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种一棵树,却谎报造林百亩,骗取10万造林直补资金。日前(7月20日),重庆市巫山县检察院已对涉案的两名林业工作人员以贪污罪提起公诉。
报表出错带来的“机会”
2006年10月,重庆市巫山县抱龙镇林业站对洛阳村的退耕还林工程进行复查,发现第22号小斑面积实际为11.2亩,验收表时因复印后小数点模糊,工作人员在上报的直补表上错填为112亩,结果该村2005年退耕还林面积虚增了100.8亩。
抱龙林业站经请示镇政府同意,决定在云务村进行异地造林补植填补虚增面积,并安排该镇中心护林员朱开龙负责落实此事。
朱开龙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同林业站技术员张德富商量:云务村五社有十多户村民多年前已实施异地搬迁,黄山、阴阳河(小地名)那里有近百亩的搁荒地,村民原先在那里种了些黑桃树等树种,想办法承包下来,纳入退耕还林指标,可以弄到造林直补金。张德富听后,也认为这是个来钱的“机会”,两人打起了小算盘。
一份虚假合同等于造林百亩
朱开龙、张德富在当地熟人熟路,他们找云务村委会协商承包土地的事几乎没费什么周折。2006年12月,朱开龙以其母亲王某的名义,和云务村签下《土地承包协议》,承包面积为102.45亩,承包期限为10年,每年向村里交1500元承包费,还将协议签订日期提前到2005年12月。这样一来,洛阳村多出来的那百亩退还林面积就有了依据。随后双方又签订补充协议:争取到的退耕还林直补金,归承包人所有。
合同签订后,朱开龙、张德富没向承包地里种下一棵树。
2007年3月,他们炮制的“退耕还林”顺利通过了有关部门的验收,领到了2006年度的直补金。为不引起他人怀疑,2007年下半年,朱开龙在填报抱龙镇退耕还林数据时,将自己的102.45亩面积,以几个亲戚名义分户上报,纳入补贴对象。
“隔山打望”式验收留漏洞
退耕还林工程从规划、实施、验收、复查、上报审核、资金拔付,都有较为完善的制度。验收复核是关键环节,其它程序都以此为基础。朱开龙、张德富是如何让102.45亩虚假承包地通过验收复核的呢?
因朱开龙、张德富两人是林业工作人员,每年要参加退耕还林工程验收等工作。由于云务村地处偏远,在验收自己的“退耕还林工程”时,他们将验收组的成员带到远远的山头“眺望”,验收组看到植被还可以,就算通过了“验收”。每年复查也是如此,走走过场就算了。
2006年至2009年,朱开龙、张德富按每亩245元补贴标准,四年累计骗取退耕还林直补金100401元,各分得77401元和2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