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台安数百村民“被贷款” 涉案金额3000万_人民监督网 

辽宁台安数百村民“被贷款” 涉案金额3000万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在辽宁台安县,从去年11月到现在,许多村民收到了从天而降的债务,有村民甚至因此吓病了。至少数百名村民称,当被调查时,才知道自己名下有贷款。 被贷款爆发,是因一名信贷员
     在辽宁台安县,从去年11月到现在,许多村民收到了“从天而降”的债务,有村民甚至因此吓病了。至少数百名村民称,当被调查时,才知道自己名下有贷款。

  “被贷款”爆发,是因一名信贷员的突然去世。银行核查账目时,发现该信贷员经办的3000万元是笔糊涂账,很多人称从未贷过款。目前当地警方正在调查中。

  根据记者调查,在台安县,信贷员违规操作“被贷款”并非个案。虽然信用社对贷款规定有程序审核,但把关不严,让信贷员有机会成为“魔鬼交易员”。

  3个月来,李东波想要搞清楚自己名下三笔共9万元的贷款是怎么来的,辽宁鞍山市台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至今还没解答他的困惑。公安部门也正在调查中。

  2月中旬,李东波决定暂停打工,“专职”与县联社“死磕”。

  在台安县,像李东波一样在等待答复的,还有数百人。几乎遍布该县新开河镇的各个村落。

  2011年11月份开始的一场“被贷款”事件,让台安县村民陷入了“债务”恐慌。

  “天上掉下来”的贷款

  杜达连泡村就有18户村民称“被贷款”了,其中4户人家都是夫妻各背3万元

  李东波在台安县城购买的房子,距离台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称台安县联社)的办公楼一墙之隔。不过,除了作为邻居,李东波没想过自己会和信用社有交集。

  2011年11月11日,新开河信用社信贷副主任韩国光造访了李东波的老家,新开河镇赵家村。当时只有李东波的母亲在家,韩国光通知说,李东波的3万元贷款已逾期,必须赶快还上。

  母亲打电话质问李东波,贷款为什么瞒着家里人,还让人家讨债讨上门。

  2012年3月12日,李东波说,当时他被母亲问蒙了,因为自己没在信用社贷过款,但跟母亲却无法解释。

  同是在2011年11月11日,台安县联社的信贷主任赵长明到了新开河镇两棵树村,找村民王成林核实贷款。

  王成林说自己莫名其妙,但赵长明提供的单据上,确实有他的名字。

  妻子赵淑艳对丈夫瞒着家里贷款非常生气。随后她吃惊地发现,单子上也有自己的名字,和王成林一样,自己名下有3万元贷款。(据了解,每个农户贷款最高额3万元)。

  “我的天啊,6万啊,咋还呀!”债务从天而降,赵淑艳又气又怕,病倒了。

  “一年多前,儿子结婚,最紧巴的时候都没想过贷款,怎么就会有了贷款?”王成林不知所措。

  一公里外,杜达连泡村,杜长顺的儿媳王玉青名下也出现了3万元贷款。

  “我是一家之主,要贷款也是我或者我儿子出面,不会让老娘儿们出面呀。”杜长顺说。

  村里的老单身汉杜九顺,也背上了3万元贷款。在村民眼中,杜九顺是那种“什么是贷款”都搞不明白的人。

  据记者调查,杜达连泡村就有18户称“被贷款”,其中4户人家都是夫妻各背3万元。赵家、马甸、三家、王庄等多村都有类似情况。

  2011年11月17日,李东波到新开河信用社讨说法。他碰到了很多和他有相同遭遇的人。接待他们的,正是去过家里的韩国光。

  从韩国光口中大家得知,这些贷款都是信贷员张井志经办的。

  “张井志是谁?”李东波和一些村民称,从未听说过张井志这个名字。

  53岁的张井志,是新开河信用社的信贷员。他做信贷员有20多年,直到去年突然去世。

  信贷员去世留下糊涂账

  信贷员张井志突然去世,“被贷款”的秘密曝光。他的老家,半村的人被发现“贷款”

  “每个人离开岗位,都会有交接过程,要对经办账目进行核查。”台安县联社信贷副主任柴亚强说。

  去年7月的一天,张井志骑摩托车行驶中,突发心梗栽倒,去年8月去世。

  信用社查张井志的账目时,发现他经办的3000多万元贷款是笔糊涂账。“有多笔贷款人自称从未贷过款。”

  张井志的老家,在新开河镇张荒地村。张井志去世后,张荒地村将近半村的村民发现自己名下有贷款,成为此次事件的“重灾区”。

  虽然张井志离村多年,在台安县城居住,在张荒地村还是有很多村民认识张井志。

  “53了,比我小一岁。”一名村民介绍,张井志当年接的父亲的班。

  一条小河将新开河镇一分为二,张荒地村所在的河东的一些区域是张井志的负责信贷片区。

  如今,在张荒地村“被贷款”的话题家喻户晓。3月12日,记者在街上随机问村民,每个人都能说出附近“被贷款”者的名字。

  警方调查时,村民李长宾大吃一惊,家里包括自己、妻子、女儿以及兄弟等共6人,每人名下有贷款3万元,总计18万元。

  张荒地村还有几个年纪很小的孩子也“被贷款”了。李长宾说,邻居家十六七岁的孩子张旭甚至还没办身份证,名下也有3万元贷款。

  “我们村一半的人名下都有贷款,听说光我们村就800多万呢。”一名村民说。张荒地有2000多人,有人称八成被贷款,有人称三分之一,成了“被贷款”村。

  柴亚强证实,张荒地村涉及人数较多,不过总额不是800多万,是不到300万元。

  “如果不是信贷员死了,贷款的事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3月12日,李东波说。

  柴亚强说,县联社无法辨别真伪,向公安部门求助后,台安县公安局经侦大队介入调查。

  更多“贷款”被发现

  李东波发现自己在另一个镇也“被贷款”了,台安县联社一名工作人员承认是自己操作

  随着警方介入调查,得知自己“被贷款”的村民越来越多,有村民称可能涉及上千人。

  张井志的遗留问题,也给信用社带来麻烦。韩国光在接待村民时说,信用社的人都在跑着做排查,跑得满裤腿泥。

  “被贷款”的李东波、王成林等人所在的赵家、杜达连泡村并非张井志的负责片区,而是韩国光负责的。韩国光称,这一区域涉及的问题贷款,经办人也是张井志。

  2011年11月22日,李东波在中国人民银行台安县支行查个人信用报告,又发现了一笔贷款。

  报告显示,2007年1月15日他曾贷款3万元,虽然已经偿还,但却因逾期留下了不良记录。这次贷款不是新开河信用社办理的,而是在黄沙坨信用社。贷款人的身份信息都是李东波的。但户籍地本是新开河镇赵家村04组的李东波,被改成黄沙任家五组。

“为了用我的名义贷款,还改了我的地址,真是煞费苦心啊。”李东波说。

  他又到台安县联社查个人贷款记录。再次发现名下有一笔贷款,贷款时间是2010年3月15日,这笔贷款已按时还清。

  这样,李东波查到自己曾三次“贷款”,2007年1月15日(留下不良记录),2010年3月15日,2010年9月21日(爆发“被贷款”事件时发现)。

  李东波说连续几年“被贷款”让他很愤怒。拿着个人信用报告,他找到黄沙坨信用社。得到的答复是,时间太长了找不到原始资料,不知道是谁贷的,谁担保的。

  后来,台安县联社风险科工作人员杨宝清主动找到李东波,承认黄沙坨的贷款是他操作的。愿意赔些钱了事,让李东波“不要抓着不放”。

  2012年3月13日,柴亚强称,黄沙坨信用社的事情已经调查,贷款介绍人是杨宝清,杨已被记过处理。但对于当时具体是谁操作贷款,放款给了什么人,柴亚强不愿作答。

  3月19日,台安警方向李东波通报调查情况时说,杨宝清自称在马路上捡到了李东波的身份证复印件。

  李东波之外,台安县富家镇村民杨广宇说,就是在今年2月份,他在沈阳买房要贷款时,发现自己有不良信贷记录。记录显示他曾在富家信用社贷款且有逾期未还的记录。

  杨广宇称自己根本没贷过款,他找到台安县联社信贷部,才消除了这一记录。

  借个身份证就能贷款

  “不是熟人,符合条件也贷不出来,是熟人,不符合也能贷出来。”一名贷过款的村民说

  贷款如何在贷款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贷出,钱又去向何处,台安警方尚在调查中。

  当地村民称,借个身份证就能贷款,是当地人都知道的“秘密”。

  “有关系怎么都好说,没有关系贷款不容易。”张荒地村村民李长宾在2009年找张井志贷过款,虽然已经“买盒烟意思意思”,但他一个人的身份证只能贷1万元,他借了几个身份证才贷了3万元,这些一年期的贷款都已按时还清。

  2011年上半年,他又找张井志贷款,但等到6月,贷款还没下来。

  “没想到8月份他死了。钱就更不可能贷下来了。”2012年3月13日李长宾称。

  李长宾称确定2011年没在信用社领取过贷款。

  本次“被贷款”波及到的李长宾的妻子、女儿、兄弟等亲属都是李长宾曾经贷款时借用过身份证的人。

  李长宾猜测,这些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信用社里都有留存,可能因此“被贷款”。

  李东波和李洪喜的身份证也被别人借走过。一年前,他们的朋友李少立曾借李东波和李洪喜的身份证,到新开河信用社贷款未成。一年之后,去贷款的李少立名下没有贷款,李东波和李洪喜名下各有3万元贷款。

  “我自己想贷款,不给贷,没想到他们偷偷地给贷款了。”李少立称觉得对不住朋友,他跟着李东波和李洪喜到信用社核查情况。“我们都没有签过字,款放给谁?”

  2011年11月17日李东波偷偷录制的一段录像显示,韩国光在接待“被贷款”村民时,称有少数“被贷款”是“正常”的。韩国光称,很多都是亲戚朋友,不用到场签字一般也能放款。

  “不是熟人,符合条件也贷不出来,是熟人,不符合也能贷出来。”一名贷过款的村民称,贷款看关系不看条件。

  审核程序形同虚设

  按规定,贷款有多重审查,并需要当事人多次到场。此次事件中,程序成为虚设

  台安县联社信贷副主任柴亚强介绍,合作社下设13个网点和5个储蓄所,共有50多名信贷员,目前台安县联社共放贷11亿多元。

  据柴亚强介绍,从贷款申请到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签订合同、贷款发放、贷后检查、贷款收回,有一套完整的监管制度和操作程序。

  首先信贷员要调查贷款人情况,审核有无不良贷款,并且贷款人必须在场,更要详细了解贷款用途,并整理贷款档案材料。之后,各信用社信贷副主任审查档案资料是否合格。然后信用社信贷主任对档案真实性审查签字,这时还需要贷款人和担保人到场核实签字。再之后,才会进入贷款审批、签合同的环节。最后,贷款发放时,营业窗口还要对信息进行认证,也需要贷款人和担保人亲自到场签字。

  “不严格执行程序的都是违规。”柴亚强称,辽宁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从业行为规范“十五不准”中,其中包括不能弄虚作假,不准在办理时代替客户签字等事项。

  新开河信用社信贷主任李平在接待村民时曾说,一般自己只是核查档案资料是否齐全,事实审查都是信贷员自己进行。

  柴亚强称,此次新开河信用社贷款事件,确实之前没有走程序,涉及违规。他说,县联社是独立法人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也是违规贷款的受害者。违规贷款给信用社带来很大的风险。

  记者问及县联社的不良贷款比例时,柴亚强称不清楚。目前,新开河信用社信贷主任李平已经停职,和其他涉事人员正在接受公安部门调查。

  监管者“位置尴尬”

  辽宁省农村信用社一名工作人员说,让一个独立法人监督另一个独立法人,位置比较尴尬

  目前,台安县联社和公安排查时,一个必问的问题是:你贷过款吗?你有没有把身份证借出去过?

  他们认为,与信用社有过资金往来或身份证被盗用,可能是“被贷款”的先决条件。

  不过,也有很多“被贷款”者称与张井志从未谋过面,也从未把身份证出借。

  两棵树村村民王成林称,2008年办完身份证拿回来后就一直在户口本里夹着,“没有撒过手”。

  村民们目前对个人信息安全非常担心。公安部门调查时,让每名涉及的村民在一张白纸上签名20遍,以留作笔迹鉴定。很多村民不敢签。“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万一我的签名被盗用了,我就成了真贷款了。”

  综合媒体报道,农村信用合作社“被贷款”事件多次出现。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等省都出现过类似情况。据报道,在一些地方,冒用、借用身份证、户口本办理小额贷款的事,常有发生。

  2004年,银监会、人民银行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明确对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职责分工的指导意见》,省级人民政府、省级联社、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中国银行对信用联社有指导监管等责任。

  按照规定,省级联社对指导、督促信用社完善内控制度和经营机制负主要责任。

  3月14日,辽宁省农村信用联社一名工作人员说,省联社是独立法人机构,下面管理的台安县联社同样也是独立法人机构,一个独立法人管理监督另一个独立法人,体制比较尴尬。

  贷款被“偷梁换柱”?

  村民说,不曾见张井志生活有多奢侈。有村民猜测,张井志可能盗用信息贷款,把钱放给了别人

  台安县联社信贷副主任柴亚强说,“被贷款”者中,也有“鱼目混珠”的人,“一些人经过调查已经承认自己已经贷了款”。他说,张井志经办的3000多万贷款中,1700万已经找到贷款人,其余正在调查。

  对于有争议的贷款数额和涉及人数,柴亚强称不清楚。台安警方称案件还在调查中,不便透露。

  在2月中旬,台安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曾向李东波透露,案子涉及人数很多,只收集了约200人的笔迹,还有七八百人的笔迹没收集。

  据了解,信用联社根据负责片区的不同,给每个信贷员设定了不同的放贷任务。这一点得到柴亚强的确认,不过他称这次违规和奖惩制度没有关系。

  至于贷款的流向,柴亚强称还要等公安部门的调查,自己不知情。

  很多村民猜测贷款可能用于“放高利贷”或者“中饱私囊”。不过,张荒地村村民说,未曾见张井志生活有多奢侈。也有村民猜测,张井志可能“偷梁换柱”,盗用信息贷款,把钱放给了别人。

  柴亚强称,按他从公安部门得到的信息,信用联社不会有太大损失。不过他未说明具体缘由。

  3月25日,李东波打来电话称,在他的老家赵家村又有村民接受公安的排查时得知自己被贷款,这意味着争议贷款涉及的人数还在增加。

  台安县联社向“被贷款”村民承诺,一定会调查清楚给个“说法”。

  李东波称誓死要搞清楚事实,他给自己起了网名“骨灰盒”,以表示追究到底的决心。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