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社保局承认500万开发廊宾馆 称没拿过分红_人民监督网 

深圳社保局承认500万开发廊宾馆 称没拿过分红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4月19日,羊城晚报全国独家报道深圳市社保局间接办公司、开发廊宾馆,而其出资来源成疑(详见当日本版报道)。此文引发网络巨大轰动,养老救命钱被社保机构拿来办公司?网友骂声

      4月19日,羊城晚报全国独家报道深圳市社保局间接办公司、开发廊宾馆,而其出资来源成疑(详见当日本版报道)。此文引发网络巨大轰动,养老“救命钱”被社保机构拿来办公司?网友骂声一片。22日下午,深圳市社保局为此特意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深圳市社保物业公司是社保局在1995年从社保基金中提取500万元注册的,社保局虽然在1996年将这500万元归还社保基金,但当时还是使用社保基金管理费维系该公司的正常运作。

  深圳市社保局表示,社保物业公司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一直没有与社保局脱钩,社保局支持两者剥离。目前,社保物业公司的账目清晰,历年利润滚存从未分配,作为大股东的深圳市社保局也没有拿到过分红。

  社保物业的历史由来

  500万元社保基金注册而成

  据深圳市社保局新闻发言人黄险峰介绍,1994年,原社保局以社保基金出资,与原深圳市海天出版社融资兴建海天综合大厦。当时,该大厦既是基金财产,也是社保局机关所在地,社会保险信息系统设于该大厦。由于该系统与深圳市医疗系统关联,承载着大量的数据传送、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服务,为了保障大厦安全运行,原社保局于1995年11月注册成立深圳市社保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社保物业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是从社保基金中支付的。

  上世纪90年代,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各地停止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已经投资运营的项目需清理回收,原社保局在1996年1月将500万元注册资金及4.08万元利息归还社保基金,不过又用社保基金管理费维持社保物业公司的运作。黄险峰解释,早些年,深圳市财政并未向社保局拨款,该局按当时的规定从社保基金中提取管理费维系日常开支,其中部分管理费成为社保物业公司“存活下去”的资金来源。

  与社保局未脱钩原因

  资产未定性 辅助功能不可缺

  黄险峰称,2006年2月,深圳市进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督体制改革,起初拟定将社保物业公司纳入剥离范围,使其与社保局脱钩。但由于当时社保物业公司的开办资金不符合条件,对其资产性质难以定性,这才没有剥离成功。2008年,深圳劳动保障局就社保物业公司问题专题向深圳市政府报告,时至今日,对其资产性质的认定及清理剥离工作仍未完成。

  另一方面,社保物业公司下属的6家分公司中有一家为社会保险业务咨询服务中心,它向社会提供社保辅助服务,如社保卡的制作管理、电话咨询等。黄险峰介绍,这些年深圳市的社保辅助服务一直都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因社保卡的制作管理、电话咨询服务都需要访问社保局数据库,如相关信息外泄,将对参保人的隐私和基金安全产生影响。目前,出于安全方面考虑,这些辅助服务都是委托社保物业公司承接的。

  黄险峰强调,深圳市各险种的参保人数已超过4200万人次,社保辅助服务的业务量非常庞大,而深圳市社保局由于受到人员编制限制,一直没有成立社会保险卡管理中心和电话咨询中心等机构,如社保物业公司关闭,社保辅助性服务将难以为继。

  社保物业利润怎么分

  历年滚存未曾上缴等候处理

  深圳市社保局局长秦群力介绍,社保物业公司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历年利润滚存未分配,一直都存在物业公司的账上,未曾上缴社保局,作为大股东的社保局这些年也从未拿过社保物业公司的分红。另外,社保物业公司员工的聘任权在社保局手中,2012年该公司平均在岗员工334人,其中物业及经营服务方面91人,社保辅助服务方面243人。

  秦群力称,社保物业公司员工工资从公司利润中扣除,工资福利处于行业中等水平,目前核定的工资标准是每月3600元全包,所有人员均向社会招聘,非公职人员。其中,社保物业公司的法人代表陈晓杰也由社保局聘任,此人并非社保局职工,月薪“万把块钱”。

责任编辑:rmjdw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