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广东一名七旬老人,15年来不断上访达到1030次,总共花费了近17万元,记录下10万字的材料,曾经因为政府强征土地上访,后遭拘留。当地警方称其"占用太多公安资源"。
五华农民寄送的各级部门领导的挂号信回执和快递复印
李林贵保留了各级信访部门开具的回复单
5月17日是广东省五华县领导接访日。凌晨3点,拖着感冒的身体,李林贵起床洗漱。半个小时后,踏着夜色,他来到五华县信访局门口,领取了一份《来访登记表》,登记表左上角的数字显示,他排在第6位。
在李林贵老人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这是他的第1030次上访。15年来,伴随着上访次数的增加,他额上的最后一撮黑发也渐渐变得花白。
凌晨3点起床
一月两访县府
2005年5月1日实施的新《信访条例》规定,各级政府部门必须设立接待日。五华县领导接访日是每个月的15日和30日,节假日顺延。也正是从这一天起,李林贵有了固定的上访时间。每到这两天,他都起得特别早,因为上访群众较多,如果排在后面,那便不知要等到何时才有机会诉说自己的遭遇。
5月17日的上访人数不算太多,这让李林贵的排号相对靠前。倘若是县委书记坐镇接访,情况便不一样。为了获得县委书记的接见,他曾经在凌晨1点便走出家门,独自走在阒无一人的大街上。
早起,对这位68岁的老人来说,越来越成为难事。尤其是,他最近一个月来一直感冒,打了四五次吊针还不见好。有时,他也会让上访的朋友帮忙拿一张登记表,这样自己就可以稍微晚些过去。不过,总是麻烦别人,也让他觉得过意不去。在县政府大楼里,长达五六个小时的等待中,李林贵更多的是与其他访民聊天,交流上访的经验,或者打打太极拳。实在累了,便坐在地上休息一会。
按照规定,县政府上班时间为早上8点30分,但县领导往往要在9点或者9点半才到信访局就坐。
5月17日的接访也不例外。轮到李林贵时,是9点45分,接待他的是副县长宋学希。“林贵哥。”开门见山,宋县长沿用县领导对李林贵的惯用称谓,虽然才调来几个月,他已经接访过李林贵多次。李林贵将近6个小时的等待,换来的是15分钟的接访。
在李林贵的记忆中,除了几次感冒没去县府之外,5年来,他都风雨无阻地一月跑两趟。
如果碰上大接访(即一个月内每天都有县领导坐镇接访)的时候,李林贵便会天天去上访。
每个月的15日,去完县政府之后,大多数访民便回到各自家中,但李林贵还有第二站要去:五华县公安局。五华县公安局的领导接访日是每个月15日和28日,即使节假日也照常接访。让李林贵庆幸的是,自己住在县城水寨镇华园路,而公安局就在自家旁边。
机械的往返,雷同的结局,并没有泯灭李林贵的信心。相反,在15年如一日的坚持中,他始终抱着这样的希望:“不公遭遇”终会“拨乱反正”。
政府强征土地
上访反遭拘留
李林贵所谓“不公遭遇”的起点,可以从1995年算起。当年7月,水寨镇政府和县国土局征收大布管理区(现为大布村)土地,用于建设下岗坝小区,征地补偿标准为15200元/亩。一没有看到征地批文,二觉得征地补偿过低,村民纷纷起来反对。当年7月8日,水寨镇政府和五华县国土局发出通告,要求村民在一个星期内交出土地,逾期不交的将实施强制征地。政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久,村民便看到自己的土地上有不明建筑物“茁壮成长”。
村民想不通。当年8月,大布村民选了5名代表,两个前往梅州市政府上访,三个去广东省国土厅。李林贵便是去广州的三人之一,他自己被征土地不过1.3亩,但他热情地接过这个任务,与他同去的,是村民李德宽和李连庆。
三名上访者回到五华县后,遭遇了新的想不通。9月21日上午9时,五华县公安局干警奔赴李德宽家中,试图逮捕李,但遭到村民阻止,无功而返。下午3点,干警来到李林贵所开的“快活林”饭店。由于得知李德宽的遭遇,李林贵先行逃入女婿家中躲藏,干警进入“快活林”搜查,未发现李林贵,而将李林贵妻子、儿子和儿媳三人带走。
三人在五华县拘留所呆了32天,李林贵也一直不敢回家,导致“快活林”饭店生意停顿——这个1990年开张的饭店,每天可以给李林贵一家带来500元利润。就在事发前一年,李林贵还特地花20万元装修了两间大厢房,配置了当时非常流行的卡拉OK。
李林贵回到“快活林”,是三个月之后,此时他确信风波已经平息。然而,人是物非,“快活林”已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和喧嚣。食客们以为这家饭店犯法被“抄”了,不愿光顾。无论如何补救,客流都一天天减少。坚持了不久,李林贵将二楼租给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以换取每月160元的租金,而一楼则改卖烧腊。
李林贵的妻子蓝氏在拘留所内,与死刑犯共处一室,她食难下咽,引发了严重的胃病。出狱之后,光医治胃病便花去六万多元。
目睹生意凋零、妻子病发,从回来的第一天起,李林贵便暗下决心,一定要“讨回一个公道”。写材料、上访,开始成为他每日的工作。在《信访条例》实施之前,他的上访没有固定时间。不过,就算2005年5月1日将政府接待日固定下来之后,李林贵也感觉上访跟以前一样:政府在敷衍了事。
15年上访千次
共花费17万元
五华县政府和公安局不能给予李林贵“公道”,他便一级一级上访,梅州、广州、北京,越来越远的路程,考验着这位老人。通常,在北京上访,李林贵住的是20元左右一晚的铺位,吃的是快餐。有时,自己带一些方便面,蘸点开水便吃。
有一次,李林贵和其他访民赶赴龙川坐火车去北京。五华方面与客运站联系之后,车站工作人员阻止他们上车,挥舞着火车票的李林贵们最终让工作人员无话可说。在开车前一分钟,他们飞奔进车厢,李林贵上车之后已是上气不接下气,而列车上又没有座位,他一度感觉自己挺不到北京。
还有一次,在北京坐公交车去国家信访局。下车时,李林贵不小心摔了一个趔趄,站稳之后,才发现再往前一厘米,便是铁栏杆,如果这一头撞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亲自上访外,寄挂号信和快递进行信访,也是李林贵日常的工作之一。国务院、国土部、监察部领导的名字,在李林贵的信封上反复出现。每次寄完快递,他都将封面复印下来以保存记录,挂号信的回执也小心翼翼地被折叠在箱底。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去邮局,查看信件是否被对方收到。可是,“从未收到过回音。”
坚持记账,是李林贵开饭店时养成的习惯。15年下来,他去了4次北京、30次广州、50次梅州。走访618次、邮件信访412次,文字材料已经写了10万字。15年下来,光上访的费用,便花去17万元。风湿病、耳聋、糖尿病,李林贵晚年病痛较多,这让一些村民认为与上访有一定关系。长期的坚持,让李林贵成为五华访民中的名人,许多群众也将自己的材料交给李林贵,委托他带去有关部门。
李林贵:我相信人间总有公理在
南方农村报:你小时候家庭条件怎么样?
李林贵:我早年家庭非常悲惨。我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四个弟妹,由于生活贫困,父母将一个弟弟卖到别村,一个妹妹卖给别人做童养媳,就算这样,两个卖出去的弟妹还是没活下来。
南方农村报:弟妹的遭遇带给你什么触动?
李林贵:看着弟妹夭折,我心在流血,我发誓以后不让家人再挨饿,为此我发奋工作。小学毕业后,我在生产大队做会计,后来进入五华县自行车零件厂,勤奋工作,成长为一名车间组长。
南方农村报:开了“快活林”饭店之后,在五华来说,你一家的生活应该很好了。
李林贵:是的,不但可以不让家人挨饿,而且,每个月1万多的利润,足以让我成为一个富裕的小老板。真没想到,这样的生活,会因为自己参与上访而彻底改变。凭什么抓捕我家人,害惨我饭店?凭什么强制征地?这么多年来,我都认为道理在我这边,我不甘心!
南方农村报:你自己性格是怎样的,为什么这么坚持上访?
李林贵:“可怜李林贵,人穷性志硬。不愿被人欺,自己不欺人。”这是我写的诗句,我脾气就是这样硬,我不欺负别人,但也不要被别人欺负。我相信人间总有公理在。
南方农村报:你认为上访有用吗?
李林贵:每次在五华县公安局,都与张德初副局长大吵一架;县领导态度稍好,但并没有解决我的问题。而每次去北京、广州和梅州,都是无功而返。我也逐渐体会到,上访没什么用。
南方农村报:新《信访条例》出台后,你觉得上访与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李林贵:感觉前后都差不多,只不过每个月可以固定上访了,领导态度好了一些,但还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南方农村报:公安局劝你走法律途径,你试过吗?
李林贵:试过。我两次试过找律师、走法院,可五华县法院不受理,白白花了两万元律师费。
南方农村报:还是只有上访一条路?
李林贵:是的,老百姓要维权,没有别的途径了。明知道没有用,但我还是存着一点点希望。你看赵作海,10多年了,他坚持下来了,不也是获得了正义吗?
南方农村报:接下来怎么打算,还是坚持下去?
李林贵:是的。上个月,我本来打算再去一趟北京,但是,因为感冒了,没去成。
广东省五华公安局副局长张德初谈李林贵——上访占用太多公安资源
南方农村报:1995年,为什么要对李林贵实施逮捕?
张德初:李林贵等人阻挠政府征地,经常跟踪镇干部和国土局干部。
南方农村报:不是因为李林贵等人去广州上访?他的“罪名”是什么?
张德初:当时不是因为他上访的缘故,上访是群众的正当权利。至于什么罪名,你不是我们上级,没有必要透露。
南方农村报:既然是逮捕李林贵,为什么抓了他的三个家属?
张德初:李林贵一家三口,是在公安干警入屋搜查时,揪撕干警衣服,并将警帽打下。你知道,警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南方农村报:当时的干警有没有拿李林贵家的现金和相机?
张德初:这个我不知道。上级部门有调查。
南方农村报:对李林贵经常来公安局上访,你怎么看?
张德初:大布征地一事,以及公安逮捕李林贵家人一事,已经获得上级的解释,李林贵便没有必要缠访。目前,五华县公安系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学校安全维护工作,每名干警都要负责三所学校,而处理李林贵的事情占用了太多的公安资源。
南方农村报:对这种上访,你觉得是不是不值得提倡?
张德初:我国《信访条例》规定,信访制度施行三级终结制。目前,五华县、梅州市和广东省公安部门都已经对李林贵事件进行回复,认为五华县公安局当初行为并不存在问题。因此,如果还是同一事项,李林贵不应再上访,而应寻求法律途径。可是,李林贵又说,“法院还不是你们一家的”,这样的话,就没有办法了。你觉得,信访是不是在鼓励法治?我看不是,信访是提倡人治。
编后语:15年前的1995年10月28日,国务院颁布《信访条例》,标志着信访工作开始走上法制化轨道;5年前的2005年5月1日,在信访高峰期,修改了原条例九成内容,新的《信访条例》正式实施。
在中国异常复杂的利益格局中,《信访条例》到底是谁的武器?在广东省五华,李林贵老人的上访完整经历了《信访条例》的制订和修改,他从1995年开始上访,2005年开始定点上访,如今已经上访1030次。通过他15年的上访经历,或可管窥信访体制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