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杨章怀 发自北京近日,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发布《2011年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排行榜》,按照100分制,前三名分别是新疆(43.65分)、河北(42.93分)、内蒙古(39.12分);而黑龙江(16.04分)、宁夏(15.86分)、贵州(15 .74分)垫底。这是该单位第三次发布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排行榜。而按照同样的项目指标对我国香港和澳门、美国纽约、日本奈良和大阪等城市的财政透明度进行评估发现,这些境外的城市所有财政信息都能查到。
新疆在内地财政透明度最高
2011年“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调查,由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按照我国2008年预算收支科目的类、款、项、目分类和现有的财务报告规范,设计了113个项目指标和1个态度指标构成,113个项目指标以2008年省本级财政决算数据为调查对象。
课题组从去年10月初开始,通过电子邮件和挂号邮政信函的方式,向我国31个省(市、区)的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国资委、财政、人保等4部门提出信息公开申请,此外还通过网络(如省级政府官网)、政府权威机构的公开出版物等各种媒体,搜索相关信息。
截止到今年2月底,31个省份中有27个省份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信函、传真等方式,对课题组的“信息申请”给予了回复,比例为87.10%,相比去年93.55%的回复率有所下降。其中,吉林、宁夏、贵州及黑龙江等4个省(区)没有作任何回复。回复态度最好的是上海、山东、湖北、四川和广东4省(市),这些省份的4个受访部门均有回复,此外,北京、天津、河北、新疆、浙江、福建等省(市、区),均有3个部门给予了回复。
据课题组负责人介绍,他们还用这113个项目指标,对中国的香港和澳门,美国纽约,日本的奈良和大阪5个城市的财政透明度进行评估,发现境外这些城市所有财政信息都能查到。而即使是我国大陆财政透明度得分最高的新疆,仍然有40项信息无法获取。
部门预算调查越细越不透明
课题组在调查各省级教育部门预算透明度发现,在部门预算中,随着调查项目的细分,或随着调查所涉及的项目越来越敏感,项目的透明度也越来越差。令人惊奇的是,各省在公开部门预算相关信息中步调高度一致。
各省份的教育部门首先被要求公开“教育部门预算内的基本支出数、项目支出数”、“教育部门预算内基本支出中人员支出数额和公用支出的数额”,以了解各省部门预算中的人员支出、公用支出、项目支出的总数。31个省份在人员支出、公用支出、项目支出总数上,均公开了全部信息。
但当课题组要求继续公开“教育部门预算内人员支出中各明细分类的支出数额”、“教育部门预算内公用支出中各明细分类的支出数额”、“教育部门预算内项目支出中各主要类别的支出数额”,以进一步了解各省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各明细分类支出和项目支出各主要类别支出的信息。各省在前两项上均公开了完整的信息,但较为敏感“教育部门预算内项目支出中各主要类别的支出数额”中,31个省份均只公开了1项信息。
在要求公开各明细分类支出基础上,课题组要求各省再进一步公开“教育部门项目支出金额最大项目的明细支出信息”、“教育部门所属单位数及各单位预算内支出总额、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数额”,以便更进一步了解主要项目支出的信息,和各预算部门所属单位的预算概况。结果,31个省份在这两个项目上均未公开任何信息。
根据调查结果,31省份部门预算透明度平均得分率为36.1%,这意味着各省在部门预算项目上只公开了约1/3多一点的信息。因此,各省部门预算透明整体状况不甚理想。
据课题组负责人介绍,各省部门预算信息公开状况高度一致的现象,再一次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各省在财政透明度方面既有一定压力、又缺少应有竞争与激励的一种尴尬状态。
人大监管财政预算情况不乐观
从《预算法》中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和财政部门在预算管理的职责中可看出,人大在预算管理中处于核心决策地位。“人大能否正确行使监管预算权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政信息的公开程度。”
从2008-2011年,课题组每年都向31个省(市、区)人大寄送调查函,但每年都只有1至2家给予回复。
课题组还通过上网搜索等方式,对31个省份的2010年和2011年部门预算报送省级人大审查的情况进行了统计,31个省份中,有13个省把全部省直部门预算报送省级人大审查;有6个省大致提交了一半左右的省直部门预算;有12个省份未公开报道部门预算的提交情况。总体情况“喜忧参半”———财政透明度高的省份和财政透明度很低的省份同时并存。
对照2010年和2011年的部门预算提交数量,可以发现各省都有所增加,如北京市向人大提交部门预算的数量从2010年的45个上升至2011年的5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