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费不断换马甲_人民监督网 

择校费不断换马甲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现,被国家命令一再禁止的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费变脸了。两年前,他在火车上碰到北京一名一年级学生的母亲,她告诉杨

      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现,被国家命令一再禁止的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费“变脸”了。两年前,他在火车上碰到北京一名一年级学生的母亲,她告诉杨东平,为上小学,孩子交了8万元。去年,另一个孩子的家长则告诉他,为了上某小学,这位家长交了15万元。

    “在北京这种地方,择校费早就更名为赞助费、捐资助学费,但是它的功能大家很清楚,它是为了规避检查、规避它的违法性。”杨东平说。令人惊讶的是,在代替择校费的那些价格高昂的收费名目里,有一样甚至是教师节慰问费。

    择校费何以屡禁不止?就这个问题,3月7日,杨东平和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监察厅副厅长孙继业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和新浪网联合访谈。孙继业认为,择校费难以根除的根本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他说:“尽管国家规定不准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也已经废除,但事实上示范学校、重点学校还在一定意义上存在着,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普通学校也有差距,这是造成择校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多年来一直研究这个问题的杨东平也认为,制度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很多家长不得不择校。“家长谁都不愿意去交择校费,但是没有办法,这是一种倒逼机制,逼着家长被动地接受。”他说,择校费的根源在于制度。

    对于种种名目繁多的不合理收费,杨东平觉得很无奈。他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收了钱,家长还得说是自愿交的。”而作为监察部门的官员,孙继业觉得痛心的是,没有哪一个家长愿意主动举报这种不合理收费。

    “这也很好理解,学校与家长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对家长来说,能拿钱让孩子上好的学校,就已经很高兴了,他们不会主动举报。”孙继业说。

    在生活中,杨东平也曾碰到一些交过择校费的家长,没几个家长会去投诉。他觉得,这样的现象虽然有些畸形,却很普遍。“家长主要的难处是钱送不进去,送钱无门,不知道送给谁、用什么方式送。家长的想法就是要让孩子上个好学校。” 

    有一种声音说,有的学校收取择校费是迫于经费压力,是因为需要额外的资金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营。对此,孙继业并不赞同。

    “能够收取择校费的都是名牌学校、示范性学校,它的绝不是因为缺钱而收取择校费。”孙继业介绍,前些年,免费义务教育还没实现时,有些农村地区的学校确实乱收费,有人称之为生存型乱收费。但他认为,如今,在城市里收取择校费,则属于“腐败性乱收费”,其根本则是在制造学校差距,使教师的非工资性收入远远高于工资收入,并凭这个条件在全国范围内招老师,使校与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这种做法是非常坏的,说实话这叫缺德。”他说。

    孙继业觉得,遏制择校费并不是不可能的。他建议,应该大力改善薄弱学校的条件,推进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区域内的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初步使各个学校师资配备水平基本均衡,消除校际教育质量的差距。

    “如果学校都一样了,也就没有择校的必要了,择校,就是因为有差距。”他说。

    杨东平也认为,通过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缩小学校差距,避免择校,其实并不难。

    “同样是大城市,上海就没有小升初这个问题,什么道理?因为1998年的时候为了贯彻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有一个要求,重点高中都跟初中脱钩,上海严格地做到了这一点。北京就不一样了,当初让高中和初中脱钩时,大概有6所学校打了一个报告,说要进行一体化实验,开了一个口,这几所学校保留了初中,这就成了一个根源。因为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大家都要进重点,后来取消了初中的重点学校觉得不平衡,又开始办初中,情况就越来越乱,这是一个制度性原因。”杨东平说,很多所谓大面积屡禁不止的事情,背后总是有明确的制度性原因。

    不过,杨东平觉得,目前的制度短时间内仍然无法改变。他希望两会代表委员能够建议公开学校账目,让“改善薄弱学校”等收费理由背后的实情暴露在公众视线内,接受监督。

    孙继业则希望家长也能逐步转变观念,不再热衷于择校。“人生道路比较漫长,就像长跑,不是百米冲刺,你即使上了一个好小学也不能决定你的一生。”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