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在线网报道,“山西省长干不干,临汾人民说了算。”这是自去年山西临汾市“襄汾溃坝”事故以来,山西坊间广传的民谣。“襄汾溃坝”事件后,临汾市市委书记夏振贵停职检查至今,代市长罗清宇主持工作已半年,目前仍无适当人选任市委书记,往年此时已召开的地方“两会”至今尚未召开。
一句“民谣”,道出了在山西主政官员们的复杂心态。而当年因“襄汾溃坝”事故直接导致时任山西省长孟学农去职,孟学农所留“晋官难当”更是直接印证了这一“民谣”背后的厚度。据悉,去年因“襄汾溃坝”被去的临汾市市委书记一职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定的人选,使得临汾市的党政“一把手”成为山西省委的“烫手山芋”。四川在线把这一奇怪现象归结为“事故频发,情况未熟官帽被摘”和“地方势大:外来官员难工作”两大症结。然而偌大的一个山西省或者说是一个偌大的中国,就真的找不出来一个合适的人选担任临汾市市委书记一职吗?
笔者认为,无论是谁曾经担任过或者即将担任临汾市市委书记一职,都是肩负着上级党委和临汾人民对他的信任和重托。这对于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官员而言都应当是一项份量极重而又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果某些官员仅仅是因为临汾的现状过于复杂,害怕自己主政临汾时卷入“矿难危局”,危及自己的政治前途,那就未免太让人感到失望了。抱着这样一颗“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心态的官员,还不如早点退出政治舞台为好。
当然,临汾官场现象的背后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在临汾为官之难,或在于当地各种地方利益盘根错节,“空降”的领导或许很难在短时间内理顺各种关系;也或在于我们一些地方的政治制度的过于“敏感”。一些官员刚刚上任,还没来得及打开局面就遭遇到重大矿难之类的危局,导致这些原准备有作为的官员突然成了“问责”的牺牲品。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目前我国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政治“特例”,应当以一种特别的政治制度加以应对。在经济领域我们可以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在政治领域,我们为什么不能同样可以大胆改革呢?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一句名言。在一个愈发现代和文明的国度里,国家生死和官员们的祸福已不再是现代官员们所要面对的第一要务。如何做好官,如何体现出一位现代官员应有的社会责任和自身的人生价值,这应当是官员们要认真思考的议题。
但愿未来的临汾市市委书记能给我们带来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