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军未受性贿赂指控 律师称刑法无相关概念_人民监督网 

刘志军未受性贿赂指控 律师称刑法无相关概念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新京报讯 (记者张媛 张玉学)6月9日,原 铁道部 部长刘志军案在北京市二中院开庭审理。刘志军的辩护人钱列阳称,无论是案卷还是庭审,均未涉及刘志军接受性贿赂的内容,检方也

新京报讯 (记者张媛 张玉学)6月9日,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案在北京市二中院开庭审理。刘志军的辩护人钱列阳称,无论是案卷还是庭审,均未涉及刘志军接受性贿赂的内容,检方也未对此提出指控。

庭审时,检方指控刘志军涉嫌受贿罪和滥用职权罪,受贿数额6460余万元(本报昨日报道)。

刘志军嫖宿女商人出资

在刘志军案中,山西女商人丁羽心(又名丁书苗,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行贿罪被另案处理)是关键人物。她曾是北京博宥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97年与刘志军相识,后关系密切。

检方指控,刘志军在2004年至2011年,主要通过铁路项目、获取铁路车皮计划等方式,帮助丁羽心及其亲属获利39.76亿元。刘志军的上述行为涉嫌滥用职权罪。

2012年5月,有关部门在对刘志军问题调查情况通报中称,丁羽心以金钱开路,处心积虑满足刘的权欲、色欲。刘志军在2003年至2009年间,先后在豪华酒店、高消费娱乐场所与丁羽心出资安排的多名女性嫖宿。

材料证实,刘志军接受相关部门调查时交代:“我全力帮助丁羽心做大做强,就是要把丁的企业打造成自己仕途的经济基础,让丁羽心在我需要时,到处奔走,用钱铺路,大把花钱,满足我的私欲”。

刘志军在检查中也写道:“随着职务的不断提升,权力不断增大,自己的私欲——官欲、贪欲、色欲、功名欲越来越膨胀,严重违纪违法”。

律师称刑法无“性贿赂”

针对有关部门通报的丁羽心出资安排刘志军与多名女性嫖宿内容,刘志军的辩护人钱列阳称,无论是案卷还是庭审,均未涉及刘志军接受性贿赂,“也未涉及女人问题”。检方指控的内容仅限于金钱和财产利益,未对此提出指控。

“我认可现实生活中性贿赂确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但按照现有法律规定,并不存在刑法上的性贿赂概念。”钱列阳说。

■ 说法

律师:“性贿赂”面临取证难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刑事部主任易胜华认为,在过去将近十年间,实务界、学界一直针对性贿赂问题是否入刑存在争议,一方面是个别官员生活腐化问题确实严重,相比于财产贪污,官员“性贪”屡见不鲜。但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上,性贿赂被列入道德层面,属于违纪行为。如果性贿赂一旦纳入刑事法律范畴,必然面临取证难题。

易胜华介绍,法院在审理涉嫌强奸的刑事案件时,只着重审理被告人的行为是否违背妇女意志,对于双方发生性关系的行为不会很详细地描述。审理性贿赂案件则大不相同,涉案过程牵扯到二人发生性行为本身的时间、地点、次数、是否有利益约定。“从中国传统文化上,性行为本身就难以启齿,如果放在严肃的法庭上举证、质证并接受调查,本身就存在难度。如果双方确系或反咬说是‘你情我愿发生性行为’,又该如何界定”?

易胜华称,在刘志军一案中,丁羽心作为谋求利益者,本人并没有与刘志军发生关系,相反是把几个不同女性作为一种物品献给了刘志军。从法律上,丁羽心和几个女性属于何种关系、几个女性算不算刑法上的被害人,都将面临难题——这些也是长年以来性贿赂没有入刑的关键所在,这还有待于侦查技术等的进步。

■ 揭秘

法院秦城监狱召集庭前会议

刘志军案庭审后,有网友称,检方指控刘志军收受11人钱物6460余万元,再加上滥用职权罪等指控,共涉及有400份证据,庭审怎么只用了3个半小时?

刘志军辩护人娄秋琴介绍:“庭审中所有证据都出示了。因庭前曾到刘志军所在的秦城监狱开过一天的会议,一些没异议的证据,只在庭上简略地出示了。所以,半天就把庭审结束了。”

前日,北京市二中院也表示,在刘志军案开庭前,法院召集公诉人、刘志军及其辩护人参加了庭前会议,对是否申请回避等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刘志军的辩护人钱列阳认为,庭审总体质量还是比较高的,“我也比较满意”。

责任编辑:rmjdw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