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两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公愤。一则是《京华时报》报道的,由于无人愿意接手中国
谢亚龙留任四年,几乎让人不敢相信。中国足球重病缠身,他绝对逃不了干系,必须对此负责。谢不辞职,已经让人无法容忍,如果体总再留任谢亚龙,那简直就是强奸民意。所以,这一爆炸性新闻一出,
这两起让人难人接受的“新闻事实”,纷纷宣告落空,我们与其说是对“假新闻”愤怒,还不如说为这样的“新闻”是假的而庆幸。这样罔顾民意的人事任命,如果成为事实,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不过,欣慰之余,我也不禁狐疑:怎么会有这么多不靠谱的“假新闻”?媒体如果没有把握,怎么敢如此信口雌黄?这样的“假新闻”,怎么就像真的一样?人们对这样强行逆民意而动的“任命”,虽然觉得不可理解,但也不认为“没有可能”,这说明了什么?
这背后大有玄机。敏感人物的人事任命本来就不是小事,媒体如果没有可靠的
“舆论试探”的做法大约是,想做出一项决定,却又没有把握,就直接或间接地向媒体透风,让媒体报道。如果舆论反应正常,那就顺势而为,一旦发现舆论反应激烈,那就断然否定,让媒体背黑锅,说是假新闻。
其实,无风哪能起浪,偶一为之,倒也新鲜有趣,表现了有关方面重视民意的理念。但“舆论试探”也一定要尊重传播规律,更要尊重媒体。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是其最大的社会价值。如果媒体被“舆论试探”反复利用,那么,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