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商业银行原副行长被曝身份学历均造假_人民监督网 

湖北宜昌商业银行原副行长被曝身份学历均造假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宜昌市商业银行原副行长李晓彤,由该市以优秀高端专业人才从广东引进,后因涉嫌受贿罪被一审判处6年有期徒刑。司法处理过程中,一位债主起诉追讨李所借的70万元债务,无意中发

宜昌市商业银行原副行长李晓彤,由该市以优秀高端专业人才从广东引进,后因涉嫌受贿罪被一审判处6年有期徒刑。司法处理过程中,一位债主起诉追讨李所借的70万元债务,无意中发现他的姓名、年龄、北京大学博士学历均涉嫌造假……

  律师调查原副行长身份成疑

  发现李晓彤年龄、姓名、学历造假的人,是湖北百思特律师事务所律师商卫华。

  据商卫华介绍,2008年4月,身为宜昌市商业银行副行长的李晓彤,因涉嫌受贿被刑拘、逮捕,去年10月被一审判处6年有期徒刑,并处没收全部违法所得。

  在宜昌做生意的徐某闻讯,很是着急。原来,2006年,李晓彤向徐某借款100万元,不久还款30万元,尚欠70万元一直没有归还。

  去年7月,徐某委托商卫华起诉李晓彤,追讨欠款。商卫华协助法院调查李晓彤的财产,发现他在武汉有一套房产,价值近百万元,遂请求法院依法予以查封,拍卖还债。

  但经过进一步调查,该房产的产权人并非李晓彤,而是李晓。产权人姓名虽仅一字之差,事实却相差万里,查封和拍卖不得不停止。

  那么李晓彤和李晓究竟是什么关系?商卫华来到李晓彤的出生地——宜都市松木坪镇调查,发现他其实就是李晓,分别以两个名字办理了户籍、身份证,但年龄却整整相差了9岁。

  一份户籍显示,李晓彤出生于1970年10月9日。如果按这一时间推算,当时他的母亲年仅15岁,可能性不大;

  另一份户籍显示,李晓出生于1979年10月9日。如果按这一时间推算,2003年他以优秀高端专业人才被引进到宜昌时,年龄只有24岁,可能性也很小。

  商卫华据此认为,李晓彤的北大博士学位涉嫌造假。

  北大证实博士名单没有其人

  在一份《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申请(备案)表》中,拟任职申请人姓名栏填写的是李晓彤,出生年月为1970年10月,毕业院校及专业栏填写的分别是“北京大学”、“经济管理”。

  为证实李晓彤北大博士学位的真伪,前日,商卫华和记者分别登录北京大学网站,对公布的北大博士全部名单进行了查找,未发现李晓彤和李晓的名字。

  昨日,记者继续向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和学位办求证。该校对此十分重视,及时进行了审核。学位办一位姓黄的老师介绍,经对1990年以后入校的北大博士生人员名单进行检索查找,没有发现“李晓彤”和“李晓”这两个名字。

  黄老师进一步解释,这样的检索查找,准确率百分之百。另外,该校除了全日制就读培养博士,没有在职、函授、网络教育等其他任何形式的培养博士形式,说明这两个名字肯定未获得北大博士学位。

  曾几何时“高端人才”前程似锦

  去年10月,宜昌市伍家岗区法院对李晓彤作出刑事判决。根据判决书,2003年11月,李晓彤经公开招聘进入宜昌市商业银行工作,2004年1月任该行研发部经理,2004年12月任该行党委委员、副行长。2005年和2006年,他利用分管票据业务的职务之便,收受当地三家公司贿赂58万元,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6年,追缴非法所得58万元,没收财产20万元。

  昨日,该行一位负责人介绍,2003年,宜昌市对外公开发布引进高智高端专业人才的信息,当时正在广东深圳工作的李晓彤利用国庆假期回宜昌探亲时,听说这一信息并报了名。考虑到他是北大博士,又有在经济发达地区多家银行管理层工作的经历,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经公开招聘引进该市商业银行。

  据了解,一审判决后,李晓彤提起上诉,宜昌市中级法院发回伍家岗区法院重审,新的判决尚未作出。

  目前,商卫华已将相关调查结果向宜昌市政法委进行了书面汇报。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