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邮政局将《生活晨报》“发行”到废品站_人民监督网 

太原市邮政局将《生活晨报》“发行”到废品站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2009年4月18日凌晨5时,一辆装满《生活晨报》的邮车开出印刷厂,随后,邮车上的人将大部分《生活晨报》倒装在一辆面包车上,之后转运到太原市小王村的一个库房,当这些人将报纸

    2009年4月18日凌晨5时,一辆装满《生活晨报》的邮车开出印刷厂,随后,邮车上的人将大部分《生活晨报》倒装在一辆面包车上,之后转运到太原市小王村的一个库房,当这些人将报纸往库房内搬运时,警察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同样的情景在位于太原市嘉节村、长钢小区、敦化南路49号的3个库房上演。至此,一个惊人的黑幕被揭开:刚刚印刷好的《生活晨报》被直接当成废纸处理了,在长达22个月的时间里,总共有2000多万份报纸就这样被无情“扼杀”。

  跟随警方一起行动的一位生活晨报社摄影记者当场泣不成声,他怎么也想不到,凝聚着200多名生活晨报社员工心血和汗水的2000多万份报纸,连读者的面都没见上就直接成了“废纸”。他说,这和把一个活生生的婴儿从产房抱出来直接送到太平间没有什么区别,世上有哪个母亲能受得了这种打击?一些《生活晨报》的读者在得知此事后直呼 “不可思议”,但是,这“不可思议”的事确确实实发生了。

    暗访调查揭开真相

  乔装打扮,深入虎穴,这是电影中常见的情节。如今,晨报人为了拯救报社,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2009年3月下旬,生活晨报社组成暗访组,开始对发行的各个环节进行专项调查,连续20多天进行蹲点守候,终于揭开了事件的真相。

    镜头一:乔装打扮深入窝点

  “我这辈子也不会忘记跟踪暗访的那些日子,我没有想到在电视剧中看到的情节竟然发生在了自己身上。那是我第一次假扮成工作人员混进邮局,也是第一次假扮物业人员。”说起暗访时跟踪邮车的事,报社的一位记者激动不已。

  那是3月下旬的一天,凌晨6时许,天蒙蒙亮,已经连续跟踪了好几天邮车的记者再次来到太原市邮政局广场支局。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记者以找车为由进入了太原市邮政局广场支局院内。当时,院里站着一名中年男子,记者凭借几天来积累的“侦查”经验断定,这个中年男子很可能是发报纸的人。记者问:“师傅!今天的《生活晨报》来了没有?”对方回答:“稍等一会儿。”看来,这名中年男子把记者当成接报纸的人了。在和这名中年男子交谈中记者得知,每天大约有80捆《生活晨报》从这里运走。

  就在这时,一辆邮车驶了进来,另一名男子出现了。“你是干什么的?”该男子警惕地问记者。“这报纸是你的吗?我想跟上邮车去赛马场。”记者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应付这名男子,对方也把记者当成了来接报纸的人,因此对记者不再设防。

  这时,又一辆邮车开了进来,几个人把从原先那辆邮车上搬下来的80捆 《生活晨报》装到了这辆邮车上,记者如愿坐上了邮车,跟随他们来到位于赛马场的长钢小区2号楼4单元门口,这里已经有一辆黄色面包车在等候,记者趁邮车司机与面包车司机交谈之际离开了邮车,藏在一旁观察,直到所有的报纸被搬进该单元101房。

  “要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就必须进入101房。”记者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假扮物业人员。

  “咚咚咚……”敲门声未落,一名男子从门缝中探出头来。还未等该男子说话,记者就先开了口:“我是物业人员,你们家每天干什么?附近居民反映你们家噪音太大,影响居民们正常休息。”该男子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记者以“必须入户查看”为由顺利进入了房间。“真是太震惊了,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报纸,也根本想不到竟然有人如此大胆,私卖这么多报纸。”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这名记者很气愤,“从厕所到卧室,到处堆满了《生活晨报》,十几平方米的卧室里,报纸已经堆到了房顶,里面居然还有2007年出版的《生活晨报》。”


镜头二:3个库房堆满晨报

  早上6时30分,几名暗访组成员在太原市邮政局解放路支局对面的马路上 “晨练”。大约半个小时后,一辆面包车停在了太原市邮政局解放路支局门口,车上的几个人将40多捆装订整齐的《生活晨报》放下后离开了。过了一会儿,几名邮局的工作人员将其中的几捆报纸搬进了太原市邮政局解放路支局。

  就在暗访组成员正纳闷的时候,从远处开来一辆邮车,几个人将剩余的32捆报纸搬上邮车。“快上车!”随着暗访组负责人的一声低呼,几名暗访组成员登上停在不远处的车,开始跟踪邮车。遗憾的是,快到太钢的时候,由于道路拥堵,加上暗访组成员害怕暴露目标,不敢离太近,邮车在一个拐弯处消失了。

  第二天,暗访组成员继续蹲守。一切都和前一天一样,面包车把报纸拉来,邮车再把报纸拉走,被拉走的报纸同样是32捆,邮车又在太钢附近失踪。第三天,暗访组成员终于跟随邮车来到太钢附近的一个邮政培训中心,只见有人从车上卸下一些包裹后,掉头朝市区驶去,暗访组成员一路跟踪邮车来到赛马场附近的一个大院。邮车在一间库房门前停下,车上的人将32捆报纸全部卸下后匆忙离去。暗访组成员四下打量了一番,发现库房大门紧锁,周围没有任何人,于是赶紧下车,给堆在门前的32捆报纸拍了照。暗访组成员刚拍完照回到车里,一辆面包车就驶了过来,一个人跳下车,迅速打开库房大门将报纸搬了进去,然后又迅速将门锁上离开了。

  随后的几天,暗访组成员24小时不间断地在这个库房附近蹲点,发现邮车每天都会送来32捆报纸。库房里到底有多少《生活晨报》?为了探个究竟,暗访组成员决定和库管员正面接触。“小伙子,你这库房怎么租?我想租个库房放点东西。”一天,记者和往库房里搬报纸的库管员搭上了话。“一年一万多,你到外面和房东联系一下吧。”库管员说。“这库房挺大,一年一万多也不贵……”暗访组的一名成员边说话边走进了库房,只见库房里整整齐齐地堆着两大堆《生活晨报》,足足有几千捆。

  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暗访组成员发现自己似乎被“反跟踪”了,就连库管员也改变了“策略”,将报纸转移到了另一个库房。暗访组成员趁库管员不在,悄悄持手电筒透过门缝往那个库房里看了一下,发现报纸已经从库房的最里面堆到了离门口一两米远的地方。与此同时,暗访组成员发现,长钢小区2号楼4单元101房的库管员居然和这个库房的库管员是同一个人。“3个库房居然是一个人负责的?这帮人胆子也太大了吧?”暗访组成员个个愤懑不已。

  4月18日晚,一场大雨袭来,暗访组成员依旧把守在库房附近的几个关键路口。这时,库管员和库房老板分别驾驶车辆驶出库房,为防止对方使出“调虎离山”之计,几名暗访组成员冒雨翻过一道紧锁的大门,在目标库房附近严密盯守。随后,民警迅速赶来,将库管员和库房老板成功控制,3个库房的神秘面纱随之被揭开。


    镜头三:“发行”链条全部显现

  3月的一个夜晚,太原市邮政局迎泽区迎西支局附近,暗访组成员小东打了个呵欠,习惯性地抽出一支烟想提提神,就在他正准备点火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因此暴露,于是,小东强睁开眼,借着路边的灯光看了一下时间——凌晨2时25分。

  这已经是第4个晚上了,几天来,小东和其他两人轮流蹲点守候,因为另外两个人进入报社时间不长,小东担心他们经验不足,因此每天晚上,小东都主动要求在此蹲点。

  “看着太原市邮政局迎泽区迎西支局的工作人员把崭新的报纸‘嗵嗵’地扔出来,我的心很疼,就像被人扔掉了自己的孩子一样。”3月30日,小东接到任务,去太原市邮政局迎泽区迎西支局暗访。他说:“每天早上,邮车会从印刷厂拉出80捆 《生活晨报》,其中只有10捆进了分发室,其余的70捆都被邮局的人扔进了一辆邮车。”

  小东的暗访过程并不顺利。第一天,小东驾车尾随从迎西支局出来的邮车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正好赶上绿灯,小东眼睁睁地看着那辆邮车扬长而去;第二天,由于小东驾驶的车辆带有报社标识,邮车走到半路时突然掉头原路返回了,小东意识到“潜伏”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第三天,小东一行将跟踪所用车辆、证据获取设备进行“乔装打扮”,跟踪邮车来到了迎泽桥西科技馆小区。科技馆小区的门房既是门卫室又是报刊收发室,邮车上的人将70捆当天的《生活晨报》扔在了门房一角。中午一时许,一辆红色的三轮摩托车驶来,一男一女直奔门房,和门房的老头说了几句话后,两人把70捆报纸装上了三轮摩托车。小东一行跟随这辆三轮摩托车来到小王村的一家废品收购站,就这样,当天出版的《生活晨报》被邮局几次转手,最终“发行”到了废品收购站。

  一连三天都是如此,第四天的时候,情况有了变化。小东等人发现,邮车从迎西支局出来后直奔印刷厂,从印刷厂拉上报纸后没有去科技馆小区,而是到了位于后王村的山西省石油总公司家属院。“难道被他们发现了?”小东心里有些不安。奇怪的是,科技馆小区门房的老头竟然出现在了山西省石油总公司家属院,不一会儿,那辆红色的三轮摩托车也出现了,那一男一女装好报纸后,没有像之前那样去废品收购站,而是来到了小王村的一间临街门面房前。

  他们到底要干什么?“你们两个赶快到门面房这里来。”小东立刻打电话叫来了暗访组的一男一女。小东叫来的暗访人员假扮成一对吵架的情侣来到了三轮摩托车跟前,经过打探终于得知,这间门面房是新租的,主要用来囤积报纸,房间里只放了一天的报纸。

  据悉,每天有近万份《生活晨报》被太原市邮政局迎泽区迎西支局“发行”到了位于小王村的废品收购站,为了防止对方将报纸转移,小东和另外两名暗访人员决定24小时蹲守。4月18日早上6时许,一辆蓝色的货车停在了废品收购站门前,一捆捆崭新的《生活晨报》被扔上了车。

  小东赶紧报了警,看到报社暗访人员布满血丝的双眼,接到报警后赶来的民警为之动容。

    令人痛心的22个月

  “如果当初不和太原市邮政局合作,生活晨报社就不会是现在这种局面。”《生活晨报》一位负责人谈起与太原市邮政局的合作心痛不已。

  创刊于1994年的 《生活晨报》是继《黑龙江晨报》之后,全国的第二份晨报。《生活晨报》以“生活”为主线,一直倾情“关注民生,服务百姓”,在山西市场上被誉为 “离老百姓生活最近”的报纸。2003年,《生活晨报》被确定为山西省文化改革试点单位后,增强了竞争力,报社逐步走上稳步发展之路。2006年到2008年,《生活晨报》连续3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报纸。与此同时,《生活晨报》也得到了省领导的称赞和认可,连续三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对《生活晨报》予以肯定。

  2005年11月1日,《生活晨报》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由四开小报改版为对开大报,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改版后的《生活晨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报社全体员工精神振奋,对报社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2007年,太原市邮政局主动找到生活晨报社负责人要求合作,承诺保质保量地完成《生活晨报》在太原地区的发行工作。生活晨报社时任领导很看好此次合作,以为《生活晨报》又能实现一次新的飞跃,不料,《生活晨报》踏上的却是一条“与狼共舞”的险途。太原市邮政局接手发行工作后不久,《生活晨报》在太原市场就像一辆突然驶入了沼泽地的汽车,广告大幅度下跌,就连国庆节等广告旺季也像寒冬一样冷清。

  “太原市区的热线都被冻僵了,接到的热线怎么都是外地的?”热线记者很是疑惑。以前,不论是正面报道还是舆论监督,经常会有读者来人来电发表意见、观点,可自从太原市邮政局接手《生活晨报》太原地区的发行工作后,来人来电越来越少了,偶尔接到一个电话也是读者打来的投诉电话,反映“几天都没有收到报纸”。采编部门收到的新闻线索减少,发行投诉增多,广告客户反映看不到报纸,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在生活晨报社经营分析会上,众多广告营销人员和一些广告代理商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建议:应该好好找找发行上的问题。
2009年,生活晨报社领导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后,初步判定问题就出在发行上。从2009年3月下旬开始,经过20余天的调查,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生活晨报》与太原市邮政局的合作并不是强强联手,而是陷入泥潭。

  据不完全统计,在长达22个月的时间里,总共有2000多万份报纸被“发行”到废品收购站,他们通过卖报纸这种方式获取私利,如果把这些报纸装上火车,足足能装满50节车皮,这种做法对国家资源造成的浪费更是无法估量。报纸被私卖导致《生活晨报》的发展脚步停滞不前,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为什么?究竟是为什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他们为何要如此坑害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媒体呢?究竟是什么在驱使和诱惑着他们?生活晨报社全体员工发出愤怒的责问。“一定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生活晨报》主管单位三晋文化研究会的一位老领导气愤地说。

  “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就这样被邮政工作人员无情地扼杀了。”生活晨报社的一位员工痛心疾首,“我们一定要讨一个说法!”“邮政工作人员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生活晨报》的一位读者得知此事后表示很不解,不过,他同时表示,如果真有这样的不法分子,“必须绳之以法,既要还《生活晨报》一个公道,又要维护邮政的良好形象”。

    还有那些报刊直接进了收购站?

   2006年8月,两起类似案件回顾

    2006年8月,南京一些报贩利用部分报纸过低的发行价格,直接把成捆新报纸卖给废品收购站。接受调查的一个收购站,有时一天就能收购新报两吨多。据了解,南京地区报纸的批销价一般每份在0.2元以下,而报纸版面达到六七十版时,每份报纸卖废纸就能达到0.24元左右。这其中的利差诱使一些报贩从报社大量套购整捆新报纸,除一部分发行到市场上外,其余整捆卖到了废品收购站。

    就在此事发生后不久,北京市马驹桥派出所的陈政委与民警们在一出租屋内发现了大量盖有邮戳的印刷品作为废品堆积在一起,一查,全是从本月17号至20号之间从河北霸州、廊坊等地邮发的图书杂志,他立即控制了当事人的妻子,当事人并不在家,后来可能知道事已败露,逃离,一直未归家,其妻已怀孕,无法收容,只好作罢。其妻说,一车的邮品总共卖了二千元。

    派出所通知所有单位当天下午与第二天全部登记自己的物品,总共达十万元,未计算赠送类杂志。廊坊邮政局长说,东西可能是在西客站邮政中心丢失的,如果真的是在北京丢的话,为什么丢的全是河北廊坊地区寄出来的东西?我的分析是,可能是从河北向北京运送的途中,河北邮政车司机与不法分子勾结,将邮品分出一部分用小面包车送到废品收购站。事情到底是如何发生的,相信警方会有结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邮政系统问题暴露出来了,管理漏洞太大,连邮品都如此大批地变卖为废品,还有什么违法的事不会发生?有知情者说,河北的邮政车已包给个人,运营邮品时由个人承包,其它时间可以由个人支配。

    报社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报纸是人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谁能想到,一摞摞凝聚着报社所有员工心血、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报纸,还没完成传达信息的任务,就直接被送进了废品收购站。而把这些报纸送进废品收购站的,居然是“为人民服务”的邮政局!也许读者不敢相信,但,这样的事情确实发生在了山西太原。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也知道采编任务的不易,如果一份报纸没有上市直接被当做废品,对一名报社的采编人员来说,无异于亲眼看见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无理由的活活掐死。也许这与互联网的兴起对纸媒造成了冲击有关,但是,这并不是邮政与废品收购站官商勾结的借口。纸媒再不景气,也不至于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掐死而无力反抗。我们等待相关部门能给出合理的解释,不要再让报社工作人员的心血白流。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