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难者家属:早签协议有奖是买卖行为与买卖没_人民监督网 

遇难者家属:早签协议有奖是买卖行为与买卖没

2006-05-01 18:00 来源于:人民网 | 作者:沈玮 | 浏览:
遇难者家属悲痛万分。 截止今日,723特大事故共造成39人死亡。昨日开始,为核对遇难者身份,相关家属被抽取血液,与遇难者进行DNA核对。相关负责人表示,待遗体核对完毕后,将分批进

遇难者家属悲痛万分

遇难者家属悲痛万分。

    截止今日,7·23特大事故共造成39人死亡。昨日开始,为核对遇难者身份,相关家属被抽取血液,与遇难者进行DNA核对。相关负责人表示,待遗体核对完毕后,将分批进行火化。

    目前,事故赔偿方案基本确定,有关善后工作正在逐步展开。昨晚,相关部门与动车事故遇难者家属达成首个赔偿协议,共计50万元。

    有关赔偿方案,据中新网报道:根据铁道部有关规定,此次赔偿标准是执行以17.2万元为基数再加上20万元保险理赔总共37.2万元,这个基数是固定不变的;另外还加上遇难者家属交通费、埋葬费、家属赡养费等共计不超过45万元;事发后在短时间接受谈判并签订协议的可视情况酌情予以数万元奖励。以上费用除奖励费用由户籍所在地政府拿出来外,其余由铁道部一并支付,支付方式以现金和冲卡方式,原则上打卡,整个谈判将遵循对死者尊重为第一原则。

    集体火化为谣言

    在网络与微博上,有关动车事故的处理进程成为了众多网民关注的焦点。但与此同时,一些说法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如“遇难者遗体将被集体火化”、“遗体不经家属同意就被火化”等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

    在温州市殡仪馆,记者就此问题向处理事故善后的一位负责人进行了解。他说,目前火花工作尚未开始。对于集体火化的传言,他直呼不可能。他说,目前殡仪馆正与公安方面就遇难者遗体进行核对。“即使是遇难者家属已经确定遇难者身份,我们也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逐一核对”。

    该负责人说,从昨日开始,就有不少的家属接受抽血,与遇难者进行DNA比对,一旦核对完毕,在家属同意后,将分批对遗体进行火化。

    家属质疑救援滞后

    在动车出轨事故中,绍兴籍男子杨峰一家五口不幸遇难。在昨日接受媒体采访的过程中,杨峰对此对事故的救援工作提出质疑,他认为,因为救援工作的滞后,才导致其家属被救希望渺茫。

    杨峰的一位亲属告之记者,从昨日开始,按照政府部门提出的“5+1”处理方式,即五位地方领导和铁道部一位官员组成工作组,杨峰与工作组进行了协商。他说,今天早上已经是第二次跟有关人员见面了,对于家属提出的救援工作滞后问题,目前未收到铁道部的实质性答复。

    在殡仪馆二楼洽谈室,记者见到了满脸憔悴的杨峰。与昨日相比,他乌黑的浓发里新增白发格外刺眼。

    杨峰说,现在他还没有想过赔偿这一步。面对善后处理的工作人员,杨峰提出两点要求:保障家人遗体的完整,尽量恢复妻子的容貌。

    在动车事故中,杨峰妻子面部受到强烈撞击以致无法辨认。杨峰说,他现在不敢看妻子的遗容,因为怕她不完整。

    杨峰说,“我怀疑我的太太不是动车撞击时死亡的,而是救援工作滞后才导致妻子最终死亡。”为了确定妻子的死亡时间,杨峰提出要对妻子遗体进行尸检,以确定死亡时间。他说,“我就是要一个说法,告诉我真实的情况。”

    在现场,杨峰借用在场记者的笔记本电脑,上网找到了跟妻子的结婚照。他指着照片说,希望整容师能尽量恢复妻子的摸样。“我太太的遗体只要还在殡仪馆一天,我就每天都会来看它。”

    家属质疑先签协议有奖是买卖行为

    根据铁道部有关规定,此次赔偿标准是执行以17.2万元为基数,再加上20万元保险理赔,总共37.2万元,此基数不变;另外加上遇难者家属赡养费等共计不超过45万元;有媒体报道称,事发后在短时间接受谈判并签订协议的可视情况,酌情予以数万元奖励。据此估计和之前的赔偿数据现实,这个酌情的数字,应该在5万元上下。

    据了解,昨晚福州籍遇难者林焱家属与相关部门达成赔偿协议,总额为五十万元。协议是在仰义街道办公室签的,“7·23”动车追尾事故鹿城区处置领导小组已与遇难者林焱家属签订共计五十万元的赔偿协议。据了解,29岁得林焱原定今年下半年结婚。其家中父亲早已过世。

    但是,也有家属对此赔偿方式提出质疑。在温州殡仪馆二楼大厅,一位遇难者家属情绪激动的说,铁道部急于让家属签订赔偿协议,还提出先签订协议有奖励,这种行为与买卖没有差异。

    他说,我们现在只希望铁道部能给一个说法,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惨剧,为什么伤亡会如此惨重,为什么到现在还不公布乘客名单?

责任编辑:rmjdw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