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黑洞引爆山西信任危机_人民监督网 

疫苗黑洞引爆山西信任危机

2006-05-01 18:00 来源于:未知 | 作者:admin | 浏览:
此前,本报记者在山西省卫生厅前拍摄的数张照片均被强令删除,此张为记者偷拍。 见习记者 张昊/摄本月17日,《中国经济时报》一篇关于山西疫苗事件的长篇报道引爆全国,报道称
疫苗黑洞引爆山西信任危机
 
 
 

    此前,本报记者在山西省卫生厅前拍摄的数张照片均被强令删除,此张为记者偷拍。 见习记者 张昊/摄本月17日,《中国经济时报》一篇关于山西疫苗事件的长篇报道引爆全国,报道称,在对山西近百名儿童不明病因致死、致残或者引发各种后遗症的情况进行了长达半年的采访调查后,大量的疑点都指向山西省疾控中心的“问题疫苗”。

  这篇报道的刊发,迅速点燃了公众自三鹿事件之后对公共食品卫生安全的再次忧虑。山西省卫生厅在第一时间进行澄清,称报道所述内容不实。《中国经济时报》立刻作出回应,发表声明称愿对报道内容负全部法律责任。各地媒体也纷纷跟进,举国上下,舆论哗然。

  一周时间过去了,有关山西疫苗事件的真相还没有最终浮出水面,但是在公众的质疑和政府的回应中,山西疫苗事件却陷入了一个怪圈:媒体的报道山西方面不予认可,山西方面的调查结果社会舆论又质疑重重。在极具公信力的调查方还没有高调出场并彻底澄清事态之前,山西疫苗事件的本真展示过程将注定是悲观和多舛的。

  舆论激烈交锋

  事实上,在17日《中国经济时报》山西疫苗事件的报道刊发之前,媒体与“山西疫苗”已经有过数次交锋,可惜一直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直至事件愈演愈烈。

  早在2007年9月,山西经济日报便刊发题为《这个“权”能被“托管”吗》的报道,质疑华卫公司作为一个注册资本只有50万元的小公司能否担当管理和供应山西疫苗的重任。

  同月,某网站刊发《山西3500万人民生命健康保障权被官员出卖》等文章,揭露山西疫苗腐败问题。

  同年12月,《中国青年报》发表两篇长篇报道直指山西疫苗市场出现的权力下的垄断和腐败问题。

  2008年1月,《山西青年报》再次就以上问题发表《小公司玩空手道称霸山西疫苗市场》的文章,叙写山西疫苗市场乱象。但是这些报道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直至2010年3月17日有山西近百名儿童疑使用疫苗致残致死的报道刊发后才引起全国哗然。

  当日下午,山西省卫生厅通过新华网发布消息,称“目前,山西省未接到因注射疫苗出现聚集性异常反应的报告”。当晚,山西省卫生厅再次通过新华网发布消息,称“报道基本不实”。3月18日,新华网发出一篇报道,《还原“山西疫苗事件”的真相-新华社记者关于“疫苗事件”的访谈》,采访了涉及此事的山西省疾控中心及其主管部门山西省卫生厅和部分专家,为山西卫生部门背书。

  在媒体的声援下,3月19日,山西数名得病孩子的家长来到太原,为自己的孩子讨说法。

  3月21日,事态变得愈加复杂,多名家长以及事件的最初举报者陈涛安都收到同一恐吓短信,遭到人身威胁。与此同时,“讨说法家长等待多时无人接待,在卫生厅门前被推倒”、“家长申请立案被拒”、“疾控中心主任出国旅游不归”等等消息层出不穷。

  22日,山西方面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媒体报道的山西疫苗问题进行说明,但是这个仅仅十几分钟的新闻发布会被媒体指责内容空洞,缺乏说服力,场面一度混乱。

  山西卫生部门在信任危机中疲于奔命,左右受击。有人指出,在阻击和交锋中,山西方面已经难以担当重拾公众信任的主体。

  公众信任是如何失落的

  事实上,有关山西疫苗问题早在2007年便开始逐渐显现,这其中的一个关键人物是原山西省疾控中心信息中心主任陈涛安。

  陈涛安于1997-2005年间担任山西省疾控中心信息中心主任,从事传染疫情、计划免疫信息统计、分析多年,2005年被调离本职从事疾控中心后勤工作。

  在此期间他发现了一个秘密,山西省疾控中心改造原有的疫苗配送体系,建立新的配送中心,将中心“外包”给北京华卫公司,并且让北京华卫获得了全省范围内的垄断经营权,它配送的疫苗是指定的、必须采用的“标签疫苗”(上有“疾控专用”字样)。

     据相关信息了解,北京华卫公司是一个注册资本仅为50万元的小公司,有专家指出,这样的资本甚至无法应付一次大的疫情发生,但是正是这样的一个公司却成功拿下山西疫苗市场的全省配送权并掌控数年。


    而这一垄断局面的形成,也为日后问题疫苗的出现埋下了伏笔。2007年5月,陈涛安开始向太原市人民检察院、山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投递实名举报材料,反映山西疫苗腐败问题。


    对于陈涛安的举报,山西省方面曾成立专门调查组进行调查,山西省内外媒体也曾有过部分报道。2007年10月至12月,山西省纪检委曾组织调查组进行过调查核实,2008年11月,卫生部也组织专家组就媒体反映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并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部分批次疫苗进行抽检,最终的调查结果为合格。


    但是这样的调查结果却并没能阻止今天这样的更令人震惊的事件的发生。陈涛安认为北京华卫的资质首先值得怀疑,与此同时在疫苗配送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了大量问题疫苗——比如“高温疫苗”,这导致很多孩子因注射这些问题疫苗而死亡或者伤残。


    在通过长期的证据收集走访中,陈涛安在《中国经济时报》配合下最终完成了这篇轰动全国的报道。很多人认为,如果当初对于山西疫苗事件有过彻底的查处,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孩子受害了。


    正是在此情况下,22日山西方面在新闻发布会中再次引用2008年的调查结果进行说明时遭到了无限质疑。


    3月22日下午,山西省方面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内外众多媒体云集,希望看到一个极具公信力的说法,但是结果却令他们失望。在发布会中,山西方面表达了几层意思,第一,这次媒体对山西疫苗报道所涉及的问题是三年以前的事情。第二,山西已下派8个调查组,分赴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晋城、吕梁、临汾、运城等8个市,指导协助基层卫生部门调查核实相关情况。第三,山西省疫苗监管是严格的,疫苗质量是有保障的,广大人民群众可以放心地为孩子接种疫苗。同时解释北京华卫时代公司进入山西疫苗市场,没有经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山西方面有关负责人还表示,按照协议,北京华卫时代公司应交50万元风险抵押金,山西省疾控中心主任栗文元违规将其中的27万元购买小轿车个人使用,调查组介入调查后,去年底,栗文元已不再担任省疾控中心主任职务,目前未发现栗文元其他问题。


    而对于外界广泛关注的华卫公司是否部属企业,疫苗和现在的患儿之间有无关联性,此事件涉及官员是否存在问题、北京华卫时代公司总经理田建国是否已经失踪等质疑并未得到正面答复。整个过程只持续了短短十几分钟,在记者提问环节匆匆结束。


    这场草草了事的新闻发布会不仅未能树立政府的公信力反而适得其反,因为早在17日“疫苗事件”惊爆之前,2008年山西已经有过“疫苗安全”的调查结论,在短短一年多时间,这一结论遭到了更大的信任挑战。首先是这次疫苗问题被媒体披露后,山西省卫生部门在一天时间内便做出了一个疫苗安全的调查结论并通过媒体公布,遭到广泛质疑。与此同时,关于华卫公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公司,短短几句“北京华卫时代公司进入山西疫苗市场,没有经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的解释难以释解更多疑团。

重拾公众信任任重道远


    此前早有披露,北京华卫时代公司据称为卫生部部属企业,公司总经理田建国籍贯为山西省代县,1970年出生,拥有多个头衔,2005年12月开始负责山西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所需疫苗的配送及二类疫苗的供应和管理,田建国担任配送中心主任,其时山西省疾控中心主任为栗文元。


    北京市工商局提供的北京华卫时代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工商注册资料显示:该公司2004年1月6日在北京注册成立,法人代表:田建国,股东:田建国、黄彦红、于莉,股份分别占80%、10%、10%。2007年进行股权变更,北京华卫时代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变更为两个,田建国个人占80%,北京华卫产业开发公司占20%,而这个北京华卫产业开发公司的法人代表也是田建国本人。

    但是就在山西疫苗事件风雨欲来之际,原山西省疾控中心主任栗文元却突然失踪,有消息称这位原疾控中心主任于2009年12月提前退休,随后就前往澳大利亚旅游,至今未归。有人认为山西疫苗案的关键人物已经潜逃。


    对于栗文元是否潜逃的问题,山西方面曾表示,栗并没有失踪或者潜逃,他会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出现。


    而在此过程中,又有消息传来,处在事件漩涡中的患儿家属正在陆续离开太原返乡,他们中多数人都是被当地的政府部门劝归的,劝归上访的条件是,承诺为患儿提供治病费用。目前十几名在太原联名上访的患儿家属中,在太原的只剩下了3人。


    与此同时,3月22日,据卫生部消息称,由卫生部派出的8人专家组已于日前抵达山西,协助指导当地开展调查工作。但公众更期待卫生部能成为独立的调查主体。因为有人认为,山西问题疫苗事件在公众舆论中持续发酵,在整个疫苗事件中,山西方面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已失信于公众。事实上,公众对疫苗事件最关心的,不只是与疫苗安全有关的专业问题,而是这个事件背后是否存在腐败或渎职,以及当地政府能否公正处理这件事情,因为举报人认为这是一个串案,不是窝案,华卫公司、山西省疾控中心、山西省卫生厅相关人员组成了一个链条。山西方面势必需要对山西疾控中心与华卫公司的合作的整个过程做出详细的解释,才可以消解公众的种种质疑。从当前的事态发展来看,山西方面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