动员资格信息能查询得到,其余20人查询不到。
而在已经录取的2011级的高水平运动员当中,经过多方查证,记者发现其中一些人的运动员资格无法得到确认。
在该大学《2011年高水平运动员名单(体育专项测试合格)》中,有来自绵阳的考生27人。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查询系统上,能查到对应运动员资格信息的考生有17人,其余10名无法查到。在《2011年高水平运动员名单(体育专项测试及文化课单考合格)》中,共有24名考生,其中来自绵阳学校的考生有10人,这10人中,又有6人的运动员资格存在疑问。
6人的存疑情况分别是: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查询系统上,考生A的运动员技术等级无法查到;考生B、C、D的一级运动员证书的审批通过时间在当年报名时间之后;考生E、F在系统上显示的运动员等级为二级,而他们却参加了只有一级运动员才有资格参加的文化课单考。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获得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国际健将及武术武英级(或以上)称号之一的考生,方可申请参加招生院校组织的文化课单独考试。
经调查,A现在是四川某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英语专业学生。她表示,高考体检时,医生就告诉她今后“不宜从事剧烈运动”,在参加过她获得一级运动员资格认证的那场比赛后,她就再没有参加任何赛事和训练。
不过,她提及的“一级运动员”信息和“那场比赛”,无法从国家体育总局相关网页上查询到。
A所在班级的班长和两位同学也表示,A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份“讳莫如深”,从来不会对同学们主动提起她的“运动员身份”。
根据认证为成都足协官员张某的微博账号发布的消息,考生B、C、D已收到四川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作为高水平运动员被特招。在某社交网站上,上述考生的身份得到了佐证。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查询系统显示,考生B的一级运动员资格批准时间为2011年7月5日,考生C和D的一级运动员资格批准时间为2011年3月16日。而当年,该大学高水平运动员的报名截止时间是3月10日。也就是说,他们报名的时候尚未拿到一级运动员证书。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办法》,报名参加高水平运动员文化课单考的考生,必须符合的条件是:“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者,或近三年内在全国(或国际)集体项目比赛中获得前八名的主力队员”。
这也就是说,如果当时他们没取得一级运动员证书,如果具备“近三年内在全国(或国际)集体项目比赛中获得前八名的主力队员”这一条件也可。但是,系统显示,考生B获得一级运动员认证的比赛是“全国U17优胜者杯赛(全国锦标赛)”,创造成绩是“第九名”,不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办法》中规定的“前八名”的要求。C和D获得一级运动员认证的比赛是“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不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办法》中“全国(或国际)集体项目比赛”的要求。
2011年毕业于绵阳市同一所中学的考生E和F,现在分别就读于四川某大学的法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查询系统中,他们两人的运动员等级均为二级运动员,批准时间均为2010年4月19日。
按照系统规则,如果一名运动员先后获得二级、一级运动员的资格认证,系统对其一级、二级两个等级的认证信息会均有显示。不过,截至目前,E和F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备案仍为“二级运动员”,但他们却在去年3月参加了只能由一级及以上资格运动员才能参加的文化课单考。
花钱即可办证,一些中学推波助澜
绵阳一位张姓家长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绵阳一些中学诞生了不少“运动员”,这样的情况不是今年才有,而是存在好多年了,“十分猖狂”。
就在上个月,她孩子所在的总人数不到50人的班级,就有28人填写了二级运动员资格认定表。
在去年,这位家长还以为,花钱买运动员资格证的事,只是在个别有权有势的家庭存在。直到今年自己家孩子上了高三,她才意识到这个现象有多么严重。
这位家长发现,一些中学纵容了这股歪风邪气,有的还在背后推波助澜,甚至参与其中。
去年高三年级的一次模拟考试结束后,学校开家长会,班主任公开提示家长:父母有本事的现在就可以做些事了,争取体育加分。当这位家长事后打电话向班主任咨询怎么才能得到体育加分时,班主任说:“这个就要看家长的本事了。”
另一位家长则接到了班主任的电话,对方直接表示,拿4.5万元就可以办一个二级运动员证书。这位家长担心,即便享受了加分政策,孩子恐怕也难考上理想大学,觉得不划算,最后选择了放弃。
张姓家长从另一个渠道证实了这个“市场行情”。因为自己的孩子没有申办运动员证书,孩子的同学曾为此感到疑惑,还启发说:去找人花点钱。
这位家长同样选择放弃办证。她觉得即便是裸考,孩子也能考个不错的学校。她的另一个考虑是,造假对谁都不好,“那年不是有人伪造少数民族成分被处理了吗”?
几位家长感到十分震惊,他们随后开始“追查利益链”。他们发现,有了这些钱,一些关节就能打通。比如,比赛的时候,孩子的名字就能被排进某个运动队,有的甚至不必上场就可以拿到证书。
绵阳某中学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在几所中学之间巨大的生源竞争压力下,为了通过高升学率来扩大学校名气,学校会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考上好学校。
畸形的运动员证书办理渠道,造就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体重190多斤的胖学生可以成为足球二级运动员,看上去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姑娘同样可以拿到运动员证书。家长还说,在有的学校,花钱办运动员证书甚至成了教师家庭的一种福利。
张姓家长曾问那些花钱办证的人:这么多人办,要是穿帮了怎么办?
“怎么会呢?”对方一脸诧异地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