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中国互联网上有支队伍几乎无所不能:他们或雇佣大量的网民充当“水军”,到处发帖、跟帖,在短时间内打造出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形成自编自导的舆论场;或为企业提供品牌推广、口碑维护的服务,对己不利的帖子进行删除,对竞争对手进行诽谤、栽赃和陷害,通过网络舆论传播,打击、破坏竞争对手的形象。
“网络水军”的存在固然有互联网监管体系不健全,行业自律缺乏的原因,但其本身是互联网自由开放的一种代价,也是中国网络舆论走向文明的一堂必修课。
网络平台是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公共舆论空间,它的一个特点是当一方的声音过于强大时,独立、理性、客观的声音就会消失,因为谁也不愿意逆势而上,成为网络上的“众矢之的”。因此“网络推手”的拿手好戏之一,就是迎合网民大众的心理和趣味,将时下的新闻热点和网民情绪结合起来,通过“借势”和“造势”使网民在无意之中充当了其炒作的“托儿”或者“打手”,一旦舆论的洪流聚集,就很快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席卷网络。
一个典型的现象是,在当事人的身份涉及“富、官、警”这些敏感词语的时候,网络舆论总是刻意强调受害者的“漂亮”、“学业优秀”、“孝顺”、“贫困”等等,来获取同情的力量,加大对施害者的仇恨,而仇恨的情感一旦过度膨胀,就会左右我们的判断,让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远。
“网络水军”的组织、策划严密,行为分散,制造谣言或传播话题快速而有效,导致受害者往往维权成本高昂且效果有限。更为严重的是,网络民意的力量不仅仅局限在互联网上的虚拟空间,在如潮的民意之下,往往会对司法的公正执行形成巨大的压力,甚至造成权力部门为了“平息民意”以及“民愤”使裁决屈从于网络舆论的现象发生。
究其本质“网络水军”真正考验的是公众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也可以说考验的是网络舆论的成熟度。成熟的网络舆论平台应该具有严格而完善的监管体系,应该使思维清晰、理智健全的网民声音得到有序表达,应该使理性宽容成为舆论氛围的主流。
“网络水军”是我们走向网络文明必须要克服的一个拦路虎、一堂必修课。“网络水军”的存在是对所有网民的一种历练,在尝到了“被操纵、被利用、被忽悠”的滋味之后,迫使我们认真反思自己面对网络上漫天而来的信息的心态,找回通往理智和真相的路径。
相关报道链接:
大同市委宣传部长马斌愁白头专题
http://www.jdwsy.com/article/html/special-027-1.html