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人民监督网创办人 公民记者朱瑞峰
说朱瑞峰是“反腐斗士”或许并不夸张,毕竟他扳倒过30多名厅级高官;说朱瑞峰是江湖莽客似乎也不准确,毕竟他的档案柜里存着近200份材料详实证据充足的反贪腐档案。但无论怎么褒扬朱瑞峰,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反腐故事里弥漫着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朱瑞峰的反腐故事,总让我想起两年前山东梁山县推出的“水浒反腐”。2011年7月,有媒体报道,针对水浒文化的反腐内涵,山东省梁山县投资25万元建成了水浒特色廉政教育基地,当地水浒文化研究专家进行整理,形成了水浒反腐“十八招”。此举在当时引发巨大争议,质疑者认为,《水浒传》处处反对贪官污吏,却没有意识到贪官污吏滋生的原因;采用暴力的方式除暴安良,可最终的结果却是伤及无辜。《水浒传》所宣扬的价值理念,与现代法治社会格格不入。
当然,朱瑞峰并没有“暴力反腐”,但是,他留给公众及社会的印象就像是一名“侠客”,以浓烈的个人色彩与贪腐官员斗智斗勇,进而维护着社会正义。与其说他是一名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现代公民,倒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从古代社会穿越而来的“侠士”。他没有运用水浒反腐“十八招”,但是他和《水浒传》中除暴安良的那些“英雄”们一样,反腐倚仗的也不是主流的体制内的渠道。在一个讲究法治文明的时代,如果过度强调个体的作用,过度强化“英雄主义品质”,如果人人都成为驰骋江湖的侠客,那对社会正常秩序的毁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个人英雄主义”在当前社会并不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品质。
让人多少纠结的是,虽然朱瑞峰的反腐模式不值得提倡,但他所揪出的腐败分子几乎是没有误伤的。这对体制内反腐恰恰是一种反讽,靠个人反腐可以揪出的贪腐官员,制度反腐为何没有发挥作用?当一个公民都可以坐实贪腐官员的腐败证据时,纪检监察等部门为何没能及时获取证据?即便明明知道不应该提倡朱瑞峰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但我们在否定这种模式时多少有些底气不足。如果继续追问谁成全了朱瑞峰,根本上说,成就朱瑞峰反腐成效的不是他的性格和智慧,也不是他的勇气和技巧,正是因为制度反腐、体制内的主流反腐渠道作用不力,才使得这些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反腐故事大放光彩。
无论朱瑞峰的反腐模式如何延续,有一点儿可以明确,他的反腐模式完全不具备可复制性:并不是每个公民都可以像朱瑞峰那般把反腐完全当做一项事业,我们也不敢保证,每个公民在曝光贪腐官员时能够理性平衡个人隐私与监督权之间的关系。
社会倡导理性反腐,哪怕是制度性反腐不够完善,任何诉诸于英雄好汉除暴安良的思维逻辑也值得警惕。这算是社会对反腐的主流认识,但是在“警惕”之余,其实我们也应当反思如何减少朱瑞峰们的“侠客激情”。
文/陈方(《燕赵都市报》评论员)
相关报道链接:
朱瑞峰:公共利益比扳倒官员意义更大
http://rmjdw.com/article/html/9724.html
北京青年报李华良:会讲故事的朱瑞峰
http://rmjdw.com/article/html/9746.html
北京青年报:朱瑞峰难以复制的反腐模板
http://rmjdw.com/article/html/9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