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三公”经费预决算须公开_人民监督网 

部委“三公”经费预决算须公开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 预算公开还不够细化 会议强调,应当清醒地看到,财政预算公开工作进展不平衡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
  
  预算公开还不够细化
  
  会议强调,应当清醒地看到,财政预算公开工作进展不平衡,公开还不够细化,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必须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建立健全公开机制,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
  
  预算公开内容要增加
  
  一要进一步细化公开中央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部分重点支出和2010年度中央财政总决算要公开到“项”级科目。
  
  二要继续推进中央部门预算和决算公开。2011年报送全国人大审查部门预算的98个中央部门,都要公开经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部门预算。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中央决算草案后,98个中央部门要公开部门决算。中央部门要加大公开力度,增加部门预算和决算公开的内容。
  
  三要公开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情况。中央财政2010年度行政经费支出决算总额和“三公”经费决算总额,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开。中央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
  
  四要公开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
  
  五要大力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公开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查批准的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
  
  预决算说明要通俗易懂
  
  会议要求,对公开的财政预决算要作出通俗易懂的说明,并与预决算同时公开。
  
  ■观点
  
  预算公开应统一形式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此次中央首次明确了预算、决算和“三公”费用公布的时间表,说明了中央推动此项工作的决心。自两会以来,中央隔三差五密集地提到此项工作,这在多年来是很罕见的,也说明这是目前公众反应很大、矛盾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叶青表示,此次国务院提出的财政预算、决算要公开到“项”级科目,已经有很多部门达到了这一要求。
  
  但各个部门公布的格式并不统一。以目前公布的部委为例,一些公布比较好的部门如科技部、财政部、审计署等,都公布到了类、款、项,有的甚至公布到了目。但也有比较差的,非常简单。
  
  叶青建议,财政部应当公布一个统一的格式,要求具体公开的范围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
  
  同时,公开口径也存在问题。以公车为例,此前北京公开了公车数量,但采取的是最小口径,引起公众情绪上的反弹。中央在公布“三公”费用时,口径宜大不宜小,不能将一些信息隐藏在数字中。本报记者蒋彦鑫
  
  ■背景
  
  目前仅科技部公开“三公”
  
  今年4月14日,科技部率先公开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为4018.72万元。成为第一个公布“三公”预算的中央部委。
  
  在科技部之前,已经有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计生委、国土资源部、工商总局、国家药监局等多个部门公布了2011年部门预算,但均未公布“三公”经费预算。此后,审计署、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陆续公布了2011年部门预算。
  
  财政预算公开进程
  
  2009年 首次公开4张预算表
  
  内容:包括经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中央财政收入、中央财政支出、中央本级支出、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等。
  
  2010年 12张表格全部公开
  
  内容:经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中央财政预算,内容涵盖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数量:98个中央部门中,有75个公开了部门预算。
  
  地方预算:18个省(区、市)财政公开了本地区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1年 “三公”预算决算公开
  
  内容:
  
  1.中央财政2010年度行政经费支出决算总额和“三公”经费决算总额,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开。
  
  2.中央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
  
  3.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部分重点支出和2010年度中央财政总决算要公开到“项”级科目。
  
  数量:98个中央部门,都要公开经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部门预算。
  
  地方预算:27个省(区、市)财政进行了公开。20个省(区、市)公开了省直部门的部门预算。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