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万三聚氰胺奶受害人未获赔 赔偿金账目不清_人民监督网 

近3万三聚氰胺奶受害人未获赔 赔偿金账目不清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南都讯 记者刘苗 发自北京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日前在其官方网站上通报了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医疗赔偿基金的管理及支付等情况。其中,9.1亿元用于发放患儿一次性赔偿金以及支付患儿

  南都讯 记者刘苗 发自北京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日前在其官方网站上通报了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医疗赔偿基金的管理及支付等情况。其中,9.1亿元用于发放患儿一次性赔偿金以及支付患儿急性治疗期的医疗费等。截至去年年底,已有27万余名患儿家长领取了一次性赔偿金。

  据新华社2008年12月底报道,确诊患儿数量接近30万。有媒体据此报道,有近3万患儿家长尚未领到赔偿金。

  通报称,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中国乳协协调有关责任企业出资筹集了总额11.1亿元的婴幼儿奶粉事件赔偿金。赔偿金用途有二:

  一是设立2亿元医疗赔偿基金,用于报销患儿急性治疗终结后、年满18岁之前可能出现相关疾病发生的医疗费用。患儿在急性治疗结束后一旦发生相关疾病,经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诊断,就可以凭上述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报销医疗费。不过,中国乳协表示,经卫生部组织医学专家反复论证,认为婴幼儿的泌尿系统再生能力强,奶粉事件患儿治愈后将来发生相关疾病的几率很低。

  二是用于发放患儿一次性赔偿金以及支付患儿急性治疗期的医疗费、随诊费,共9.1亿元。截至2010年底,已有271869名患儿家长领取了一次性赔偿金,由于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查找不到,目前还有极少部分患儿家长没有领取一次性赔偿金。按照规定,2013年2月底之前,患儿家长随时可以在当地领取,逾期仍不领取的,剩余赔偿金将用于医疗赔偿基金。

  中国乳协称,考虑到中国人寿拥有遍布全国并延伸到基层的服务网点,患儿家长办理报销手续方便,中国乳协将2亿元医疗赔偿基金委托给中国人寿代为管理。中国人寿表示不收取基金任何管理及服务费用。自2009年7月31日基金正式启动至2011年4月30日,中国人寿累计办理支付1794人次,支付金额1048万元,基金银行账户余额1.92亿元(含利息及2011年当年由中国人寿垫付但未划账金额)。目前,医疗赔偿基金总体运行情况平稳,未发生赔偿纠纷,有关部门也没有接到相关投诉。

  算账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医疗赔偿基金总额为11.1亿元,由中国乳协牵头,22家企业筹集,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代为管理。

  过去的这两年多来,相关机构未公开说明基金的使用情况,最近受到了媒体的质疑和关注。在将近三周的连续采访追问之下,前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和中国人寿首次回应了质疑。

  7000万资金来历成谜

  据相关人士提供的电汇凭证显示,22家企业中,三鹿集团出资最多。2008年12月31日,三鹿集团汇给乳协赔偿金总计9.02亿。据相关上市企业年报一一核查后,发现有7251万元资金来历不清楚。记者通过多方渠道询问其余企业,但至今未给予答复。

  此前记者曾试图向乳协理事长宋昆冈求证详细账目,但只是被告知有关部门将尽快向社会公布有关情况。

  27万患儿领走多少钱?

  根据卫生部的统一规定,全国近29.4万患儿的赔偿标准,分别为死亡赔偿20万元,重症赔偿3万元,普通症状赔偿2000元。那么两年过去了,这笔赔偿金又用了多少呢?

  对此乳制品协会在回应中称,截至2010年底,已有271869名患儿家长领取了一次性赔偿金。但是否遵照卫生部统一规定赔付,死亡赔偿、重症赔偿、普通症状赔偿分别有多少患儿,赔偿金是否如数发放,总额又领走了多少?对于这些关键问题,乳制品协会并未给出答案。

  对此,乳制品协会表示,目前仍有部分患儿没有领取赔偿金。患儿家长领取赔偿金的时限是2013年2月底,届时剩余赔偿金将归入到初始金额两亿元的医疗赔偿基金统一使用。

  曾以机密为由拒绝采访

  因为金额不高,涉及的人群有限,因此这笔2亿元的赔偿基金在过去两年多来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最近有媒体的记者前往调查,询问这笔基金的运作情况,中国乳协负责人却称这是国家机密,不宜对外报道。

  此次通报称,自2009年7月31日基金正式启动至2011年4月30日,中国人寿累计办理支付1794人次,支付金额1048万元,基金银行账户余额1.92亿元(含利息及2011年当年由中国人寿垫付但未划账金额)。目前,医疗赔偿基金总体运行情况平稳,未发生赔偿纠纷,有关部门也没有接到相关投诉。      央视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