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按小时收机动车进城费 官方称合理合法_人民监督网 

广西柳州按小时收机动车进城费 官方称合理合法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超时2234小时57分,被收了460元,柳州的进出城费是天价!一位从广西平南到柳州打工的司机,气愤地在网上晒出了他的出城账单。平均下来,这位车主在柳州工作的3个月里,每小时要交

“超时2234小时57分,被收了460元,柳州的进出城费是天价!”一位从广西平南到柳州打工的司机,气愤地在网上“晒”出了他的“出城账单”。平均下来,这位车主在柳州工作的3个月里,每小时要交0.2元的进出城费。

同样的遭遇不止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从2010年6月起,质疑柳州“按小时收进城费”的网帖就不断出现。司机纷纷在红豆社区、天涯社区等晾晒“进出城账单”,其中既有柳州本地车辆,也有外省市车辆,超时数从260个小时到两千多个小时不等。

司机们将计时收取“进城费”称为“柳州一大怪”,而柳州市物价局收费管理科和柳州市人民政府设立的城市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则认为,这种收费方式“是为柳州城市路桥的建设还贷款,合理合法”。

或办年票,或按时计费,本地车外地车一辆都不能少

2010年6月成为柳州“进城费”在网上广受诟病的起点。因为从那时开始,柳州“进城费”统一“升级”为按驻留时间收取。

在柳州市的南部“总闸口”柳石收费站,车来车往,车流络绎不绝。8个进出城收费口的杆子,不断地落下又升起。11月13日14时左右,经记者粗略统计,5分钟内进出城的车辆已有近百辆。其中包括不少挂粤、闽、浙等外省车牌或挂南宁、梧州等广西境内其他城市车牌的“外籍车”。

“这里是柳州最大的一个城市收费站,一个班6小时,平均收入大约两万元。”柳石收费站的值班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个收入,指的就是非柳州牌照机动车辆的“进城费”,它的规范叫法应该是“城市路桥机动车辆通行费”。

“根据柳州市政府的‘80号文件’,我们对没买年票、季票、月票的外地车,是按小时收通行费的。”他说,当然,这并不表示柳州本市车辆可以不用交钱,“柳州本市车都要买年票”。

在该收费站出具的发票背面,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柳州市所谓按小时收“进城费”,基本上以“48小时”为一个单位。外地车通行一次的有效期,在柳州是72小时,此后每驻留超过48小时,必须再交一次通行费,不足48小时的,按48小时计算。

“就像滚雪球。”浙江司机老覃把车停在了距离柳石收费站50米开外的地方,大声抱怨着,“开小轿车来柳州探一次亲,停十天半个月的,就算‘通行’了好几次,光‘进城费’就得花掉四五十块钱。”

在收费站安全岛的绿色公示牌上,记者看到,普通小轿车通行一次收费10元,办理年票收费680元。此外,摩托车通行一次收1元,年票100元;8~15座客车、2吨~5吨货车通行一次收15元,年票1250元……收费最高的是15吨以上的货车,通行一次收35元,办理年票需要2200元。

“柳州这种收费站‘环城联网’,从哪个口进出都有数据计时,收费标准是统一的。”这名收费站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柳州市共设有9个这样的收费站,其中既包括柳石收费站、柳邕收费站、鹧鸪江收费站等城市收费站,也包括沙塘收费站这类二级公路收费站,高速公路柳州收费站、柳江收费站、柳州北收费站也列在其中。可谓南北西东,“四合柳州”。

“开车跑了那么多地方,遇到对外地车收‘进城费’的城市不算多,像柳州这样还按小时加收滞留费的,就更稀罕了!”老覃指着柳石收费站旁的“三乱”投诉电话告示牌摇摇头说,“‘挨宰’一次就算了,但给人感觉柳州很排外,以后谁还敢来这儿投资、旅游?”

“用了我们贷款建的城市路桥就要交费,就像坐公共汽车要买票一样”

老覃的不满,不能靠打“三乱”投诉电话解决。因为柳石收费站前几块绿色的政府批文告示牌显示,柳州按小时收取机动车的“进城费”是戴着“红帽子”的。

正如前面那位柳石收费站的值班负责人告诉记者的那样,柳州市政府2005年80号文件确实规定,将按小时收费。

这份文件的全称是《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城市路桥机动车辆通行费收费管理的暂行办法》。在这份“红头文件”中,记者看到,以48小时为一个超时单位的计费时间,和从1元~35元不等的次费标准,确实一一在列。

文件中还写道,这个《暂行办法》已经过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批准,从2006年1月1日起一直收到2028年12月31日止。经记者查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实在桂政函[2005]269号批文中,同意了这一收费标准。

具体负责收费的柳州市城市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投公司)路桥收费管理部郑经理告诉记者,城投公司是柳州市人民政府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而他们收取的所谓“进城费”,其实是在偿还柳州市投资修建的城内“四桥一路”总共约24.39亿元的贷款。

据介绍,目前收取“进城费”的9个收费站“以前分散在城里,2006年后,统一转移到了城外,实行一站式收费”。他认为,“这完全符合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规定。”

“无论本市车、外地车,使用了我们通过贷款建的城市路桥资源,都要交一定的费用,好比乘坐公共汽车应当买票一样。”郑经理认为,“区别只在于本市车采用年票制、外地车采用次票制。”

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收费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收取的车辆通行费,主要用于偿还城市道路、桥梁建设贷款本息和支付维护管理费用及通行费收取成本,不属于乱收费。”

该管理处工作人员柳红曾还对媒体表示,收年票、次票这种方式是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但具体多少小时收一次,由各个市政府自己决定。

至于所收“进城费”的去向,柳州市物价局收费管理科的工作人员表示,“(收费赚钱)绝对不存在,发票都是柳州市财政的账号,用来还贷款了。”

凭什么按小时收费

对于备受诟病的按小时收取外地机动车“进城费”的质疑,城投公司此前在市长信箱里解释说:“外籍车辆只交一、二次进出城的次费,即可长期在市内使用,造成越来越多的本籍车辆转籍外地,借以‘逃交’路桥通行费。形成外籍车辆长期在我市市内通行,却极少承担道路资源使用费用,对缴纳了费用的本籍车辆而言是极不公平的。”

“对不缴纳年费的外籍车辆,按驻留城市时间计算和征收通行费,一方面是体现对本籍车辆的公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有偿使用获准收费的城市路桥,达到了通行费年费收入明显增长的效果。据统计,我市对不缴纳年费的外籍车辆实行计时收费后,车辆转籍现象下降了70%。”

柳州市物价局收费管理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小时收费的做法,就是根据贷款测算出来的,还召开过两三次听证会,“不属于乱收费”。城投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按小时收费的做法确实是根据贷款,再考虑机动车保有量计算出来的,目前的这种收费办法,能够保证在2028年前还清建设“四桥一路”的本金和利息。

按小时收费的文件2005年就发布了,为何直到2010年6月才开始执行按小时收费的规定呢?记者拨打柳石收费站公告牌上的收费科电话,一位余女士这样解释:“只是因为收费站的设备一直没达到技术要求,2010年6月才正式落实而已。之前相当于让外地车占了便宜,钻了‘空子’。”

司机们可不这么想。

一位外地司机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超过72小时后平均每天收5元是不多,“但除非我的车在柳州市内开到报废,不然不买年票的话,累积到一年就成了1800多元。”

“按政策规定,计时收费是上不封顶的。”对此,该市收费科工作人员余女士告诉记者,但是他们有一个文件规定,如果驻留时间过长、超出了办理一张年票的费用,那么只需要交个年票钱就可以过了,“相当于补办一张年票。”

然而,小轿车收费“封顶”680元,不能令外地司机满意,因为很多人压根不知道,进柳州会有这笔“额外开支”。

有意见的不只是外地司机,柳州市内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他的同行们对680元一张的年票“敢怒不敢言”。“不花680块买年票,车子就不给过年检,这算哪门子规定?”他重重拍打了几下方向盘,“而且一个车牌交了年费,还不能换到另一辆车上用,我有两辆本市车,就非得再买一次年票。”

柳石收费站旁的本地司机小郑表示,哪怕是本市车牌,只要年票一到期,就自动“降格”成按小时收费。“谁的年票没有个‘空当期’?逮着‘空当’就收钱,一上来一两百的,有意见就拦着杆不让你走。任排在后面的车喇叭满天响,受不了的就乖乖交钱走人。”

根据柳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柳州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17715元,平均每月不足1500元。“一次这样的‘进城费’能花掉月工资的十分之一,还不知道钱花在了哪儿。”小郑感叹道。

“我市的城市路桥通行费,征收标准与方式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经过由市相关部门组织的听证会讨论、自治区政府批准的,完全合法合理。”城投公司称,“对未缴纳年费的外籍车辆按驻留城市时间计算和收取通行费的做法必须坚持。”

按照规定,柳州按小时征收的“进城费”一直要收到2028年12月31日。

“还有17年。”司机小郑咂咂舌头。

本报柳州11月15日电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