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拘校长事件”过去一个月后,《南方人物周刊》记者赴绥德县回访。接待记者的县委宣传部徐部长发问:以前不来报道我们绥德的大好形势,现在一出这事你们就过来,这不是给我们的工作添乱吗?对于网络的评论,徐部长认为,这本来是件小事,只是一些误会而已,没想到在网上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议。“网上一些人是在胡说八道”,“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啊,想让他们怎么说就怎么说。”(南方新闻网1月31日)
徐部长一句牢骚“意味深长”。听得出来,徐部长是不喜欢网络舆论的,至少在网络舆论传播和评论绥德县这件“小事”上很是反感、很是耿耿于怀。宣传部长的感受很容易理解:“县长拘校长”被媒体曝光,别管“大事”“小事”,毕竟不是件光彩的事;作为领导班子成员,心里自然不大舒服。县长也好,宣传部长也好,作为领导班子成员,在涉及决策与公权的层面上,同属于群众监督的对象;既然监督会使权力受到约束和限制,那么有效的监督自然会让被监督者感到不舒服;当被监督者被监督得很不舒服的时候,当被监督者使用“胡说八道”这样的措辞来形容监督,当被监督者感叹“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啊”(拿什么监督我们啊),那么,反证出的恰恰是这种监督形式的有效和有力――从前那种“想让他们怎么说就怎么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在宣传部长看来,绥德县的“大好形势”因为这件“小事”产生负面影响,而这都是媒体曝光和网络舆论给添的乱。事实果真如此吗面?首先,绥德县以前的“大好形势”究竟是名副其实呢,还是在“想让他们怎么说就怎么说”的“框架”下“说”出来的呢?别的“形势”有多么“大好”我们没看见,但是绥德职业中学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我们看见了一点点:灶房做的菜是土豆炒白菜,周二、周四、周五会有肉。学校没有饭厅,学生都是站在灶房外的寒风中吃饭。三排土砖砌的平房是教室。角落的操场,黄土上竖着三个篮球架,只有一个有篮筐,在黄土高原的西北风中微微晃动。绥德职中以前也曾办过缝纫专业、煤炭专业,但都因为经费问题,买不起设备而停办……。一个学校的情况也许不能代表全县的面貌,但也从一个角落反映出当地的发展状况和生活水平。没有网络,没有舆论监督,我们拿什么来评估这一“大好形势”呢?
其次,舆论监督的前提是以事实为依据。所谓“不妥”也好,“小事”也罢,其性质毕竟是错误,而对错误进行监督的最终目的是纠正、预防和避免错误;媒体与公众对政府和官员的监督,到底是一种帮助还是“添乱”,那要看以何种心态对待舆论监督。这个问题上,县委宣传部长与市委书记的观点大不相同:周一波同志在调查处理“县长拘校长”问题的会议上曾明确表示:“应该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特别是舆论监督。”并要求绥德县就这一问题对照十七大精神开展一次整风活动。现在看来,对绥德县的“整风”效果应有一个符合实际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