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人民监督网 ->首页 首 页繁體中文
人民监督网文章资讯特别报道 退出登录 用户管理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 ››记者调查:湖北襄南监狱...
  • ››人大代表为何暴富?
  • ››浙江淳安法院暴力执法无...
  • ››快讯:大同副市长马斌雇...
  • ››温家宝总理:是人民在养...
  • ››惠州市政法委书记李达文...
  • ››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北京...
  • ››廊坊市委秘书长李波命警...
  • ››【喜讯】第八届新世纪新...
  • ››中青报:辽宁阜新“退休...
  • ››中青报:辽宁阜新公安法...
  • ››山西疫苗事件鉴定结果出...
  • ››铁老大龙京被曝荒淫无度...
  • ››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徐焕...
  • ››新蔡县巨贪张建军交代贪...
  • ››对“奥运期间不要骂贪官...
  • ››舆论监督66小时撂倒重庆...
  • ››山东德州:一场被中断调...
  • ››被舆论监督扳倒的临汾纪...
  • ››美国之音:朱瑞峰与警方...
  • ››美国之音:北京民间反腐...
  • ››美国之音:日花万金包养...
  • ››情妇制造中心
  • ››湖北通山县民营企业被县...
  • ››揭开山西省委纪检委委员...
  • ››山西临汾纪委书记年龄造...
  • ››朱瑞峰揭中办高官日花万...
  • ››瓮安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
  • ››汪洋誓将“三打两建”进...
  • ››女子晒干爹赠送“连体钞...
  • ››瓮安“6·28”事件流变
  •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官员杨...
  • ››济源市对污染企业熟视无...
  • ››上海铁路局厅级铁老大龙...
  • ››一个不靠谱的词:兄弟
  • ››广西来宾市局长日记韩峰...
  • ››德州市行贿日记涉及的官...
  • ››德州行贿日记现身 百名官...
  • ››媒体危机:记者是谁的通...
  • ››新蔡交通局原局长涉嫌贪...
  • 相关文章
  • ››媒体析近期萝卜招聘、...
  • 媒体析近期萝卜招聘、呕吐死事件 政府避而不答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2-06-05 08:41:43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信息公开是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准则,是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施行以来,相关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从热点问题到突发事件,从有关部门到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可圈可点。

      同时也应看到,与公众的知情需求相对照,与信息的传播生态相比较,当前一些地方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拖字诀”、“躲字诀”、“打太极”、“零信息”……一些地方政府在回应公众、公开信息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值得关注。需要强调的是,回应不仅仅是“开一场发布会”,不仅仅是“发一个情况通报”。本版从今天起推出“透视回应‘零信息’”系列报道,会诊政府应该怎么回应、信息公开怎么推进,以期促进有关部门做到主动回应、善于回应。

      ——编者

      【新闻回放】

     

      湖北利川市人社局为其直属事业单位招聘两名工作人员,共20多人应聘,面试结果前两名是其内部干部子女。针对这一“巧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社局和利川市政府决定,取消招聘结果。

      “萝卜招聘”事件当地拒绝透露违纪违规细节

      看似积极主动公开

      实则躲闪回避问题

      至今没有公布查处具体责任人的情况

      编辑:“萝卜招聘”这类事件常常能引起极大关注,湖北某地近期出现这样的问题后,当地也多次回应此事,但效果并不让人满意,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地并未回应招聘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等问题。你怎么看待这种回应形式?

      杨宁:湖北某地的“萝卜招聘”现象被媒体曝光后,我们能陆续不断看到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的回应。最开始称“纯属巧合”,后来上级部门承认其中确实存在问题,再后来有关部门表示将重新招聘。

      然而,自始至终,当地有关负责人均没有透露此次招聘过程中违规违纪的细节,也拒绝对外公布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情况。在事件曝光一个月后的今天,我们仍未看到任何具体的责任人被查处,也没有看到对此事的详细解释,只有当地不断地重复“有关部门立刻展开调查”、“将加强监管”、“将公开招聘制度化透明化”等华丽好听的说辞。

      看似积极、主动、公开、公正回应的背后,却是对问题的讳疾忌医。

      这样的回应看似十分正面,其实只是对外界质疑的被动应付。

      不少回应“虚”的太多“实”的却很少

      编辑:这种“零信息”回应,只是暂时敷衍争议的声音,而并没有深究问题的实质。不少网友担心,这种方式已经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应付舆论的手段,在你的采访经历中,有没有遇到这种事情?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

      杨宁:在采访中,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问题曝光后,政府部门内部开会后,往往会拿出一些回应材料,或者召开相关的新闻发布会说明情况。大多数时候,这些材料充斥着一些信誓旦旦的承诺,如“立刻启动应急预案”、“政府高度重视”、“将公开透明地进行处理”。在这些承诺背后,却难以找到关于实质问题的具体说明。事情是不是真的,谁是责任人,违反了哪些法规纪律,均无回答。“虚”的装饰太多,“真材实料”却很少。两三周过后,随着新的新闻热点出现,事件慢慢被遗忘,后续处理便往往不了了之了。如此,公众和媒体很难相信政府的诚意,违法乱纪者便认为“舆论不过一阵风”,更加肆无忌惮。被媒体“盯”住后,也不过是“猫”两天就过去了。

      相比之前很少开发布会、很少发布通告材料,现在确实可以很快从政府部门那里听到了一些信息,得到一些交代,至少知道政府部门还是重视这件事的。但是,仅有公开透明的形式还不够,公众需要知道问题出现后,政府实实在在的作为。

      基层政府已能快速回应但仍欠缺很多

      编辑:根据你的采访经历,基层政府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在信息公开方面有哪些进步?

      杨宁:相比以前,基层政府对待信息公开已经进步不少,至少在出现问题后能快速回应,迅速行动,以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而不会像以往那样只知道“堵”。但这些还不够,有效的回应不仅包含最基本的姿态,还应该包括对媒体、公众智商的尊重,对制度的敬畏,以及对自身问题处理能力的自信。

      遗憾的是,目前的许多地方政府还达不到这一水平。这一点,基层政府部门还应继续学习,学会遵守制度,尊重公众,不带有因权力而存在的倨傲心态,切实回应质疑,切实追究问责,切实处理问题,切实完善制度设计。

     【新闻回放】

      于钢峰在审讯时“猝死”,河南项城市公安局称死亡原因为突发急病、口吐白沫、“呕吐而死”。而死者家属根据尸体图片,以及警方电话通知的尸检结论、警方和医生的对话录音,对“呕吐死”说法提出质疑。

      “呕吐死”事件至今找不到相关负责人回应

      高调表态不见下文

     

      只想拖到不了了之

      回应里有大段术语,但没有解答疑团

      编辑:“呕吐死”事件被曝光后,当地是怎样应对的?请描述一下整个过程。

      王汉超:“呕吐死”事件发生后,当地回应,根据尸检报告否认刑讯逼供。但死者家属表示,自始至终没有看到该报告,只是在电话通知中获悉“受害人肋骨断裂4根”、“胃里无任何食物”等信息。

      至今,尸检报告一直“捂”在警方手中。当地采取了拖延的办法,答应给记者看报告,等到要看的时候,负责人手机关机,保存证明的两位警官手机无法接通。多次联系,没有再予回复。长时间拖延,确实使“呕吐死”逐渐淡出了公众视线,不了了之。众多疑点,至今没有定论。

      5月24日,当地发布“权威”回应《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于钢峰死亡事件并表示要公开透明实事求是查明情况依法处理》,里面有大段术语,但没有很好地解答疑团。在当地表态“高度重视”、“公开透明”、“实事求是”这么多天以后,6月3日,我打通死者家属电话,被告知当地没再理会他们,一再追问,得到的是领导在开会等理由。

      一再拖延,只能招致公众更多的质疑

      编辑:你觉得当地警方对此事件的整个处置方式怎么样?从你的经历来看,采用这种方式回应的情况,在基层多见吗?

      王汉超:对于当地公安机关来说,拖延或许得到了他们期待的效果——把热的事件拖冷,把“风口浪尖”拖成了“淡出视线”。但是,质疑永远伴随“呕吐死”被记录在案,也让公众留在记忆里。如此积累,对当事政府部门的威信、形象、公信力都是极大伤害。再有事情出现时,公众首先会产生抵触。你没有营造良性的互动,即使一时过关,但最终流失的还是无形资产:公信力。

      拖延的方式在负面事件出现时很容易遇到。只唱高调,不谈事实,一再拖延,等待不了了之,只能招致公众更多的质疑,于政府形象是一种损伤。

      编辑: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政府回应患上“拖延症”的?

      王汉超:拖延、捂盖子,反映出一些当事官员只顾眼前、先保官位的心态。他们应对的策略,表现出只是想“解决麻烦”。而公众、家属,关心的是让死因水落石出,不那么云遮雾罩,扑朔迷离。双方关注点不在一起。

      重要的是回到事实,不需要太多策略技巧

      编辑:以你的观察来看,你认为政府部门在回应热点事件时,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最缺乏的是什么?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王汉超:政府部门回应热点事件,最重要的是回到事实本身,不需要太多的策略技巧。争议的意义在于能够形成监督,如果政府部门本身过硬的话,不该惧怕这种监督。如果你不够过硬,就用真诚的态度,通过监督使自己过硬。

      争议事件中常有不理智的声音。政府要用自己的表现来引导社会理性看待,而不是用拖延、围堵去激化不理智。引导理性的途径只有一条:及时、公开、透明。这就要求政府回到事实去说话,让人信服。如果长期不及时、不公开、不透明,最后即使你去说真相,也因缺乏公信力而难以使人认可。

      遇到争议性事件,最重要的是真诚,最常见的是拖延、推诿,最缺乏的是担当,最大的障碍是“官本位”。在“官本位”支配之下,公众的知情需求往往不是最先考虑的,这样就会把矛盾引向扩大。

      【核心提问】

      什么是理想的回应模式

      编辑:从记者的角度观察,你们觉得理想的回应模式是什么样的?

      王汉超:最理想的模式,也是官方该有的态度,就是最大程度回到事实,而非最大程度回避事实。政府应该有这样的信心。

      杨宁:我认为一个理想的回应模式包括:1.对事件的基本说明,事情是否真实存在,哪些人造成的,违背了哪些法律、规章;2.目前上级部门和责任人采取了哪些行动,进行了哪些调查,有哪些基本事实是清楚的;3.目前的制度设计究竟存在哪些不完善,如何防止类似事件发生;4.相关责任人将如何处理,如何善后。


    Tags:萝卜招聘 呕吐死事件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请你记住,无论你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哪个角落,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随时都是你坚强的后盾,请你记住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相关文章评论∷    (欢迎对相关文章予以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民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请勿使用以下字符[';%]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

    内 容:

             通知管理员 验证码:


    联系我们 - 本网简介 - 证件查验 - 用户中心

    主管:人民监督网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