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某菜场,一家一直打着“双汇专卖店”的店铺悄悄将招牌改成了“品牌肉专卖店”,尽管门店各处还贴满了双汇的品牌标志,冷鲜柜上“双汇专卖店”几个字还没有遮去,案板上还赫然放着3月12日的双汇品牌猪蹄,但摊主却一口咬定:“我们年内就已经没有再卖双汇的肉了,价格太高,我们是从上海农产品中心进的肉。”
不过,旁边另一家肉食店的摊主却透露了其中的秘密:“她的牌子是昨天才换的。”
其实,双汇瘦肉精事件影响的不只是这种松散型的专卖店,还可能给其他品牌带来一定影响。
多位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短期内,双汇集团子公司收购、销售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将引发整个猪肉市场的动荡,猪肉消费量下降;长期来看,如果没有其他突发性事件发生,由于猪肉具有刚性消费品的特征,是生活必需品,猪肉消费将逐渐恢复正常,但是“双汇”品牌重建却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双汇的一些专卖店可能改投其他肉食品牌,预计今年双汇的经营业绩将出现下降。
双汇瘦肉精事件已在猪肉消费市场掀起波澜。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某菜场,“雨润”专卖店店主告诉记者,昨日的收入比平时少了100元~200元,收入缩水一成左右,“雨润”和“金锣”的门店则打出了降价促销的广告;“苏食”专卖店还在门店内挂出检验合格证,证书上写道:“本批产品来自非疫区,不含瘦肉精,经检验合格。”
上海生猪养殖行业的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一些生猪养殖户使用瘦肉精多年来一直存在,监管得严就少一点,监管松下来就会增加,河南、浙江等地输往上海的猪肉都曾检测出瘦肉精。而有些部门和官员掩盖问题猪肉的有关情况,导致双汇这样的事件发生后,对社会的影响较大。
东吴证券分析师姜飞认为,猪肉一定程度上是具有消费刚性的食品,高端消费者可以改吃其他食物,但中低端消费者长久来看还是要消费猪肉,加上最近日本地震后核物质扩散导致海产品的消费量可能减少,因此短期整个猪肉消费市场可能有所波动,长期来看,如果没有其他重大事件发生,猪肉消费将恢复平稳;不过消费者要恢复对“双汇”品牌的信心,可能周期更长,这为其他肉食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机会。
上海松林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龙钦说,双汇瘦肉精事件对其他肉食品牌来说是一个拉动,他所在的公司自己繁育种猪和商品猪,自己提供饲料,完全掌控猪肉的整个生产流程,猪肉质量是有保证的。另一家大型肉食企业的从业人士说,如果事态得到控制,没有出现质量问题的肉食企业将在此次事件中受益,双汇的一部分订单有可能转移到其他没有问题的企业。
姜飞指出,如果双汇集团能够挺过此次瘦肉精事件,业务模式迫切需要转型。双汇是国内销量最大的肉食企业,生猪供应却跟不上,只能在各地收购生猪,而各地生猪的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从中小养殖场收购生猪,质量很难把控。姜飞说,双汇也尝试将产业链延伸到养猪这一上游环节,但效果不明显,养猪看上去门槛不高,但是要真正实现规模化养殖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未来双汇的出路要么是与大规模的养殖企业合作,要么就是自建养猪场,下大力气实现自给自足。
昨日,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超市均表示,没有购进来自济源双汇的肉品,不存在下架问题;而百联旗下的联华、华联等超市则有双汇的肉食产品,并已接到上海市工商局的通知,对包括双汇在内的所有鲜肉和肉制品品牌进行检查,查验是否有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检疫合格证,两证不全将下架,目前还未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