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舆论监督不能叫负面报道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邀中外记者品胡辣汤、尝杜康酒、和记者合影站在边上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务实、低调没新闻。不过,他对新闻媒体的亲,是中

    邀中外记者品胡辣汤、尝杜康酒、和记者合影站在边上……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务实、低调没“新闻”。不过,他对新闻媒体的“亲”,是中外记者印象最为深刻的。卢展工曾明确表态,“舆论监督不能叫负面报道,而应是正面报道。”

  “卢标题”让位民众

  从去年11月的最后一天,卢展工便进入他从政生涯的“河南时间”。

  记者曾注意到,一段时间内,报纸和电视等媒体上关于卢展工的消息,很多时候都是标题新闻、一句话新闻或滚动新闻。对此,媒体圈内称之为“卢标题”。

  特别是在河南省“两会”上,卢展工参加多次河南省政协全会的委员讨论,但第二天的河南官方媒体,只发了一条不足百字的“要闻简报”。

  卢展工多次表示,领导干部的调研能少报就少报,要把版面和时间让给基层,让给群众。

  “先吃饭再写稿”

  3月10日,此次全国“两会”上,某报两位记者在河南大厦采访,在电梯间偶遇卢展工,当时已近晚上8时。

  得知记者为了赶稿子、没有吃饭时,卢展工说,“还是先吃饭,身体要紧。”并招呼身边的工作人员,“快带两位记者去吃饭”。

  事后,这两位记者感慨说,来北京采访全国“两会”确实很辛苦,“看到卢书记这么体谅我们新闻记者,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

  “邀中外记者品胡辣汤”

  3月6日是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河南代表团对外开放日。近70家中外媒体的记者聚焦于此。

  卢展工风趣地说:“很多代表团对媒体开放的讨论都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次这么多媒体专程到河南大厦来,说明对河南是很有感情的。真正想着河南人的媒体才能到河南大厦来嘛!”

  这段“开场白”,让会场中的人都笑起来了。审议结束时,主持会议的卢展工对在场的记者说,“感谢大家来到河南,请大家多到河南走走看看,也希望大家喝喝河南的胡辣汤,喝喝我们的‘国酒’杜康。”话音未落,现场掌声已悄然响起。

  “你们的卢书记真幽默!”美国道琼斯通讯社记者徐婉说,卢展工不但替记者们提问题,还不时地推销河南的知名产品,这一点印象深刻。

  “舆论监督=正面报道”

  上月,在一场中央驻豫及河南省内新闻媒体座谈会上,卢展工直抒胸臆,说“舆论监督不能叫负面报道,而应是正面报道。现在的舆论监督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新闻宣传怎么能让老百姓喜欢?卢展工认为,“那就是要努力破‘四难’:正面报道难、典型报道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是次全国“两会”上,卢展工也多次对媒体提到新闻报道“四难”问题。

  他说,舆论监督难,难就难在是不是实事求是,是不是有好的出发点,是不是能够推动和改进工作。

  “现在舆论监督不是多了的问题,而是还少。”卢展工说:“我们将创造条件努力支持舆论监督!”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