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市纪委通报称,该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罗红涛利用开具医药处方收取巨额回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目前,该案已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2002年,罗红涛在国内外率先应用MARS技术参与治疗世界首例SARS患者。(7月18日《广州日报》)
佛山市纪委的通报之所以在网络和社会上引起极大关注和反响,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医生拿回扣这种腐败行为的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也源于罗红涛的特殊身份。据报道称,罗红涛不仅在多所院校担任兼职教授,而且还是一位拥有国家、省、市权威医疗机构不少重要头衔的知名专家。
像罗红涛这样曾经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MARS一线的名医拿回扣,个中原因恐怕不是一二句医德丧失就能解释通的,我们必须透过现象探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目前,我国的药品价格畸高,而医疗服务价格畸低。“看病的不如算命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扎针的不如扎鞋的”,就是最形象的注解,不少专家甚至发出我国医院医护人员技术收费标准为全世界最低之叹。这一点相信凡是有过看病住院经历的人多少都有所体验,老百姓反映“看病贵”并不是体现在问诊,医生的主要收入也不依靠问诊,而这一环节恰恰最能体现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现实情况是,即便像罗红涛这样的名医,如果没有“灰色收入”,仅凭国家发的工资和有限的挂号费提成,每月能拿到手的也不过五六千元。而那些地处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医生,其正当收入便可想而知了。当医生的的专业知识无法获得合理回报的时候,他们的手就往往伸向药品回扣、红包等灰色收入了。笔者与公众一样坚决反对把这个理由作为医生拿回扣的“合理借口”,也无意为他们“法外开脱”。但面对名医头衔抵不上金钱诱惑的现实,我们的确很有必要反思一下,在推进医改过程中,是否真正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了医生身上?
可以预见,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医疗的投入逐年增加,“以药养医”的现象将逐步得到改善。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医生“灰色收入”与其开出药品得到“回扣”之间的关系,并不会随着“以药养医”的退出而自然消亡。我们甚至看到一些由地方财政保证经费供给的医院,依然出现医生拿回扣的现象。因此,在健全完善医疗监管机制,切断医生和药品之间利益链的同时,从长远角度和治本之策看,要有效遏制医生拿回扣,关键是要尊重医学科学规律,尊重知识技术的价值,引导和鼓励医生通过技术吃饭,让医生有尊严地拿到合理合法的收入。这表面上或许增加了人力成本,但实际上是变“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最终将减少老百姓的医疗支出,这也是医改的最终目标。
人民监督网相关报道链接:
http://www.rmjd.in/oldweb/article/html/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