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齐鲁电视台的电视辩论之一
蒙代尔主张给每个中国人发一百元钱以增加消费,后来他又改为全国发一万亿,人均八百元。蒙代尔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信口开河,哗众取宠。人均发一百元,全国一千多亿,相对于全国十多万亿的消费没有什么影响;发一万亿,钱从哪里来?要知道,全国投资4万亿,拉动内需,其中中央政府财政投入的很少,主要依靠各级政府和民间投资,并没有4万亿的闲钱放那儿,更拿不出1万亿的闲钱发给国民。
甚至有人主张人均发几千元,这是随意的说法。我也愿意国家白给我几千元,但是中国13亿人,需要几万亿的资金,而中国一年的财政总收入也才五万多亿元,钱全部分掉恐怕也不够,那么我们的国防、教育等都不搞了,国家解散算了。所以,主张每人发几千块钱是胡说八道。
分钱发钱肯定能够赢得老百姓的支持,是收买民心的好办法,但它不是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办法。我们主张国有企业进行社会分红,把全民所有企业的利益还给全民,但是我们不主张拿国家财政资金进行社会分红。而且发钱发券,是否有效率,是否公平?
与其发钱发券,不如完善社会保障、投资民生事业。发钱发券,只适用于一些小国、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社会保障、基础设施都很完善,他们有钱没有地方花,所谓“流动性过剩”。中国不能照抄发达国家。我们的基础设施很落后,中国目前拥有铁路8万多公里,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投资于基础设施是正确的。我们的社会保障很不健全,全国60~70%的人口没有象样的医疗、养老等保险。我们的资金有限,因此大量地引进外资。有限的资金就应当用在刀刃上。
投资民生事业、完善社会保障,消除人们不敢花钱的顾虑,既可拉动消费,又可以实现社会公平;既可刺激内需,又可以解决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民生困境、就业难题,因此它更有效率。
中国人总体上来看不是没钱,而是社会保障落后,不敢花钱。中国的储蓄率高达48%,银行有十来万亿的居民存款。启动消费主要是激活银行10多万亿、人均上万元的储蓄,而不是依靠人均发一百、几百元,可谓九牛一毛来启动消费。发钱发券对于拉动消费的作用很小,适合于小国,意义不大。
吃光喝光固然带动消费,如公款吃喝也可以带动消费,但效率太低,浪费太大,也不公平。
发钱本来是为了帮助穷人,但平均主义发100元,反而不公平。普通民众拿100元钱也没有什么意义,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下,绝大多数人并不缺少吃喝。对于富人,发100块钱只会成为他的笑柄。
国家应该把钱用于帮助工薪阶层、救助弱势群体上,真正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敢于花钱,才能真正拉动内需,而不是依靠平均主义来恢复人们的消费信心。
有人说,中国的消费率低,需要通过发钱振兴消费。的确,2007年中国的消费率只有35%,是美国的一半,确实很低。解决它的办法一是完善社会保障,释放银行巨额存款。光发钱,是难以提高消费率的,日本1999年全民发钱,结果60%的人把钱存起来了。二是逐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我们的工资率太低,只有11%,所以要提高工资水平。提高工资与发钱发券完全是两码事,前者经过了劳动、创造财富的过程然后分配,后者没有创造财富;前者是每月的收入都提高了,后者是一次性发一百或者几百元,作用远远不如涨工资对于消费的作用大。不劳动而发钱发券,虽然带动了消费,但是没有劳动、没有创造财富,是低效率的。
譬如一个家庭,有限的资金是用于买鱼苗、树苗致富?还是让儿女消费、分光吃光?显然,应当选择前者,除非你家已经是一个大富翁。
所以,与其发钱,不如提高工资,不如完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等社会保障体系。
国家应当考虑为全国的老年农民发放退休金,或者给农民和没有退休金的城市居民发放养老津贴。我估算了一下,一年大概需要两千多亿元。
国家应当扩大农村低保覆盖范围,提高低保水平。目前,我国农村的低保只覆盖了2~3%的人口,现在提高到20~30%的人口比例也不为过,那么农村低保的投入要从目前的几十亿元提高到几百亿元。城市的低保投入也应当从一两百亿元提高到四五百亿。
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国家给每人补贴50元,全国共补贴三四百亿元,以后可否补贴到1000亿元,以提高农民看病的报销标准。
这些方面,中国都需要花大量的钱。提供养老保障、提高低保标准、扩大低保覆盖范围、完善医疗保障,对于普通百姓、弱势群体来说,意义更大。
总体上来看,中国人不缺100块钱,中国有十多万亿居民储蓄,人均储蓄上万元,但中国缺少医疗、教育、社保等公共产品。生产公共产品好过发钱发券。
与其发钱发券,也不如投资基础设施,改善就业。投资基础设施,还可带动投资品如机器设备的消费,还可解决就业,可谓一份钱发挥了多种用途。中国还应当花更多的钱用于在职培训、技术培训,增强老百姓赚钱的能力。美国每年要花上千亿美元用于技术培训。
总之,中国人拥有人均上万元存款,总体上来说不缺100元钱,即使对于贫困人口,稀缺的也主要是医疗养老低保教育等公共产品。只有解除了人们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后顾之忧,老百姓才会放心大胆地花钱,才能启动消费。同时,中国投资于民生、社保、基础工程,既完善了民生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又可带动消费品投资品的需求,还可以通过投入来改善产业结构、缓解基础设施供应紧张的状况,可谓一石多鸟。合理的投入既带来了效率,也实现了公平,救助了弱势群体。
经济学家可以哗众取宠,但是负责任的政治家、成熟的公共政策必须高瞻远瞩,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最大程度地实现效率与公平。
200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